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体裁是_,作者为_,原名_。本课以_为经线,以_为纬线结构全文,重点写了腊八、_、_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2.为人民服务一文是一篇_,是_(谁)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讲述了_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_的精神。3.十六年前的回忆按被捕前、_、_、_的顺序来叙述,赞扬了李大钊同志_、_的崇高品质。4.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是_,课文主要从_和_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请写一句周总理的名言_二、 按课文内容填空。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作者按照_顺序,重点写了腊八
2、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这样安排的作用是_,_。2腊八粥的作者是_,课文详写了_,略写了_,详略分明,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_。3迢迢牵牛星选自_。此诗借民间传说中_、_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_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_。4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_的诗作。全诗前两句_,后两句抒发了诗人_。5寒食是一首_诗,诗中的名句:日暮汉宫传蜡烛,_。6正月初一那天的早餐,人们通常喜欢吃年糕,寓意“_”,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意“_”;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
3、音近,暗含对于“_”的怀念之情。小朋友们还特别盼望得到压岁钱,传说压岁钱寓意“_”7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王安石的“_,春风送暖入屠苏”让人想起温馨幸福的_节,杜牧的“_,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想起哀思如潮的_节;王建的诗句“_,不知秋思落谁家”让人想起合家团圆的_节。三、 按要求完成练习。1日积月累。锺期久已没,_。无情未必真豪杰,_。“五行”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_、_、_、_、_。_、_与黍、菽、稷合称“五谷”。_、_、_与徵、羽合称“五音”。2根据教材内容填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诗句中的“九曲”说明了黄河_的特点,
4、万里”写出了黄河_的特点。请你再写两句描写黄河的诗句:_,_。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_,穷人中的_。留意人物的_、_、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四、 课文内容回顾。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为了说明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用的一句俗语是“_,_”。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其中“腊八”“_”“_”和“_”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全文围绕八儿一家熬腊八粥的经过(依次是盼粥_吃粥),展示了一幅_的图景。3.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用神态描写来表现织女思念牛郎的悲切的句子是“_,_”;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
5、愁的句子是“_,_”。4.寒食一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_,_”。5.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6.藏戏这篇民俗散文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_、_、_等方面展开,让读者对藏戏有所认识,体会到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7.长歌行一诗中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到老了再后悔的句子是“_,_?_,_”。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_,_。”2京剧趣谈通过介绍京剧中_和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
6、京剧的_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_。3月光曲讲述了_国著名音乐家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_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走近人物:开学以来,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有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将敌人引上绝路的_;有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道路的_;有_的老支书。 虽然他们的事迹不同,但他们都具有_的精神品质。2走进小说:小说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桥一文的结尾令读者意外的是_;穷人的结尾_让人意外;在柏林中让人意外的是_。 3走近诗文:“_,_”表现了深厚的友情;“_,_”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豪情壮志;“_,_”再现了百花齐放的美丽春景;“_,_”满怀着
7、词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丁香结中,作者从形状、_、香味三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丁香花,并由此展开联想。“结”在文中指的是_。2.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描写了盛大的场面,课文在描写这些场面时,都运用了_的方法。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4.“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句中“昏沉的夜”暗喻_。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像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_之情,让人回味无穷,我还读过他的散文作品_。2那个星期天
8、中的“我”在那一天经历了_、_、_的心情变化,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抓住了“我”和母亲的_、动作、_、_等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征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九、 积累与运用1、浪淘沙一诗中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诗句是:_,_。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_,_。2、少年闰土节选自_的小说_,在这部小说中,他有一句名言是_。3、方鼓琴而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伯牙鼓琴的中的主要人物是_时期的人。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4、“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不怕长征中遇的任何艰难困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
9、红军不怕远征难。“_,_”这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十、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七律长征中,_把乌蒙山比作_,在最后翻越岷山时发出_,_”的感叹。2.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音乐家_在莱茵河边小镇上听到有位失明的女孩在弹奏他的乐曲,听到他们因_而无法参加演唱会,于是为_弹奏了一首曲子,之后又在环境的感染下谱写了_。3.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_,课文通过记叙_、 _、_、_等几件事,刻画了一个_的农村少年形象。4.读了开国大典一文吗,我知道了开国大典于_年_月_日在_举行。十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学期的语文学习收获很大,在草原一课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赞美了_;通过狼
