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孩子,你可以生气的.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6598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孩子,你可以生气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儿童心理】孩子,你可以生气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儿童心理】孩子,你可以生气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孩子,你可以生气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孩子,你可以生气的.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心理】孩子,你可以生气的我清楚地记得爸爸说的一句话:惯孩子吃,惯孩子喝,不能惯孩子发脾气。当时我很 小,只从字面上知道是怎么回事,远不了解这种态度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称赞我的温和,只有很少的时候(或许一个月都不会有一次)我会起急,而且 一急起来就特别急,尽管我不认为自己无度,但对方已经感到很难接受。我妈妈说我“急 脸子”(重音在“急”),我也认为这是自己的性格,但现在我的看法有些改变。我想这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愤怒被压抑过多。我从来没有、从来不敢对爸爸表现愤怒,相反我遭受着爸爸不计其数的愤怒、暴躁、 差遣甚至胁迫。我不知道胁迫这个词是不是准确,我记得很多次爸爸很大声带着挑衅的拉 长

2、声音叫我的名字差遣我干活,越是我不愿意,他越是用这种威迫,而且会再后面加上一 句“越快越好!”想象一下,有件事你不愿意但你不敢说不,你处于害怕不得不做,对方 还要拉长声音如同炫耀般地说着“越快越好! ”我感到被欺负,感到屈辱。朋友听我说小时候挨打不许哭都很惊讶,“怎么,还不许哭呀? ! ”我也感到惊讶, 怎么,这很奇怪吗?我们家都是这样,我爸爸打我和哥哥从来都是这样,我叔叔打我弟弟 也是这样写到这时,我哭了,我觉得这真是不公平!我五岁的时候随爸爸到四川他的兵工厂里生活了一年,我记得他的宿舍里挂着蚊帐, 墙壁是白色的,我怕进到那个宿舍,那个白色的气场让我害怕,小小的我还不知道“白色 恐怖”这个词

3、,但那真的是白色,真的是害怕,一种无处可逃的害怕。我当然也记得爸爸是惯我吃的,我记得我爱吃食堂的一种肉饺子,爸爸津津乐道和人 家说我居然吃那么多可爱吃了,而猪蹄儿我吃到腻,三十年过去了,我现在还腻。三十年 过去了,我现在相信这种吃法在当时是爸爸的努力,可能是很大的努力,我猜想那是因为 爸爸童年饥饿、食物贫瘠的痛让他选择这样疼爱我。我也慢慢明白了,我拥有的是这样一 个爸爸,他惯我吃,惯我喝,不惯我脾气我乂流泪了,这个悲伤比刚才还要剧烈一些。现在的学习尤其是萨提亚的学习让我能看到更完整的画面。相较我于爸爸的受压迫, 爸爸于爷爷那里更甚,去年爷爷去世了,二叔乂提起当年爷爷暴打爸爸不止的事情,快五 十

4、年了,二叔还是会提起,那是我们家族里的重要画面,我知道二叔一定有自己和爷爷画 面,只是他不喜欢提。我相信爸爸出于爱已经节制了那个“传承”,我清楚的记得大概六 年级的时候,爸爸怒火冲冲的进门,我知道自己有错并认定在劫难逃,但后来爸爸还是平 息了,我感到了他的怒火在燃烧,但是他克制了,最后不了了之,好像连句责骂都没有, 我相信那是爸爸很大的努力。尽管我觉得自己可以理解爸爸,但我并不觉得爸爸那种做法公平,我还是要对当年那 个“小小的我”说:孩子,这不公平,你值得被更好地对待。好了,现在我要说一说,一个孩子的愤怒被压抑意味着什么。愤怒中包含着自我肯定和力量感。当我不敢愤怒,我实际上就在坚持白己、肯定自

5、己 上受到挫折,这当然伴随着无力感。当这种感受多次重复,会形成一个具有很惯性的模式 影响孩子的未来生活。比如这个孩子在以后会害怕他人尤其是权威不满(甚至可能不满),而一味顺从讨好 别人并隐藏自己真实的声音。这样,他会安全会被接纳甚至被喜欢,但问题是他不能和人 真正的亲近。你有没有见过“老好人”?谁都说他不错,可是他和谁都不真的亲近。你有 没有经验过对人尊敬却只是尊敬?因为你不敢冒犯而不能放松?可是如果不能放松和自然,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和对方一样重要,如果你不能坦诚而充分的和对方交流,你怎么能和对 方产生密切的感情呢?比如过于害怕冲突而屈服,校园里遭受所凌的孩子多是如此,其实一个能够自然愤怒 的

6、孩子是不会受欺负的。校园“江湖”里,两种孩子是有风险的,一种是过于老实的,一 种是强势出头的。前者吸引别人的欺负,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人内心充满愤怒需要释放, 而他习得的释放方式就是欺压别人,那么他会找什么样的人释放呢,肯定是“挥刀砍向更 弱者”,因为那样最安全最解气:另一方面那些喜欢欺负人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呢?还不是白已先受到压抑无处可解?两 者都是因为不能自然愤怒,前者是因为不敢愤怒而没有自己的界限,后者是积累了愤怒而 超出自己的界限,非要逞强不可,两强相遇必有所伤。两者都有风险,校园里的悲剧、惨 剧最多发生在这两种群体的孩子身上。倘若一个孩子能自然愤怒,他会在自己的界限第一 次被触碰的时候就自然而确定地说不,别人就不可能得寸进尺:而因为他的愤怒未被压抑 和发酵,他也不会过分,不会逞强欺人。孩子的愤怒不能自然流露,就只能不白然地流露,一种是迁怒他人,一种是怨责自己, 怨责自己不好怨责自己软弱无能。而无论哪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都收到了损伤,他都不 能适当的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自主。比较好的态度是对孩子说:孩子,你可以生气,你的 不同意和同意一样重要,我愿意倾听你所有的真实声音,即便你不愿说我也相信你有你的 缘由,并且根源上是善意的,你有很多选择,我相信你会选择对自己最适合的,并为自己 负责。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