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31010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妙的二氧化碳》同步练习1.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 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一、我来选1 .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A. 比空气大 B .比空气小 C.与空气相等D .无法判断2据报道,某网吧由于管理不善发生火灾,现场除三位学生外无一生还这三位学 生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边卧在地上向外爬行.他们逃生主要是 利用了( )A .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B. 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C. 卧在地上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D. 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而湿毛巾可以防止灼热的空气烫伤呼吸道并吸收毒烟3. 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

2、 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4.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成()A. 红色 B .紫色C.蓝色 D .无色5.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 既跟物理性质有关, 也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人工降雨B .植物的光合作用C.灭火D .用作化工原料6. 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A .它能溶于水B. 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C. 它的密度比空气大D. 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7. 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 .冰-H2OB .生石灰-CaCOsC.石灰水-CaO D.干冰-CO28. 实验室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

3、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C. 前者可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 所用药品的状态完全相同9.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加入大理石加入稀盐酸收集 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B .C.D .10. 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的是()A .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B.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 双氧水水+氧气D. 二氧化碳+水碳酸二、我来填11.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 但它是绿色植物进行 乍用中并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4、 , 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 .12.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 指出仪器名称: a: b: c d ;(2) 瓶b中装的固体药品是 仪器a中装的液体药品是 ;(3)该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之为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 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满,采取的措施为 :13. 二氧化碳本身 性,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 亡.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如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应进行 验.14. 有以下四种装置(如图所示):从图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成符合要求的成套装置.(1) 用和 合成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待实验结束时,应先将 ,然后再.(2) 用和 合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若需在实验过程中添加酸,需在装置中添加 (填仪器名称),并注意将 .15. 树叶叶片不仅可以吸收一些有害气体,还可以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和氧气,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通常晴天时,每天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收5g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贝(1) 淀粉中一定含有 素,可能含有 素;(2) 某公园中叶片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3)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 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为了防止温室效应

6、的产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我来选1 .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A .比空气大B .比空气小 C.与空气相等 D .无法判断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9,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可 以看出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的大小关系.【解答】解: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所以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 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一般气体与空气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2.据报道,某网吧由于管理不善发生火灾,现场除三位学生外无一生还.

7、这三位学 生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边卧在地上向外爬行.他们逃生主要是 利用了( )A .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B. 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C. 卧在地上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D. 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而湿毛巾可以防止灼热的空气烫伤呼吸道并吸收毒烟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并且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 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的作用.【解答】解: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并且湿毛巾可起到防 毒面具的作用, 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能防止吸入烟尘中毒. 故 选:D【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

8、、生活、科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 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 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将二氧化碳通入

9、澄清石灰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熄灭,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成()A 红色B 紫色C 蓝色D 无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 溶液变蓝色,进行分

10、析判断【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B、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不变色,故选项错误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变蓝色,故选项错误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不是变无色,故选项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石蕊溶液的遇酸碱溶液的变色 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二氧化

11、碳的用途中, 既跟物理性质有关, 也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人工降雨B 植物的光合作用C 灭火D 用作化工原料【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利用二氧化碳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决,主要的物理性质为:密度比空气 大,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化学性质主要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及与 碱反应【解答】解:A、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生华吸热的物理性质,故此选项不正确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此选项不正确C、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 质,故此选项正确D、主要是利用的它们的化学

12、性质,故此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此题主要是对二氧化碳用途进行的考查,是性质决定用途的很好体现6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A 它能溶于水B 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C 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D 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并且密度比 空气的密度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 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二氧化碳促进绿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解答】解:A、它能溶于水与灭火无关,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

13、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因此能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并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二氧化碳 能够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并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二氧化 碳能够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 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 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 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7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 .冰-H2OB .生石灰-CaCO3C.石灰水-CaOD.干冰-CO2【考

14、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冰是固态的水,水的化学式为:H2O,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 不是同一种物质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aO,其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 同一种物质C、 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Ca (OH) 2,其名称或俗称和 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其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 一种物质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 此类题的关键8实验室用双

15、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C 前者可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所用药品的状态完全相同 【考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条件也 是常温下进行的;B、根据反应的生成物及分解反应的定义来判断;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D、根据所选择的药品的状态来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双氧水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可以生成氧气,而大理 石和稀盐酸反应也是常温

