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69526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第一单元 窦 娥 冤 教学目标: 1、把握剧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以窦娥为代表的善良、哀告无依的普通百姓和掌握着百姓生杀大权而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窦娥强烈与彻底的反抗精神),理解作品的主题。 2、注意剧作的结构,“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删除本教学目标) 3、欣赏人物的语言,剧中窦娥的唱词是通俗、泼辣,符合她市民女子的身份,表现出她直爽、有主见、口齿伶俐的特征。 4、欣赏人物形象。领会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有的精神魅力,即她的“争到头,竞到底”的不屈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

2、特有风格。 1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删除此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教学设想: (一)学情分析 学生不喜欢戏剧,本文重点分析情节及思想内涵 (二)教学手段 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略讲)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导入 1、介绍关汉卿 2、关于元杂剧(简单讲解,不做重点要求,红色内容都不必讲解) 1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3、。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

4、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

5、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二、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 1、 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

6、、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目的是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三、识记基本的知识。 出示投影(注意字词) 盗跖(,) 前合后偃(,) 罪愆(?,) 2 苌弘(;,) 亢旱(,) 暄(,) 盗跖颜渊:跖,传说中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孤身只影:孤单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独一人。 古陌荒阡:指荒凉的地方。阡、陌,田间小路。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思考):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 明确:共三个场面,

7、即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可概括为:指斥天地(板书); (二)“刽子云”至“负屈衔冤”,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可概括为:诀别婆婆(板书); (三)“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可概括为:三桩誓愿(板书)。 五、课堂小结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虽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已不仅仅是这个民间故事的翻版,而是成为一部深刻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它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的残酷、社会的动乱、官府的腐败,并且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

8、起来,深化了剧作主题,使人物和剧情有了强烈的感染力量。 六、布置作业 1、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附原诗及答案: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参考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以及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2、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删除讲解部分内容) 3 一、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1、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三

9、桩誓愿。 明确: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提问:它们化用了什么典故, 明确: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 3提问: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不行,第一愿是血溅白练,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让“四下里皆瞧见”,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并且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说明她死得冤枉、悲凄。第二愿是“六月飞雪”以“免得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并用“六月飞霜”这个典故表现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动天。第三愿是要楚州亢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已经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惩治

10、邪恶。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东海孝妇”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加强化了她的斗争性。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4提问:这三桩誓愿的提出,每一桩都是先用宾白提出,再用曲词进一步强化,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讨论后明确:三次宾白依次用“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进一步强调了窦娥之死的冤枉;再加上监斩官的对答,更使得这三桩誓愿出人意表,难以实现,也就更加衬托出三桩誓愿的依次实现后的惊天动地,确实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然后再用三支曲子依次对应,直抒胸臆,可谓是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

11、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而感人。 5提问:这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同学们,请想一下,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讨论后明确: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均是无法实现的。作者所引用的典故,也基本上是传说,但这三桩誓愿却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证明了窦娥“委实得冤情不浅”。这正是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出超现实的情节,并且发生得那样合情合理,使人看不出一点牵强的痕迹,确信它就是生活的真实。这正是作者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的一种成功的表现。正是作者浪漫主义的描写,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

12、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剧最成功的一处,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人们把窦娥冤又称作是六月雪,就是有力的证明。可以说,在本折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二、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4 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经讨论学生归纳。 明确:如果不这样处理,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惩治贪官,恐怕会陷入常规的因果报应的结

13、局,就不会让读者体会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构成全剧的高潮,充满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七百年来此剧家喻户晓的原因。 三、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难点,但是是非重点,适当点拨分析即可) 本文体现了戏剧“本色派”的特点,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质朴无华,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赏析滚绣球。 (1)背诵并口译这支曲子。 (2)这曲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支曲子运用呼告、对比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直抒胸臆,高亢激

14、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窦娥冤的语言之所以朴实无华,是由于作者善于在人民大众口语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同时他大量使用方言、俗语、谚语、成语,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于广大群众接受。 五、课堂小结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也是一位熟悉民间疾苦的艺术家,他用本色又当行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善良、勤劳而又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时代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并且为世界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形象,窦娥冤的确不愧为元曲之首。 六、布置作业

15、 1.完成导学相关内容。 2. 尝试课外阅读窦娥冤全剧。 教学反思: 课堂小练: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5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是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

16、明,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到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 、 、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 、 、 、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政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 、 、 、 。 ,(【耍孩儿】这支曲子里引用古代神话“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的作用是什么, 答: 。 ,(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

17、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答: 参考答案:,(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苌弘化、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苌弘、杜宇、邹衍、孝妇 ,(表现窦娥宁死不屈的坚强性格,她不甘心含冤死去,坚信自已所蒙受的冤屈不会在世上泯灭,她要像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一样,把自己的天大委屈昭告于世。 ,(, ,(不能。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哈姆雷特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2、欣赏紧张激烈、变故迭生的场面。(主要情节“比剑”,它是全剧的高潮,也是哈姆莱特和克劳

