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61792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最新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分析】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

2、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能力: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情感 : 1.评价自己的方案和别组同学的方案, 2.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及应用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

3、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内含有大量以 水 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体液之间关系: 内环境: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命题方向一:理解体液内环境等概念 1(高考试题:2006上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答案】C 2(07模拟:北京东城一模)3(右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是毛细血管壁,?是成熟红细胞,?是血浆,?

4、是细胞内液,?是组织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体外细胞培养即可形成细胞株 B(组织胺能使?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中液体减少 C(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中,?和?的成分有区别 D(?中的氧气到达?至少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处氧气浓度高于? 【答案】D命题方向二:内环境中生理过程 1(06模拟:盐城高三上期末)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B.氨基酸的缩合反应 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D. 丙酮酸+水?CO+氢+能量 2【答案】C 2(高考试题:2007全国理综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

5、,其中有 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D 3(高考试题:2007上海生物)19(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答案】A 4(06模拟:金太阳一次联考)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 B. 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 C.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 3、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中约

6、有 90% 为水,其余10%分别为 无机盐 , 蛋白质 ,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 营养物质 (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 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命题方向之三:内环境物质成分 1(高考试题:2003全国春季理综)在某一时刻测定一器相官的动脉和静脉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对含所示,该器官是 量A(肺 B(脑 C(肌肉 D(小肠 O CO葡萄糖 22 2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答案】D 2(07模拟:福建厦门三月质检)20(下列不属

7、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抗体 C(胰岛素 D(尿素 【答案】A 3(高考试题:2007山东理综)4.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答案】 D )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4(高考试题:2000上海A、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纤维素 D、淋巴细胞 【答案】C 5(高考试题:2006广东)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和葡萄糖2?葡萄糖、CO和胰岛素 ?激素

8、、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2A(? B(? C(? D. ? 【答案】A 6(05模拟:南通二模)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血浆 肾小球 输尿管 P0.03% 0.03% 2% Q 0.1%0.1% 0 ,(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P是葡萄糖、Q是尿素 ,(P是尿素、Q是葡萄糖 ,(P是尿素、Q是蛋白质 【答案】C 7(高考试题:2000广东)(8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B液为_,C液为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 (2)CO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2织细胞的原

9、因是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浓度升高,导致_病的发生。 【答案】(8分) (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4分) (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1分) 教学评价和反思 3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能力:能够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的媒介作用、内环境的

10、稳态及生理意义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情感 :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 (1)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3)简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教学难点: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简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及应用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 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 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 成分 和 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对稳态机制的认识 稳态的调节: 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 3

1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从图中可以看出体内细胞只有通过 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直接与 内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能够正常进行。 (3)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有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 消化系统 。 命题之四:内环境构成及异常情况(组织水肿) 1(高考试题:2001浙江理综)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答案】 C

12、2(06模拟:湖北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 4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C(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D(甲状腺激素过少,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答案】A 4(07模拟:江西赣州4月理综)4(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是毛细血管壁?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A(?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 B(?处的O2到达?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生物膜 C(人体摄人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太少会使?和

13、?中液体减少 D(?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5(08模拟:海门一诊)9.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的直接移动方向不包括 A.血浆?组织液 B.组织液?血浆 C.淋巴?组织液 D.淋巴?血浆 【答案】C 6(06模拟:山东青岛上期末调研)下列不能造成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花粉过敏 B(蛋白质供给不足 C(肾脏病变 D(胰岛素分泌不足 【答案】D 7(07模拟:上海卢湾5月)1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3 D(A液中的氧气浓

14、度比C液中高 【答案】B 8(07模拟:全国百所名校理综示范4)4(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 B(2处的O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膜 2C(3和5可以相互转变 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答案】C 提示: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的表面,而不会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红细胞中的O到达4内(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6层膜。直接调节血2浆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而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发生相互转变 11(下面是人体内环境(某组织)示意图

