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3642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教案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教案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教案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与朱元思书吴均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3、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4、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的含意。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

2、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教学步骤一、导入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吧?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让我们看美文赏美景吧。2、作者作品简介吴均( 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痒,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 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

3、文章,称“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我们学过他的山中杂诗。二、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识记生字缥( pi o)湍( tu n)轩( xun)邈( mio)泠( l n)嘤( yn)鸢( yun)窥( ku)柯( k)2、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3、学生再读课文,疏通文意a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教师板书重点字词的解释b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三、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以上学

4、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集中归纳到以下几点,通过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后统一认识)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 1 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 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第一段总领全篇,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

5、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3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5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和声律。(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主讲,结合学过的课文陋室铭,指导学生能分辨课文中的骈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细究)四、精读赏析1、四人一组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请找出有关句子加以说明。“异水”:“清”和“急”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6、;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奇山”:峻峭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2、思考: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茑飞 窥谷忘反”的感叹,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

7、洁志趣。五、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教师提示: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 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六、拓展延伸1、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学生边谈,教师边归纳,写在黑板上。相同之处: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写水

8、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不同之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教师要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小结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七、布置作业1、按要求写出句子。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写听觉感受的: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2. 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