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案全册++-+地理教案+-+书业网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68716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案全册++-+地理教案+-+书业网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案全册++-+地理教案+-+书业网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案全册++-+地理教案+-+书业网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案全册++-+地理教案+-+书业网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案全册++-+地理教案+-+书业网名师优秀教案.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教案(全册) - 地理教案 - 书业网与同学们谈谈地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重点】(1)平易、通俗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 【教学过程】 2 1(引入新课:今天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理解地理吗,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切入主题): 继续提问: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 .活动设计: 3 结合小学社会课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生:畅所欲言。 按你对“地理”的理解例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3(读课本小卡片,补全内容。 4(读书2页4

2、幅图片,请同学们解释每幅片的寓意。 4 师: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环璄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长期的生活中适应了不同的环璄,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地理。 【课堂活动】?畅谈地理 ?由地理去联想。 【课堂练习】填充图册、地图册、熟悉 【板书设计】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5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提问、学习地理的好处。(生答 共同总结) 让同学们阅读课文课本2-4页,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地理具备的四个基本理念。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的分析问题。 6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活动】

3、 书中事例。 讨论: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来的。(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课后作业】 预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绘一幅校园平面图。 【板书】 学习地理的好处。 四个基本理念。 7 第一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8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9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

4、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10 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1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

5、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12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13 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6、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14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15 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7、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16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17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

8、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18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19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20 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

9、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21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22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23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

10、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4 00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25 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

11、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26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7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

12、书设计】 四、纬线和经线 28 第三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9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 30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31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

13、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32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33 坠落在44.40S、1500W 。 00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 1. 34

14、2.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五、经纬线 35 第一课时 【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36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7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38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发现地球在运动呢,(同学有不同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

15、东升西落;昼夜的更替;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夏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大,冬天太阳照射地面时的角度小;冬寒、夏热、春秋温和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在后面的四节课中来认识这些现象产生的道理。 (讲授新课) 我们先请一名同学读教材提供的关于天体运动的阅读材料。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感想,(同学回答) 39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布置自学内容)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自转的两段文字和地球公转的相关文字,看看能否自己填出下列表格内容,填完后请同学回答: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 40 (

16、学生讨论)学生4人一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产生哪些现象, 41 两个组同学回答,其他各组补充,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投影展示填表内容(或由学生回答,老师将内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填完后教 42 【板书设计】 43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44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哪些现象, (学生答:昼夜更替现象,不

17、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昼夜更替现象和时差。 (讲授新课) 45 (问)假设地球不运动,地球上有没有昼夜之分呢, 同学回答后老师讲解: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之一,太阳照射地球;之二,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46 (问)你怎样理解教材相关文字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 (演示)用灯泡做光源,在黑暗的区域照射地球仪,并慢

18、慢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及昼夜更替现象。 47 实际上,在演示过程中,以灯泡做光源的太阳不动,地球仪转动,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是太阳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应。 老师与学生一起画昼夜半球示意图: 48 (演示)当北京由夜间进入早晨的时候,英国伦敦是什么时候,美国纽约是什么时候, (学生答:伦敦还是深夜,纽约进入晚上) (问)在同一时刻,北京的畅畅与纽约的姨妈打电话的问候语为什么不同, (学生答) 老师归纳过渡到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49 【板书设计】 50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第

19、三课时 【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51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四人一组演示地球在公转52 轨道上运行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请同学们准备好小地球仪(每组四个)、硬纸壳(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十字光源(自制)、短绳、刻度尺等工具。 (讲授新课) 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之一,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之二,地轴的

20、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3 老师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公转情况,并在讲台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出表格中的内容。 54 地球公转示意图 55 用硬纸壳做晨昏圈,套在地球仪上,用细绳量出不同纬度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并换算成时间:赤道(0度)、北纬40度、北极圈(北纬66.5度)。 将量算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56 归纳: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知识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从而引起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21、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使得地球上各地不同时间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和五带,下节课我们讨论。 【板书设计】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第四课时 【重点】 57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58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59 (提问)在晴天的一天中,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相比,哪个时间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利害,为什么,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

22、热就越多)。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划分了五带。 (讲授新课) (活动1)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分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 2(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 3(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60 大,哪个带最小, 4(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 5(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 6(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 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活动2)分组讨论(以北京为例): 1(北京1年中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各几个月, (气温最高7月,开始放暑假;气

23、温最低1月,开始放寒假;每个季节3个月) 2(你知道24节气吗,7月应该是哪两个节气,61 1月是哪两个节气吗, (7月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3(北半球各季节各是哪三个月, (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教师小结) (反馈)完成课本提供的活动的内容。 【板书设计】 四、地球五带的划分 62 第一课时 “地图” 【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63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比例尺

24、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64 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计算机演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经纬先的三种画法、?等高线的画法、?等高线的形状、?地形剖面图画法; 65 投影片演示?有指向标地图、?有经纬网地图、?地形剖面图、?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教学设计】 66 【教学过程】 (导入)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

25、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 地图 (提问) 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67 (提问) 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 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 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6

26、8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69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 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70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71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

27、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能 不能知道,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提问) 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72 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提问)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28、73 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74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分别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黑板画板图: 75 (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29、 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76 (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C、D各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C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点在A点的正东方,C点在A点的正南方,D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B、C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 77 78 (板书)3、一般定向法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 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

30、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1)可用指南针 79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提问) 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 80 (提问) 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

31、,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 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可小组内进行或组与组间进行,比赛谁的得分高) 81 (课后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低地,这些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的,请同学们预习“地形图的判读”。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图 82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83