10、牙山五壮士的学习,我体会到了_;在穷人的学习中,我体会到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一个_的人;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呼吁人类_;少年闰土的作者_,他笔下的闰土是一个_的少年。十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草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_。他笔下的草原让人神往:“这种境界,_,_;既愿_,又想_。2“_,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运用_和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军战士_的精神。3学习这几个单元,我们认识了_的桑娜夫妇,_的老书记,_的狼牙山五壮士。十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穷人一文是_国著名作家_的作品,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_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_的特点和_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
11、桑娜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_和他们_的心灵。2说一说你对穷人第1自然段中环境描写所起作用的理解。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紧紧抓住_描写,有屋外的_环境描写,有_环境描写,文中的这两处描写,从_的角度出发,既渲染了气氛,又衬托了渔夫的妻子桑娜的_。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和_之情。2._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警示人们:_,_。3.日暮_,轻烟_。4.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诗人游子情的诗句是“_,_”。5.在“快乐读书吧”学习
12、活动中,我读的名著是_,其作者是_,主人公是_,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是:_。十五、 课文回顾。1七律长征中“_,_”统领全诗。 “_,_。”一句写出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_的顺序展开的,整个事件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_。3_年_月_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_举行典礼。开国大典按照_的顺序叙述,描述了大典中_、_、_、_四个场面。4灯光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采用_的方式,首尾形成呼应。全文是_为主线来写的,歌颂了革命先烈的_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_。5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一句“_”,表现
13、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曹植同样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捐躯赴国难,_。”李纲也曾慷慨陈词:“祖宗疆土,_。”十六、 知识回顾1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_。”是啊,只有去实践,去奋斗,才会有希望。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诗。“卷地风来忽吹散,_”带我们到望湖楼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_,水村山郭酒旗风”带我们领略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4我们要学习桥中老支书的_。十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马诗一诗中“_,_”两句主要写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象;“_,_”两句主要写诗人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
14、感慨。2十六年前的回忆歌颂了_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揭露了反动军阀_的本质,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_之情。3为人民服务一文,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先写了革命队伍的宗旨,而后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正确对待生死、_、_、正确对待牺牲。答案1、散文 老舍 舒庆春 时间 人们的活动 除夕 正月初一 演讲稿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被捕后 法庭上 被害后 忠于革命 忠贞不屈 何其芳 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老舍 时间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沈从文 等粥 吃粥 喜爱 古诗十九首 牛郎 织女 离别相思 悲哀 王建 写景 对家乡与亲友的
15、思念之情 讽刺 轻烟散入五侯家 万事如意年年高 团团圆圆 祖宗先人 平平安安又一岁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中秋3、世上无知音 怜子如何不丈夫 金 木 水 火 土 稻 麦 宫 商 角 弯弯曲曲 地域广大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老支书 桑娜 语言 动作4、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沈从文 想粥 猜粥 看粥 淳朴、和睦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藏戏的起源 藏戏中的面具 藏戏的演出形态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5、伯牙鼓琴 善哉乎鼓琴
16、巍巍乎若太山 马鞭 亮相 喜爱之情 强烈自豪感 德 贝多芬 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6、狼牙山五壮士 郝副营长 临危不乱、组织群众过河 英勇无畏、舍己为人 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俩 渔夫让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老妇人的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牺牲了,现在她的丈夫也要上前线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7、颜色 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点面结合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当时黑暗的社会8、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惋惜 背影 兴奋期待 焦急无奈 失望委屈 神态 语言 心理9、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之水天上来
17、奔流到海不复回 鲁迅 故乡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先秦 知音 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额10、毛泽东 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贝多芬 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兄妹俩 月光曲 故乡 看瓜刺猹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跳鱼儿 聪明勇敢 1949 10 1 北京11、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 为了革命的胜利勇于牺牲的精神 勤劳、善良 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鲁迅 活泼可爱,见多识广12、老舍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久立四望 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 夸张 不畏艰险 心地善良 舍己为
18、人 英勇顽强13、俄 列夫托尔斯泰 帮助 天性善良 关心他人 生活拮据、悲惨生活 善良 环境 寒风呼啸 屋内的温暖舒适 环境对比 是一个很爱干净、勤劳的家庭主妇和说明天气很恶劣。14、朱自清 无奈 惋惜 长歌行 珍情光阴 好好学习 汉宫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简爱自立、自强、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15、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事情发展 痛歼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1949 10 1 首都北京 开国大典的进行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通告 升国旗 阅兵式的盛况 群众游行 倒叙 灯光 献身 来之不易 位卑未敢忘忧国 视死忽如归 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16、也便成了路 望湖楼下水如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 伯牙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无私无畏、舍己救人17、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李大钊 凶狠残暴 深切怀念 正确对待批评 正确对待困难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