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6330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精品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精品教案第一课【课标要求】:1、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3、 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4、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5、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事实。6、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知识梳理】历史根源社会背景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剧侵华表现:1、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资本输出形式危 害政治性贷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和政治 抢夺路权 列强控制交通大动脉,掠夺中国土地和资源,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开采矿山 掠夺矿藏,使中国重工业无法

2、发展 开办工厂 占有市场,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开设银行银行变成了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控制了中国的贸易和金融2、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国家 强租或割占地区 势力范围 实质 影响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是中国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高峰 四、教学重难点:俄国 |a|的越大,抛物线的开口程度越小,越靠近对称轴y轴,y随x增长(或下降)速度越快;旅顺、大连 7.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4.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广东、广西、云南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英国 新界、威海卫

3、 长江流域 13.13.4入学教育1 加与减(一)1 P2-3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福建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1)定义:顶点都在同一圆上的正多边形叫做圆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该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清政府偿还借款,并加紧搜刮,各地的自然灾害等经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间:19世纪末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2、实业救国

4、思想的影响3、为支付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1、数量少2、规模小特点: 3、技术力量薄弱4、轻工业发展较快5、地区发展不平衡举步维艰原因: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潮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产生条件: 2、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3、洋务运动表

5、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1、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思想主张:2、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商战” 3、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维新思潮康有为著作:是维新派的领袖人物,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

6、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思想上包含的浓厚的封建色彩。原因:(1)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一事无成。(2)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还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3)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为减少变革的阻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这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梁启超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之才;发展近代工业。梁启超文笔

7、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心弦,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谭嗣同谭嗣同发表仁学,其冲决网罗主义。体现了民主革命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他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批判建君主论,主张主权在民。开始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发展主要事件:1、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湖南的改良派还办了湘报。2、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

8、体强学会,后康又在上海组织了“强学会”, 1898年4月康有为发起建立保国会3、创办学堂: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 4、上书请愿: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了民智的作用;制造了舆论和组织了力量。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高潮“百日维新”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各种力量推动: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一些封疆大臣想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光绪皇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时间: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9月21日(农历戊戌年)内容

9、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原因)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增强国防力量失败新势力群众基础弱光绪帝(弱,受约束)翁同龢(解除远离)陈宝箴(地方官员个别代表)旧势力社会基础厚慈禧太后 (强,控制主宰)荣禄(提升重用)大多数中央和地方的高级

10、官袁世凯(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阱)戊戌政变直接原因: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伊藤博文访华过程:1898年9月21日,慈禧宣布 “临朝听政”,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囚禁光绪帝在瀛台。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命丧顽固派的屠刀之下。原因1、客观上,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旧势力力量雄厚2、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根本原因)。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方针策略,还是在组织程度上,都表现出软弱无力和政治上的不成熟3、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发动广大群众,使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4、国际环

11、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是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另外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坎坷意义爱国性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马关条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成为变法的开始。所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

12、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兴民权,学西学,这样必然要和封建思想和文化进行斗争,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说,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就是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启蒙的。局限性

13、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变法,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社会背景(1)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迫切需要政治上的统治地位(2)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在幕藩体制下,大名还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到幕末时,大名、将军,武士因财政状况恶化而由封建社会的支柱转变为反幕府

14、的力量,幕府成为众矢之的(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2)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群众基础领导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仅仅是一些知识分子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改革的进程明治维新是在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大刀阔斧改革。戊戌变法前没有经历政权的变动,变法者不仅手中无实权,无兵权、无财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国际环境(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各大

15、国皆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2)列强列强集中侵略中国,中国等亚洲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1)帝国主义时期;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2、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都是以清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重大政策调整;都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虽然都失败了,但对历史发展的进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同点:国际环境不同,前者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后者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后者代表资产阶级。目的不同,前者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后者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性质不同,前者是地主阶级改革,后者是资产阶级改革。内容不尽相同,前者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后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影响不同,戊戌变法比洋务运动影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