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皮拉的小火车》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50650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皮拉的小火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凯皮拉的小火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凯皮拉的小火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皮拉的小火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凯皮拉的小火车说课稿 贵阳市花溪区第四小学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 通过对凯皮拉的小火车 的学习, 感受巴西的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外国优秀的民族 音乐,使学生对国外的音乐艺术有一定了解和感受。 这首乐曲虽然是编入 火车印象 单元, 但是与上册美洲音乐单元是有紧密联系的。 二、教材分析: 凯皮拉农场工人之意。 凯皮拉的小火车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 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 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 竹刮板、 响葫芦、 卡巴萨、 巴西铃鼓等。 音乐表现了农场工人乘车上班由火车启动中途行驶到达终点的场景。 乐曲除以逼真 的音响模仿车站场景

2、 (如汽笛声、 车轮转动声等 ),还表现了火车风驰电掣、 一往无前的形象, 重要的是抒发了农场工人劳动之余在看到火车沿途飞奔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全曲为引子主题呈示尾声三部分。 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的内容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熟悉乐曲的曲调及其表现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够感受和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 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农场工人劳动之余在看到火车沿途飞奔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熟悉乐曲的曲调和所表现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

3、 音乐上的作用。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 启发性。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 想象, 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 的作用。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系统学习, 积累了许多的欣赏曲目, 音乐欣赏知识有不间断 的增加, 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 上学期接触了美洲的音乐, 对美洲的音 乐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曾经介绍过巴西的舞蹈“桑巴” ,这对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帮助的。 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1. 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 生

4、联想农场工人激动、兴奋的心情。 2.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巴西音乐的特点。 3.3. 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丰富课堂内容。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片、 音频、 视频等媒体多方面去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4.4. 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音乐主题是乐曲的灵魂,了解了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了解乐曲结构。 说学法: 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坚 持以学生自主感受、自主体验、自主思考反馈,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1.1.

5、 在教学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 学习中多听、多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我们利用多媒 体手段, 创设音乐情境, 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 联想到农场工 人乘火车时快乐激动的心情。 说教学设计理念: 1.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贯穿于欣赏教学的全过程,在聆听中让学生感受丰富的音响 变化所带来的美感。欣赏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 教学中, 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根据音乐审美表现特征, 引导学生对作品表现形式和情

6、感 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作用。 2.2. 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多元的, 文化更是多样的。 我们要对不同民族文化予以理解和尊重。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理解巴西音乐独特的风格。 3.3. 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 关键,本课则通过多媒体架起师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桥梁。 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视频:巴西民歌在路旁 。 1.1. 音乐简介。 2.2. 简单说说音乐的特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视听, 先期感受巴西的音乐的一些特点。 让学生马上对巴西音乐有 直接、 初步的认识, 为接下来的欣赏作一个铺垫, 也能

7、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两首音乐作 品的情绪都是欢快热烈的,有相通之处。 ) 三、欣赏乐曲。 (一)初步感受音乐。 1.1. 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 意了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音响? 2.2. 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 (设计意图: 这是三个有梯度的设问, 可以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音乐, 对乐曲有初步的 印象。第一问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第二问可以引导学生带情境去联想, 启 发学生的思维, 运用联觉现象,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第三问则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 去关注音乐结构上的几大要素,为进一步深挖作品做铺垫

8、。 ) 3.3. 师提问,生反馈。 4.4. 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呢? (设计意图:了解什么是凯皮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倾听的愿望, 让学生有探究音 乐的动机。 结合上册美洲音乐的学习, 以及课前导入的巴西民歌, 学生是应该感受出来的。 ) 5.5. 学生反馈。 6.6.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 7.7. 介绍巴西的音乐中融合了葡萄牙人与语非洲黑人的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 这是以音乐为主线学科的综合, 建立与音乐学科外的联系, 使它能为教学服务。 ) 8.8. 出示课题: 刚才我们欣赏是来自巴西的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 9.9.

9、乐曲简介: 凯皮拉的小火车 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 如悠长的民歌旋 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 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设计意图: 乐曲简介主要是介绍这首乐曲的一些基本特点, 告诉学生巴西音乐的一些元素, 让学生在深度聆听作品前的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 (二)二次感受音乐。 1.1.你可以边听边唱主题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哼唱音乐的主题旋律采果人之歌 ) (设计意图: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音乐主题是乐曲的灵魂,了解了主题,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了解乐曲结构,听懂音乐。这也

10、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的重要手段。 ) 2.2.巴西的乐器音响效果非常独特,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 ?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乐器 ? ? a a.竹刮板;b b.响葫芦;c c.卡巴萨;d d.巴西铃鼓。(图片见教材。) (设计意图: 巴西特有的乐器的音响效果是音乐的亮点, 巴西音乐风格的体现也要借助这些 乐器。这些乐器都是学生不常见的,学生有好奇心。所以简单的介绍必不可少。 ) 3.3.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 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 火车吗?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欣赏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作曲家创作的情绪与情感,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快乐的情感。

11、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只有产生情感上的 共鸣,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 4.4. 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 (三)再次感受音乐。 1.1.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有相同之处 吗? (设计意图:乐曲中大量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风格十分鲜明。通过节奏要素的感受, 进一 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让学生明白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和节奏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问则是与 上册的多彩的美洲单元的内容衔接起来。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 2.2.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设计意图:这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三度创作,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探索问题。或有更新颖、与众不同的见解。而不是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解。 ) 3.3.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讨论。 (若时间不够则回家继续思考。 ) 4.4.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