32、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第二课时 “地图” 【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84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85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

33、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86 计算机演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经纬先的三种画法、?等高线的画法、?等高线的形状、?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有指向标地图、?有经纬网地图、?地形剖面图、?山地不同部 87 位示意图。 教 师 指 导 与 演 示 学 生 活 动 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 88 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 2、“世界屋脊”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 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板书: 89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画板图: 请学生上前标出: 1)A、B、C

34、、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 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出答案。 90 学生回答: 过渡: 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 计算机课件演示: 91 “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 板书: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小组同学间相互商讨: 92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过渡: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写在书上。 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

35、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 93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地形部位。 94 大屏幕演示: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3)分五个小组分别用橡皮泥制作山顶、山 95 脊、山谷、鞍部、陡崖的模型。 1) (注意:各地形部位的特征要明显) 2)教材提供的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状示学生用彩色笔涂上不同的颜色 意图 200 米以下 绿色 小结: 计算机课件演示:发给学生一张等高线地形图 96 过渡: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 3、分层设

36、色地形图 挂出世界地形图: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97 等高线地形图可直接读出海拔高度,色地形图是用颜色表示海拔高度的范围。 陵、盆地。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1200-500米 浅黄色 500米以上 棕色 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同, 读世界地形图,看地表形态都有什么, 板书: 98 4、地形剖面图 计算机演示: “地形剖面图” 小结: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表示没条线上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本节课小结: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和等99 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作业: 用硬纸片或海绵做原料,做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 (参考

37、教材提供的制作步骤) 板书设计 100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第三课时 “地图” 【重点】 101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102 学生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3绘制剖面图。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03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

38、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104 计算机演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经纬先的三种画法、?等高线的画法、?等高线的形状、?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有指向标地图、?有经纬网地图、?地形剖面图、?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1、假如我们随旅行105 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 2、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此事轰动了世界,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什么地图,(世界地图) 3、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办,(买一张

39、北京交通图) (过渡)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板书)一、地图的种类 106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第三段 导游图、交通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等 教师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每两人一组上前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 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 107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40、(板书)二、比例尺的大小 (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巩固练习) 解决以下问题应选择什么比例尺的108 地图 去一个城市旅游,想知道这个城市的位置 想知道这个城市更多的情况 在这个城市地图上找到某个景点 (过渡)地图上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学生活动)利用教材提供的“北京地图”,分三大组分别进行:

41、 量算北京市最西端到最东端的直线距离;(一组) 量算北京市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二组) 109 量算北京城区到天津城区的铁路长度大约是多少。(三组) (提问)地图上两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比较容易,量算曲线距离呢, 110 (学生活动)1.第三组的同学介绍他们是怎样做的。(可做演示,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2.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量算曲线距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板书)三、地图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 11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现代高科技地图的应用” (课堂小结)人们的许多社会活动

42、会用到地图,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就会涉及到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大小、内容的详略等。掌握这些地图的知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板书设计】 一、地图的种类 二、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的发展 第一课时 “大洲和大洋” 112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 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113 线 (2)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块运动的深层次原因,只能让学生“知其然”,所以这是本节的一大难点;另一难点则因为名词、地名较多,一时难以

43、掌握。 【课前准备】 地球仪、塑料地球仪、世界地图、白纸等。 114 (复习引入)前面借助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活动)一学生模拟地球自转,另一学生闭目,右手食指触及地球仪表面,睁开眼睛看自己115 右手食指触及地球仪表面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洋上,分别在黑板上陆地或海洋的下面划“正”字的一笔。重复此实验10次以上,分别加和所指到陆地和海洋的次数。 教师引导:大家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预答: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海洋占70%,陆地占30%。 教师过度:我们从地球仪上观察到海洋的比例高于陆地的比例,我们在从地图上观察一下。 教师引导读图:首先从南北半球地图

44、上看,估计南北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116 大,再从东西半球地图上看,估计东西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还有一种半球的划分,最后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地图上看,估计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地与海洋所占的比例,谁的比例大, 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呢,我们在从地球卫星照片上看看。 117 教师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上看到,海洋面积明显大于陆地面积。 教师过度:眼见不是很确定,我们再听听世界上第一位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是如何描绘他所看到的地球。 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教师小结:人们经过对各方面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地球表面71

45、%是海洋,29%118 是陆地。 陆地表面积+海洋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9% + 71% =100% 教师过渡:刚刚我们认识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这个结论,从观察地球仪到观察各种地图,再到看卫星照片和统计数据,经过20分钟的时间,但整个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却是怎样的,。请大家读一下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 教师引导: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里程是十分漫长和艰辛的。好不容易才认清地球上七分是海119 洋,三分是陆地的面貌,要不要把“地球”该改名叫“水球”呢,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无论地球还是水球,我们的家只有一个。 第二课时 120

46、 “大洲和大洋”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3) 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教学难点】 121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 (2)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板块运动的深层次原因,只能让学生“知其然”,所以这是本节的一大难点;另一难点则因为名词、地名较多,一时难以掌握。 【课前准备】 122 地球仪、塑料地球仪、世界地图、白纸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发现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并且世界海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今天,我们要更仔细的观察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具体分布。 教师讲解:首先我们看目前人类主要的生存场所陆地。 大陆(大块的陆地) 教师指图讲解: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教师讲解:和大块陆地相比,还有小块的陆地。 岛(小块的陆地) 123 教师小结:格陵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教师提问: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