16、下进行的,不需要加热,故 A说法正确;B、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B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其密度比空气的大, 所以只能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氧气 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来收集,故 C说法正确;D、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是固液反应;而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 体,该反应也是固液反应,故 D 说法正确故选 B 【点评】熟练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收集方法,知道分解反应的概念, 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是我们必备的能力9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0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装置 加入大理石 加入稀盐酸 收集 验满 其中排列顺序正确

17、的是( )A B C.D.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 f查f加f倒f定f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f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f加(加入固体药品)f倒(倒入液体药品)f定(用铁架台固 定仪器装置)f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故选: 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10. 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的是()A .铜绿f氧化铜+二氧化碳+水B .石蜡+氧气f二氧化碳+

18、水C.双氧水f水+氧气D .二氧化碳+水f碳酸【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铜绿f氧化铜+二氧化 碳+水、双氧水f水+氧气等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二氧化碳+水f碳酸的 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解答】解:A、铜绿f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 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B、石蜡+氧气f二氧化碳+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C、双氧水一水+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D、二氧化碳+水碳酸,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

19、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 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对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二、我来填11.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 0.03% ,但它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 作用中并不可 少的原料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比空气大 , 能 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 称干冰.【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性质、应用分析回答.【解答】解: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 0.03%,但是它的作用非常大,它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

20、中并不可少的原料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 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 俗称干冰,可用作制冷剂.故答为:0.03%;光合;无;无;比空气大;能;干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在空气中的含量,属于课本的基础 知识,难度不大.12.如图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仪器名称:a:分液漏斗 b:锥形瓶c:玻璃片 d: 集气瓶(2)瓶b中装的固体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仪器a中装的液体药品是 稀盐L;(3)该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之为向上排空气法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空气大,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

21、已经收满,采取的措施为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分析】弄清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CO3+2HCI=CaCl2+H2O+CO2 T, 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纯净的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因为成 本太高;再就是抓住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等.【解答】解:(1)分液漏斗,锥形瓶,玻璃片,集气瓶(2)由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应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故答案为: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

22、气大,因此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满.故 答案为: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点评】主要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13. 二氧化碳本身 没有 毒性,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窒息 死亡.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如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应进行灯火 试验.【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进

23、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 地方应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 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窒息死亡;在人群 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如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应进行灯火实 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防止发生危险.故答案为:没有;窒息;灯火.【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 关键.14. 有以下四种装置(如图所示):ABCD从图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成符合要求的成套装置.用该装置制取氧气,(1) 用 B 和 C或D 组合成用高锰

24、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待实验结束时,应先将 导管拿出水面 ,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2) 用 A 和 D 组合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若需在实验过程中添加酸,需 在装置中添加 长颈漏斗 (填仪器名称),并注意将 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 下.【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占八、【专题】实验装置连接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注意事项回答,实验完成后 要先撤管再熄灯;(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特点和注意事项解答,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中散逸;【解答】解:(1

25、)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加热固体的装置, 收集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 法,实验结束时,应先将 导管拿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 入试管,炸裂试管.(2) 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若需在实验过程中 添加酸,需在装置中添加 长颈漏斗,并注意将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产 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散.故答案为:(1) B,( C或D),导管拿出水面,熄灭酒精灯;(2) A,D,长颈漏斗,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确定一般分为两种:固体与固体反应生成气体,反应需要加热,简称 固固加

26、热型” 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简称固液不加热型”15树叶叶片不仅可以吸收一些有害气体,还可以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和氧气,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通常晴天时,每天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收5g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贝(1) 淀粉中一定含有 碳、氢 元素,可能含有 氧 元素;(2) 某公园中叶片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内可以吸 收二氧化碳气体 108g ;(3)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 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空气中二 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了防止温室效 应的产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大量的植树造林 .【考点】二氧

27、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100万平方米,在一【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 碳能够灭火;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 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 可以做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 生成淀粉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淀粉中一定 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某公园中叶片面积约为个月(按20个晴天计)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106m2X205g/

28、m2=108g.空气中二 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止温室效应的产 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大量的植树造林.【解答】解:(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 生成淀粉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淀粉中一定 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碳、氢;氧;(2)某公园中叶片面积约为 100万平方米,在一个月(按 20个晴天计)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106m2X205g/m2=108g;故答案为:108g;(3)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止 温室效应的产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大量的植树造林;故答案为:人和动植物的呼 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的植树造林;【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 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 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