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8522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众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及特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而言,众数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但对于孩子的生活体验而言,他们对众数的应用并不陌生,

2、例如教材中设计的舞蹈队选队员、生活中衣服的均码问题等。教材编写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与所学统计知识的联系。二是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有三个基础:1.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的含义,会用平均数、中位数反映数据特征。2.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统计思想方法。3.对于孩子的生活体验而言,学生对众数的产生并不陌生,有些生活体验,如舞蹈队选队员、均码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如何根据统计量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简单的预测或决策。教材的重点数学思想是让学生感知众数产生的必要性,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本节课在整个统计教学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3、基于前面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制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含义及作用。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二、教法和学法:新课程理念强调“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鼓励探究,变教为引”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法上则通过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我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学会“择优录取”。在讨论合作中来辨别应该选择哪一种统计量。学生通过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议一议、辨一辨等一系列活动,逐步认识众数的意义和求法。三、教学过程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五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依据情境,理解众数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三个小环节完成,先是出例1(出

5、示)让学生试着来选择合适的身高,让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统计量再次进行讨论,然后得出众数的选择整齐美观(即集中性的特点)。第二环节为说明一组数据中众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设计了“找众数”环节:其中第一、二组是只有一个众数的,第三组是有两个众数的,第四组是没有众数的。这样学生对众数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了。第三环节:比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首先是说一说三个统计量的不同作用,然后出示不同的情境题,让学生来选择其中的统计量。这样很好地体现了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感。第四环节:联系情境,应用众数。1、通过出示班级成绩情况,让学生可以怎样表示个人成绩在班级中的水平。2、介绍均码,让学生了解众数在生活中的

6、作用。第五环节:全课小结,课后延伸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加深整堂课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

7、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4.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二、说教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

8、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三角形纸片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

9、应的两个除法算式。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二、新课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 和

10、5,求出它们的积为 ;用乘法计算。)(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 ,用除法计算。)(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 和一个因数是 ,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师出示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

11、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 2。)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米是几个 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 米平均分成2段。 米是6个 米,实际上是把6个 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教师: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 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 米的 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师: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12、(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第二种方法是可行的。第一种方法不可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教师: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教师: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31页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教师:为什么结语中除以整数要把0除外?这个法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除法法则有什么关系?(在除法运算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相同;在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运算中要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3、)4做教科书第31页中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一般有: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1)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2)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教师再补充下列练习: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八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要按照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2做练习八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第1行每小题跟第2行相应的题目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

14、确每栏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上面乘法算式的积,而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得数是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3做练习八第3题的第1栏两道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4做练习八的第5题。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做题。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数量关系和算法。使学生明确8个鸡蛋重 千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就是把 千克平均分成8份,所以要用除法计算。四、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是这一单元的基础。复习时,要结合例题把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边想边读,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

15、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4的内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连乘法,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法计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学习分数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作了准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数量关系

16、,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是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化抽象为直观,把计算学习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并注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关键所在。教学方法: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17、,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有所增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使直观教学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这几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3)数形结合法: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18、多少,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线段图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并形成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分的问题中有两个单位“1“的量,预计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会把两个单位1”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分析题意时让学生反复说每一步是把谁看作单位一在算什么,使其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思考,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设计了

19、五个教学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我就让学生先做一组寻找单位“1”的练习题:(1)白羊的只数是黑羊的3/8。(2)梨重量的1/5和苹果的重量相等。然后又设计了给上两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口头提出问并解答的练习:。(1)有40只黑羊,白羊只数是黑羊的3/8。(2)梨重量的1/5和苹果的重量相等,有40千克梨,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来解决更多的问题。这一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新课导入干脆、利索、自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去。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装一个红

20、沙包需要60克玉米。装一个绿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红沙包的3/4。装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包的7/9。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板书:(1)装一个绿沙包需要多少玉米?(2)装一个黄沙包需要多少玉米?然后问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哪一个稍复杂一些?为什么?从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道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一、教学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

21、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二、教材结构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

22、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

23、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2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

25、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

26、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 17 页 共 1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