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3664614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墨竹图题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墨竹图题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墨竹图题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墨竹图题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墨竹图题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墨竹图题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竹图题诗.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墨竹图题诗,单元分析: 墨竹图题诗是本册课文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它选编了六篇课文介绍“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为主体课文,而梅香正浓竹颂黄山松为拓展阅读课文。他们同为写松、竹、梅,但体裁各异,笔法不拘一格。在教学时以前三首古诗为重点学习。这三首古诗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他们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而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看到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

2、,白天劳顿,夜不思眠。本诗记载的是又一个不眠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子,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3、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一)交流材料(上这课之前我布置预习作业查阅资料) 1、请学生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

4、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二)读通诗歌 1、读准字音:如文中的衙(y) 斋(zhi) 燮(xi) 号(ho)寒 放赈(zhn) 救济(j) 遂(su) 2理解词语:如诗画欣赏文中的词语 (三)读出韵律。反复朗读古诗,可采用抽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老师范读等方式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展,三、理解古诗大意:合作学习 (一)自读自悟:学生依据资料和文后译文进行自学。 (二)学习小组交流;通过与同学互相补充、解疑、使学生明白诗文大意。 (三)全班交流: 1 、请学生说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指导朗读:读出韵味,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对这首

5、诗的感悟。 四、合作探究学习: 1、本诗作者是怎样开想象的? 2、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3、引导观画: 五、回顾全文: 1、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2、交流写竹的诗文。如郑板桥的诗竹石 六、拓展训练 1、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郑板桥墨竹图: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板书设计: 墨竹图题诗 郑燮 竹 人 干:细中有强 特立独行 叶:青翠欲滴 爱民如子 傲然挺立 高标挺立,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读书时间充分,形式多样化。首先是读通诗歌,初步感知诗文。然后是读出韵律,体会诗的含义,最后是读出韵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对诗歌的感悟。整节课都是书声琅琅,通过朗读,培育了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以生为本,以学为教,采用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怎么想就怎么说来达到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人的品格和对诗人的敬佩之情。 3、这首诗是一首图题诗,在引导学生观画时,还可展示其它的画,如梅花、松、国画等图,让学生欣赏,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对画的鉴赏和审美能力。,谢谢!,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