15、,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由图中的3、5、6构成 B(内环境中能发生抗原、抗体结合,有氧呼吸等生理反应 C(消化液、汗液、尿液与3等均不属于体液 D(内环境中可能存在水、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 (2)如图若是某人过敏反应局部示意图,此人出现腹痛、腹泻,则称为_过敏反应;若反应为湿疹,细胞4释放_,当它作用于1时,1出现_从而引起组织液_,出现皮肤红肿。 (3)若该图中4为是肝细胞,其产生的CO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2并使呼吸加快,这种调节方式是_;肝细胞中的含有谷丙转氨酶,通过_作用,将谷氨酸中的氨基转移到丙酮酸上,使丙

16、酮酸成为丙氨酸;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_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5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膜的通透性_。 命题之五: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 1(06模拟:广州调研)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下列情况属于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的是 (原发性高血压 B(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糖尿病 D(苯丙酮尿症 A【答案】BCD 2(07模拟:山东济宁二模理综)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

17、胞外液的渗透压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 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 【答案】C 3(07模拟:福建厦门三月质检)25(下列有关代谢及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在饥饿初期,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将会上升 B(吃一些含卵磷脂较丰富的食物有利于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 C(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的血流量增大,以增加热量的供应 D(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答案】B 4(06模拟:金太阳一次联考)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一定量的盐酸滴定等量的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两者的pH 变化

18、相同 B. 内环境问台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 5(07模拟:云南昆明二检)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B(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胰高血糖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D(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先通过细胞免疫阻止病毒播散,再通过体液免疫来彻底消灭 【答案】A 7(高考试题:2007广东文理基础)74(人体内

19、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B ?小腿抽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尿毒症 ?组织水肿 A(? B(? C(? D(? 【答案】B 8(高考试题:2007江苏生物)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2一 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32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答案】A 教学评价和反思 6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从个体

20、水平上来阐述稳态的维持的,本书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学习本章的基础,而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则是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上阐述稳态及其维持的,本章内容和后续几章共同组成多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调节以及稳态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容,是一个整体。 【学情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进行有效突破。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概述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1、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 1. 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 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 : 1. 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 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 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 1.概述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 1.概述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

2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教学过程: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 1(一个神经元细胞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反射弧由几部分组成,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种类 (3)反射弧的结构 7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4)兴奋概念(5)神经元结构: 功能 画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二、兴奋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观察神经冲动传导的模式图,思考: 1(什么是兴奋,静息时与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荷分布特点分别是, 2(什么叫神经冲动, 3(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上传递

23、形式、特点, 小结:?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特点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 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如何传递, 2(突触的基本结构,绘出突触结构示意图。 3、画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突触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如何传递兴奋,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特点是什么, 突触小体 4、传递过程 5、能量变化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构成)、中脑、脑桥、延髓。 2、神经中枢:1)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包括: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3

24、、分级调节 (1)大脑皮层:最高级的调节中枢 (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中枢 (3)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 ?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 ?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等 ?调节:水平衡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4)脑干:呼吸中枢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典型例题 例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 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A

25、(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 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 解析: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剌激后发生电位逆转,成为内正外负。而在 8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突触部位的兴奋传导,具有单向性,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答案:C 例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 (

26、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图中_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其原因是_。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而在突触部位的兴奋传导,具有单向性,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答案:(1)神经中枢 ? (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 acde (3)ce (4)胞体或树突 3 (5)双向的 单向的 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教学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

27、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始终处于科学研究情境中,并获得相应的科学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学科魅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试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 9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1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4(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 1(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

28、,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情感 : 1(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2(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 1、发现历程 ?沃泰默:胰液的分泌是神经反射 ?贝利斯和斯他林:胰液的分泌是受某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调节。 ?巴甫洛夫:胰液的分泌属于神经反射?促胰液素 2、促胰液素的化学本质: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碱性多肽。 二、激素调节 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对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29、2、腺体: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存在于器官内或独立存在的器官。 (1)外分泌腺(2)内分泌腺 3、动物激素 作用特性:(1)微量高效性 (2)特异性:每种激素选择性作用于某些器官或细胞(靶器官、靶细胞) 4、激素的化学本质 5、激素分泌异常症 6、激素与酶的比较 激 素 酶 性 质 有些是蛋白质,有些是固醇类物质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产 生 内分泌腺细胞 机体内所有的活细胞 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作用部位 节其生理活动 的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受pH值、温度等因素制约 三、激素调节的实例 10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

