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学案最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19870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学案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屈原列传》学案最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屈原列传》学案最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学案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学案最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屈原列传 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2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 “反”、“濯”、“见”、“指”、 “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4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习课时:五课时学习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 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 :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史记中的屈原列传, 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

2、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 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 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 3000 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 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 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

3、,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 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二、整体感知课文。要求:1 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给下列字注音:惨怛( )温蠖( ) 濯淖( )啜其醨()( )帝喾() 皭然( )汶汶( )汨罗( ) 屈匄()随属()唐眛()娴于辞令() 谗谄( )举类迩 ( )滋垢()滓( )商於( )顷襄王令尹 ( )咎()行吟泽畔()枯槁()三闾大夫() 怀瑾握瑜( )皓皓()郢() 绌()从亲( )不内( ) 汶汶()三、文言现象梳理1、古今异义字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文言句式6、小组讨论,板书文言现象7、课文

4、翻译讨论8、学生翻译课文 13 段四、课文研习:1 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 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王甚任之”的原因:2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3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第三、四课时学习过程一、文言现象梳理1、古今异义字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文言句式6、小组讨论,板书文言现象7、课文翻译8、学生翻译课文 412 段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 47 自然段,讨论: 1 第 4 7 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 2 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的 810 自然段: 1 在课文中划出可

5、以概括第 4 7 自然段内容的句子。 2 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3 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 4 “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了什么?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 11 节)和第四部分(第 12 节)。1、讨论: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2、研习课文最后一段:屈原既死,赋存国亡。“屈原辞赋悬日月”,他创造的楚辞诗 体后继有人,但“终莫敢直谏”。楚国日以削,为秦所灭。这一段将楚辞的后来者与屈 原相对照,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拟的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 大影响。五、总结课文 1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

6、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 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 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 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 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 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 ,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2 写作特色: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 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7、 写法上,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 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 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五课时梳理本文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犹离忧也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3、人穷则反本4、屈平既绌5、厚币委质事楚6、见:靡不毕见7、亡走赵,赵不内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9、被发行吟泽畔10、乃令张仪详去秦二、一词多义1、闻:(1) 博闻

8、强志,明于治乱,(2) 无何,宰以卓异闻(3) 况草野之无闻者乎(4)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志:(1)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3) 其志洁,其行廉(4)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5)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疾( 1). 君有疾在走里(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5)庞娟恐其贤于己,疾之。(6) 举疾首而相告曰(7)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4、疏:(1) 王怒而疏屈平(2)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3

9、)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4) 谏太宗十思疏5、致(1) 致敬亭于幕府(2)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 假御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4)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5)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6)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7)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8) 衡善机巧,尤志于天文阴阳历算。(9)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三、词类活用1.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2 . 出则接遇宾客3. 因谗之曰4.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5. 邪曲之害公也6. 方正之不容也7. 明道德之广崇8. 蝉蜕于浊秽9. 楚使怒去10.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11.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2. 其后楚日以削四、

10、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3、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5、又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6、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五、句式归纳并翻译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4、楚诚能绝(于)齐。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10、此不知人之祸也。1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六、背诵默写1、,能无怨乎?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3、推此志也,.4、,是以见放。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6、,吾将上下而求索。7、 长叹息以掩啼兮,。&亦余心之所善兮,。七、翻译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