《陈情表》ppt课件(12页).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3501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ppt课件(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陈情表》ppt课件(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陈情表》ppt课件(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陈情表》ppt课件(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情表》ppt课件(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ppt课件(12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陈情表集体备课教案参加教师:夏胜华张霞霞 高群 周婷备课时间: 2010 年 10 月 27 日星期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 脉络分明, 陈情于事、 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 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设想: 通过生活中包括古代和现代的孝行故事导入课文, 让大家对作者的真情有一定的感情接受力,然后入情入理引入本文。如:二十四孝、驴子孝。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学习过程 :一、 导

2、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读1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

3、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2、指导学生理解第一段。3、熟读第二段。4、指导朗读第三段。5、熟读第四段。6、解题:讨论:结合本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 ”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引导: 本文的题目是 陈情表 , “表” 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 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见 ppt )提示: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7 、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见ppt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引导学生赏析

4、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教学过程:1、 直接导入新课背诵第三段导入。2、 赏析构思艺术1 、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 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 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2、祖母情深似海,圣

5、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 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 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 变被动为主动的。揭示矛盾分析矛解决矛身世孤苦悲凉祖母情深似海孝情沐清化蒙国恩圣朝恩重如山 忠心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盾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先尽孝后尽忠盾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

6、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提示: 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 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 合情合理, 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

7、情好不好?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 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 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 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三、赏析语言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四、文本拓展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1 、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2 、讨论:假如你是晋武帝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