30、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激素: 3、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1)当血糖含量升高时 (2)当血糖含量降低时 4、小结 5、糖尿病及其防治 (1)、诊断:空腹时 持续性血糖高 且有 糖尿 (2)、病因:(3)、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解释) “体重减少”由于糖氧化供能障碍,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强,使机体逐渐消瘦(4)、防治: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基因治疗,药物治疗(如:注射胰岛素)、改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 四、激素调节的特点 1、特点:(1)(2)(3) 说出下列

31、激素的靶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抗利尿激素 2、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因此,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一展身手 1(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 2(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

32、度减少 3(将狗的双侧肾上腺切除,当其出现症状后注射某种激素,接着测定随尿液排出的Na,、K,量,结果如左图。注射的激素是( ) A(抗利尿激素 B(肾上腺素 C(醛固酮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5(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答案:1B、2C、3B、4B、5B、 教学评价和反思 11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33、能: ?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2)体液调节概念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阅读课本P32的观察与思考,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的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

34、取哪些措施, 2.根据水盐平衡和尿量调节机制简图,试说明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方面;另一方面。 【例题精析】 1、 (2003,广东卷)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B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2、 (2003,广东卷)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BD ) A(调节准确、快速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3、 (2005,广东卷)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

35、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4、 (2005,江苏卷)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共同的特征有( BCD )(多选) A. 核膜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 B. 细胞形成较多突起 C. 具有分泌功能 D. 线粒体较丰富 教学评价和反思 12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4节 免疫调节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 1.培养学

36、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概念 种类 免疫系统得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免 体液免疫 疫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 3(抗原概念 特点: ,(抗体:?分布 ?化学本质 ?分泌抗体的细胞 ,(体液免疫的概念 细胞免疫的概念 6、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1) 造血

37、干细胞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3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过敏反应: (1)概念 (2)特点(3)实例 四、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学的应用,(器官移植成败 典型例题 例,、用大剂量的X射线去照射去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此时如果输给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将得到部分恢复,但与正常小鼠不同,不能产生游离抗体。如果用X射线照射后,只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的小鼠产生抗体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分析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解析:该题解答要注

38、意两个问题:一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种类有几种,认真比较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二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该题中每个实验的条件和结果,找出其联系和不同点。 答案:胸腺产生的是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形成效应T细胞,进行细胞免疫,骨髓产生的是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进行体液免疫 例,、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39、解析: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也可能是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答案:, 教学评价和反思 14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相对独立。本书是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系统的稳态的维持为主线展开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和稳态,以及稳态与环境的关系。由于学术界没有“植物体的稳态”的说法,因此,本章并没有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概念相联系。学完本章内容,与第2章所

40、学内容进行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但是,本章和第2章又都是属于个体层次生命系统调节的内容。学习完本章内容后,学生将进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学习,将由对个体层次生命系统的探讨,跨入对群体层次生命系统的学习。因此,本章最后也对此做了铺垫和衔接。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

41、目标: 知识: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 (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情感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5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学过程: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 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

42、光)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 现象:胚芽鞘 现象:胚芽鞘 现象:胚芽鞘 实验结论 2(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_尖端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 温特的实

43、验 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 ?归纳: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 ?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 5(向光性产生的解释: 6(植物激素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主要合成部位:合成原料: 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2(运输 3(分布 生长素的分布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讨论思考:下列情况下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都是左侧单侧光照射) 16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例题精析 例1 :(2004江苏13题)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

44、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例2 :(2000年上海高考题)下图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 ) 教学评价和反思 17 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能力: (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情感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据图回答问题: (1)从理论上比较图中A、B、C、D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以上的推论, (3)通过这两组实验你可以得到的结论 ?生长素横向运输(向光侧向背光侧) ?生长素极性运输 ?生长素只在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横向运输的结果而并不是向光侧生长素见光分解 (4)若图中甲匀速旋转,则比较琼脂块AB的生长素含量是:A_大于_B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概括地说生长素和动物激素一样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具有调节作用,但生长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