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攻坚习题含答案班级:_ 姓名:_一、 课文内容回顾。1学弈写了两个人同时在_的教导下学下棋而学习效果却_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_。2两小儿辩日中博学的_面对两小儿的争辩也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和孔子_的态度。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_,不断_,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观点。4表里的生物按照_的顺序,讲述了“我”小时候对_很好奇,由“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_”这一观点出发,逐渐推断出_,并相信了父亲说有个小蝎子在表里面的话。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_,是
2、个善于观察、爱_的孩子。5周易中说明在面临发展受阻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的句子是“_”;礼记中说明要及时反省,不断革新的句子是“_”;师说中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荀子中也有类似观点的句子是“_”;淮南子中表达不应遵循守旧的意思的一句是“_”。二、 课内外内容填空。1浪淘沙(唐)刘禹锡“_,_。”写出了黄河奔腾而下的雄伟气势;书阴先生壁(宋)王安石:“_,_。”让人置身于景色的动态美以及庭院外景色的自然优雅之中;(唐)孟浩然过故人庄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的句子是:_,_;春日(宋)朱熹:“_,_。”让人感受到了百花齐放的春。2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3、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少年闰土)3在鲁迅的眼中“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因为_,_。(学界的三魂)三、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宋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他与他的父亲及兄弟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三苏”是_、_、_三位诗人。我们本学期学过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请写下后两句:_,_。2学完本册书的第二组课文之后,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其中,_的_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史实;陆游的“_”表达出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热忱;诸葛亮的“鞠躬尽瘁,_”成为千古名句。3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用“_”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概括写出自己数十年来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含自
4、己长期不能归乡的感伤情绪。4_在听说锺子期死讯时所做的事情表明他与锺子期之间情谊深厚。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_”难觅或者乐曲高妙。5少年闰土选自_的_。6五谷:_。四、 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回乡偶书表现诗人回乡后与故乡人亲切问答的情景的句子是:_,_。2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_,主人公是_。3春日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4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_的老支书,_的桑娜;还游览了_ 的故宫。(填写合适的四字词语) 5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5、这个句子是_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烘托人物_的品质以及这个家庭生活的_。6宇宙生命之谜教育我们要学习科学家_、_的精神。五、 按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还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_,读这句话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_,针对这些现象,请你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者节约能源的宣传标语:_。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素不知道”的意思是_,通过这句话,你感受到了“我”_的内心世界。3.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的作用是_。4.我们学过的课文题目中
6、以人物命题的有_等,以事物命题的有_等,以事件命题的有_等,还有一些题目非常吸引人,如:_等。5.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接受任务(_)引上绝路(_)跳下悬崖。六、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这句话是_描写,写出了_。请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个类似的情景。_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的地方升起来。_的海面上,霎时间_了银光。这是皮鞋匠听贝多芬弹奏_时产生的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乐曲的旋律是_的,贝多芬之所以弹奏这首曲子是因为_3桥和穷人都是_(体载),读这一类的文章要
7、关注_、_,感受人物形象。这一学期我读过这一体裁的书籍有_(作者)的_。七、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原名_。文章以_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一系列_,重点写了_、_、_、_和_这几天,反映出老北京人_、_的心愿。2.腊八粥是作家_的作品,写出了一家人_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_和对家庭亲情的_。3.迢迢牵牛星选自_。此诗借民间传说中_、_(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_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_。4.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_的诗作。全诗前两句_,后两句抒发了诗人_。5.寒食是一首_诗,诗中的名句:日暮汉宫传蜡烛,_。八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围绕“_”这句话来写,主要运用_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_的道理。2写文章要先确立中心,古时梁朝的萧统说得很好:以立意为宗,_。3盼这篇课文写的是“我”盼_的故事,课文以“_”为线索,以_的视角来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中心描述了“我”_、_、没法出门盼雨停和_几个事例,表现了“我”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九、 日积月累来填空。1.稻花香里说丰年,_。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_,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3._,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客诮)4.我们常说的“五彩”指的是_、_、_、_、_。十、 先回想课文内容,再完成下面的填空。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
9、深,物分五行,书分五经,乐分五音。其中,五彩指的是_。2.同样的月夜,在不同文人的笔下蕴含着不同的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清风半夜鸣蝉”恬静自然,表达出词人的心情;宿建德江的“野旷天低树,_”韵味悠长,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3.“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手捏一柄叉,_,那猹却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句话刻画了少年闰土_的形象。4.通过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我欣赏了_的草原,认识了_的桑娜夫妇,桥中_的老党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十一、 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1两小儿辩日选自_。文中的两个小孩围绕_
10、展开了辩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其理由是_,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其理由是_。“孔子不能决也”反映出孔子对知识持_的态度,我们可从中悟出_的道理。2学弈选自_。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最后的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_,后一个人_。 3学弈告诉我们,做事要_,不能_;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_观察事物、看待问题;而且辩论时要有_,并且要有_。4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运用_的方法写出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第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是_, 第二个人的学习态度却是_。从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推测出_。十
