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84617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读书报告 这是一本探讨小学数学中核心概念的文集。本书通过对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进行评议和建议,进而推进数学教学改 革,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添砖加瓦。最初的教材研究 者是张奠宙教授联合杭州师范大学的巩子坤教授,他们从专 家的角度对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基于 两位教授缺乏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为了直接听取小学 数学实践者的声音又邀请了小学数学教研员任敏龙老师、资 深教师张园一起进行座谈和交流,最后由殷文娣将谈话记录 成文,反复修改,才最终有了这样的一本力求从不同侧面对 小学数学核心概念做深度剖析的教学研究著作。 本书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数”“文字

2、”与 “方程”;第二部分关于“除法” “分数”和“比”;第三 部分关于图形与几何;第四部分其他。共提出了 28 个课题, 每个课题都从原始文稿、一线回声、数方夜谈三方面进行展 开。既从理论层面进行解读,又能结合课堂实际经验,许多 建议和观点,真的是为我们一线老师点亮了方向,让我们对 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等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有了明确的方向 指导。 作为常年工作在一线的老师,在学习某一部分教材时, 我们也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尽可能的理解,而并不是单单的记 住,因此,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也常常用来形容数学老师。 比如说,在初次接触到分数时,我们就要知道分数的前世今 生,为什么要有分数?分数是一种数吗?它有大

3、小吗?它表 示什么意思?如何读写?等等问题,相信当这一个个的问题 孩子们都能顺利了解了,才能说孩子认识了分数,而不是只 是背一下概念,训练几个题目而已。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里,出 现了一个画面:有几个人用等距离打了结的绳子测量一个箱 子的边长。图的旁边附文字:剩下的绳子不足一节,怎么记?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可惜没有回答。其实该情境要解决的 问题是:在以一节绳子作为单位长度的前提下,用分数表示 剩余的那个尾部的长。也就是剩余部分的长度是一节长度的 几分之几。接下来教材设计了分物体的情境,一块月饼平均 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 )块。从数的历史来看, 最早产生的数是自

4、然数,后来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出现不能得 到整数结果的情况,因此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分数是在 实际度量与平均分中产生的, 可教材的编排却只强调了“平 均分”而忽视了度量。例如,一节绳子的长度是 12 厘米, 剩下的绳子不足一节,那么先进行度量,看看它的长度是多 少?如果剩下的长度是 5 厘米的话,就可以说剩下的长度是 一节绳子的十二分之五。 也可以理解为 5 除以 12,得到剩下 的绳子是十二分之五节。 虽然分数意义的核心是“平均分”,但在实际生活中, 很多情况下事前是不知道平均分成几份的,那么就需要先用 包含除来求出平均分的份数,再用分数来表示。这样不仅是 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

5、,让学生通过计算 或测量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分数 的意义开始认识到分数的内涵,其实分为等分除和包含除两 种意义。尤其在分数的实际学习中对包含除的需求更强烈。 例如 4+ 1/2 若解释为 4 块饼干,平均分给 1/2 个人,显然 不符合现实意义,但是可以解释为 4 里面包含几个 1/2,通 过画图就能一目了然的帮助理解。但专家们分析了各个版本 的小学教材,不论从整数除法、至切、数、分数的除法,教材 都呈现出重视等分除而忽视包含除的状态。其实在课堂实践 当中,很多孩子也是看到平均分,知道用除法,可对包含除 的问题却理解不透彻。例如:小明 2/3 小时走了两千米,每 小时走多

6、少千米?课本上从分数的意义出发,把 1 小时平均 分成 3 份,其中 2 份走了 2 千米,每份就是 1 千米,一小时 有这样的 3 份,就是 3 千米,列式为 2+ 2X 3,要呈现乘倒 数的形式,就写成 2+ 2X 3=2 X 1/2 X 3=2x( 1/2 X 3) =2X 3/2。学生就像看老师变戏法,至于为什么这么变,却往往 一头雾水。变完之后问学生“一个数除以分数怎样算”,学 生还是说不出来。其实用包含除的意义去理解就能容易的 多。看 1 小时里面包含几个 2/3 小时,就有几个 2 千米。列 式为 1 + 2/3 X 2。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头部的高度 约占身高的 1/8。

7、实际上是在说,整体身高包含了 8 个头部 的高度。这种一个量占另一个量多大份额的问题乃是分数单 元最核心的本质所在,一旦掌握,将终生受用。 本书给我印象很深刻的还有在学习引入比的概念时, 课 本上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那比和除法到底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学习比?既然有了除法,何必再去学 比?按比例分配当中的比是比吗?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比在 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比较两个同类量的关系时, 如果 以 b 为单位来度量 a,称为 a 比 b,所得的 k 值称为比值。 这大概是比的老式定义。其实用倍数比较大小,表示 a 与 b 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是一种数量关 系,只有在

8、求比值时才用除法。比为比例做准备,这种比例 关系的含义远超除法。比可以进行同类量的比较,也可以推 广到不是同类量的情况。专家们对比的深入剖析,解答了我 心中许久的疑惑。而回顾我们的教学工作,在引导孩子理解 走进概念时,教师身上的责任之重大。要进行不断地学习, 自己理清楚,弄明白,才能使孩子们明白。 小学教材里的数学知识也可能有不严密的地方, 但我们 要能够领会其数学的思想,把握数学的本质。只有把握了数 学的本质,教学中才能做到“精中求简”。唯有做好精中求 简的研究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也唯有这样,才能 使我们的数学易学、好懂、能懂、会用。作为今天的教师, 我们不愿也不能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要做敢于质疑的科 研型的教育者。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要在学习与 探索的大路上一直脚踏实地的走下去, 边学边思,边学边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