18、狄斯双方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 3、初步了解哈姆莱特这一形象。(他机敏,无所畏惧,而又有挥之不去的天命思想;他高傲,尖锐,而又能低下高贵的头,真诚地向别人道歉,剖白自己的6 心迹。总之,这是一个呈现出一定矛盾性的人物)。 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人物语言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多重性。 教学设想: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外国戏剧更不爱好及了解,教师以此剧本为契机,适当扩展学生戏剧对国外戏剧的认识及了解。 (二)教学手段: 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剧的知识。 2.、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剧本片段,提高鉴赏能

19、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哈姆雷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千古名句。哈姆雷特(板书) 二、作家作品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历史剧:亨利四世(

20、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 理查三世约翰王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 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 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鲁迅) 7 三、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 1、剧情梗概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

21、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

22、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

23、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2、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3、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

24、大臣)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 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四、欣赏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8 ?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2、尖锐的矛

25、盾冲突 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3、动作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 (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

26、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4、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五、品评人物形象 1、品评人物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关系要理清,勿忘体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 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 动的忧郁的王

27、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9 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来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现在一般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六、作业 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用语言描绘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课堂小练: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2题。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

28、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

29、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荚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1(对哈姆莱特的这段独白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富于揭露性和哲理性的好诗 B(这段独白表明了哈姆莱特是个忧郁迟疑,优柔寡断,缺少斗争精神的人。 C(这段独白是作家借哈姆

30、莱特之口,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刻而具体的揭露。 D(这段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人生的思索,既流露了他的烦恼失望,苦闷彷徨,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2(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这种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哈姆莱特的思想性格具有丰富的内涵。 B(这充分说明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和复杂性。 C(说明观众的鉴赏水平参差不齐。 10 D(这正是戏剧通过冲突塑造典型性格的艺术特色的表现。 答案: 1、B 2、C (本单元修订人:唐梅 ) 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1、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重点难点: 1、 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 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两课 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教师指导诵读,引领学生体会情感。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鉴赏望海潮 一、导入新课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

32、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1. 板书 课题 2. 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 交代写作背景 二、. 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

33、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天涯” 侧重刻画“形胜”;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明确: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

34、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雄伟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沉重,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12 (4)词的下阙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明确: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

35、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 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三、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例:“重潮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句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十分精彩。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

36、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四、总结本词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 明确:点染、铺叙 五、总结本词的主旨。(词的内容与投赠之意有何关系,) 明确: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客观上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主观上含蓄巧妙地颂扬了拜谒对象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 课堂小练 :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37、,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简要分析上面三首诗或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3 1、背诵两首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教师指导诵读,引领学生体会情感。

38、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鉴赏雨霖铃 一、导入 课前播放城南旧事主题歌送别、雨霖铃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入情境。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 (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郊的游子吟等等。透过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听马嘶”中的呆望;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默然销)中包含的至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爱情词雨霖铃,魂者,唯别而已”(江淹一起走近词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情弦的脉动。 俗话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相聚、离别,

39、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主线。自古以来,人们就因相聚而欢欣,因离别而忧伤。不是吗,离别,心情应是很沉重的,那种感情已无法用伤心、难过来形容。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感伤于离别而创千古佳作,或以诗,或以词,或以文。无不情真真,意切切,催人泪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雨霖铃就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写离别之情的词。 二、作家作品介绍 众所周知:宋词与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的两座高峰,后人习惯于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风格不同的两派。豪放派往往气势磅礴,飘逸洒脱;而婉约派则以清丽柔婉见长。这种划分是针对对当时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历史上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

40、东去”相当熟悉,可其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词句,这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关于柳永,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 互动设计 我所知道的柳永 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永”。 教师补充,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41、:14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

42、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是唐代教坊大曲,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以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类就反映了他当时的这种复杂的心情。 三、互动设计朗读指导 播放朗读视频

43、(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句子的节奏) 诵读指导: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有些乐句中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四、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鉴赏雨霖铃 (1)找意象,说作用。 【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岸 晓风 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

44、达的情感。 【无绪 执手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 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诗词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虚实相生 对比 衬托 用典等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15 (4)意象分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问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

45、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5【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

46、,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6)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

47、杨柳岸晓风残月。】 (7)、“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情景:枯杨岸边,冷风出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 感情: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抒发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 (8)、这首诗多处写景(请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 【写景上,词的上片所写景物多是实景,是借景抒情;下片和上片的“念去去”三句,多是想象之景,是因情设景。】 五、拓展延伸:赏析柳永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解:?伫倚危楼:伫,长时间。危楼,高楼。?黯黯:阴沉、愁闷,心神沮丧的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