11、二、 积累与运用。1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五壮士为了_选择了没有退路的狼牙山;认识了许多高尚的人:_的桑娜,_的贝多芬。2这学期我们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选择一句表现爱国情怀的名言写下来。_3这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诗句:苏轼用“_,_”形容暴雨突然来临的景象。杜牧用“_,_”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为了革命的胜利,战士们的精神是打不垮的,“_,万水千山只等闲”。4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含有数字的诗句。(提示:课内外不限,不限这学期所学,与第3题的诗句不重复)例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_,_。十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
12、在太山。锤子期曰:“_,_。”2京剧趣谈通过介绍京剧中_和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_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_。3月光曲讲述了_国著名音乐家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_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十四、 课堂内外知识回放。1.等闲识得东风面,_。(春日朱熹)2._,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曹植)3.儿曲黄河万里沙,_。(浪淘沙刘禹锡)4.“月亮”在古诗词中无处不在,如宿建德江中“_,_。”写出了月夜中诗人的寂寞惆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_,_。”写出了鹊惊鸣蝉的月夜之景。5.本学期,我欣赏了_谱写的月光曲;学习了宋代的_笔下书戴嵩画牛的有趣故事;了解了我
13、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_;还认识了被誉为“民族魂”的著名文学家_,我能写出他的一句名言:_。十五、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积累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_,_。_,_。描写黄河宏伟气魄的诗句:_,_。我积累的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_,_。描写农家田园风光,孟浩然这样写:_,_。王安石这样写:_,_。2我最喜欢的一句鲁迅的名句:_。课外我还积累了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_。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十六、 根据要求完成练习。1回乡偶书中“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2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寻觅四季的踪迹。从朱熹的“_,_”中
14、我们知道了春的容颜;从杜牧的“_,_”中我们知道了秋的绚烂。4童年的作者是_,他是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十七、 我会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又被译为_,它的作者是(_)(国家)的(_),他曾被称为“_”。2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小说中的描写_是全书的精华。3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_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4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
15、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_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_。5.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_小说,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答案1、弈秋 截然不同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孔子 实事求是 发问 解决疑问 事情发展 表的嘀嗒声 活的生物 表里有能发出好听声音的生物 有强烈的好奇心 思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2、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等闲识得
16、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惟有他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3、苏轼 苏洵 苏辙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毛泽东 七律长征 位卑未敢忘忧国 死而后已 少小离家老大问 伯牙 知音 高山流水 知音 鲁迅 故乡 稻、麦、黍、菽、稷4、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高尔基 阿廖沙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无私无畏 善良乐观 金碧辉煌 环境 勤劳 贫穷 追求真知 不断探索5、人类要保护自然资源,不能随意破坏 河水被污染、大量使用农药、无节制地开采矿产 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 从来就不知道 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不仅体现桑娜的勤劳持家,也暗指人情的温暖和桑娜的善良
17、 少年闰土 竹节人 开国大典 在牛肚子里旅行 痛击敌人 顶峰歼敌6、动作 同学们入迷的样子 一位扎着高马尾的小姑娘,右手拖着下巴,盯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有时皱紧眉头想什么,在时甩甩垂到额前的刘海,有时扶扶那滑落到鼻梁的眼镜,好像完全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了。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洒满 月光曲 联想 优美 盲人姑娘想亲耳听听贝多芬是怎样弹奏的,可是音乐会的人场券太贵,他们又穷。 小说 情节 环境 鲁迅 少年闰土7、老舍 舒庆春 时间 风俗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 沈从文 其乐融融 热爱 眷念 古诗十九首 牛郎 织女 离别相思 悲哀 王建 写景 对家乡与
18、亲友的思念之情 讽刺 轻烟散入五侯家8、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排比 人也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不以能文为本 下雨天穿新雨衣出门 新雨衣 孩子 有了雨衣盼变天 下起了雨盼外出 盼来雨天快乐出门9、听取蛙声一片 红军不怕远征难 无情未必真豪杰 黄 青 赤 白 黑10、青、黄、赤、白、黑 明月别枝惊鹊 江清月近人 羁旅漂泊、思乡 项带银圈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将身一扭 勇敢、机敏 一碧千里 心地善良 默默无闻、甘于奉献 高山流水11、列子汤问 太阳距离人的远近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实事求是
19、 学无止境 孟子告子上 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 三心二意,不认真听讲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从不同角度 自己的观点 支持观点的依据 对比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会完全不同12、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善良、勤劳、积极乐观 不嫌弃贫穷,有爱心 位卑未敢忘忧国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红军不怕远征难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13、伯牙鼓琴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马鞭 亮相 喜爱之情 强烈自豪感 德 贝多芬 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14、万紫千红总是春 捐躯赴同难 浪淘风簸自天涯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贝多芬 苏轼
20、王羲之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5、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16、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尔基 前苏联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17、鲁滨逊历险记 英国 丹尼尔笛福 英国小说之父 星期五 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 28 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飘流记 现实主义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