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99349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 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本文言文难懂实、虚词及用法,做到正确翻译;教学难点1. 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2. 本文 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 品读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会有什么疑问?曹刿是谁?论的是那场战役?中国历史上有几场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长勺 之战。共同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

2、强。曹刿就是齐鲁长勺之战弱国 鲁国的总指挥,他又是如何论述战场战役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 个究竟。2. 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 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 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 ,汉以后称为 春 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 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二整体感知(一):一读课文走进文本。1. 听录音明确注意朗读要求:读音 正确, 停顿恰当, 重读 突出,节奏 鲜明。2. 齐读3. 正音刿(gu) 又何间焉( ji n) 鄙(b) 弗敢专也(f ) 小 惠未编(bi n) 玉帛(b) 小

3、信未孚(f ) 公与之乘 (chng) 辙( zh)夫战 (f )轼( sh)旗靡( m)4. 重点句子节奏划分肉食者/ 鄙, 未能/ 远谋。小惠/未徧,民/ 弗从也。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 / 以一战。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 (二)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内容,完成以下小题1.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 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庄公的战前准备的?3. 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明确答案: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 战前准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牺牲

4、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评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辙乱旗靡之时4.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 师。三)三读课文认识人物1. 你认为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 么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 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课文发表 你的看法。3刻画人物采用了哪些方法?4. 本文谋篇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答案:1. “远谋” 。勇于为国分忧,热爱国家 临阵从容,善于把握战

5、机, 有军事才能。深谋远虑2“鄙”。具体表现在: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用兵急躁 冒进,急于求成;取胜而不知胜。缺点:政治上无能 军事上无知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礼贤下士,不耻 下问。 .3. 语言描写、对比手法4. 详略得当 .突出曹刿的远谋。三深入探究,积累知识提示翻译翻译步骤: 读一读 文章想一想意思 看一看注释议一议难点说一说评一评理解正误学生分小组读译全文。检查小组学习效果1. 理解词义: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公将鼓之再而衰望其旗靡小大之狱2. 翻译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

6、气,再而衰,三而竭。3. 积累知识A.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小惠未徧,民弗从也。B. 找出句中古今异义词并区别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3)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5)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C. 找出词类活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掌握古汉语句式(1)夫战,勇气也。( 2) 何以战? (3)可以一战四检测做试卷- 订正答案 总评五拓展延伸积累有关战争的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春秋孙武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

7、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诸葛亮 )六总结全文七布置作业1. 熟读并默写全文,自查错误然后改正2. 整理积累本。板书:曹刿论战左传远谋语言描写曹刿 对比详略得当曹刿论战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多学年度的文言文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文 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 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文知 识初步读懂课文。,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我们学校又 一直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只是基础薄弱学生, 由于文言知识积累的不够, 导致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有偏差。 课堂上应充分照顾到这些学生。 所以 在教学文言文时,课前应让学生充

8、分的预习、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以 提高课堂效率。曹刿论战检测题效果分析在当堂检测中, 我及时统计了检测效果。发现第一题,解释重点 词语这个题目正确率非常的高,全班 50 名学生, 47人全对。有错误 的几名同学,主要是记忆的速度有点慢导致的。 第二题, 翻译句子 这几个句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正确率只有 60%,原因是对于一些特 殊的句式,翻译的不规范、不完整。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 这个句子是省略句,应将省略的成分(击鼓)翻译出来,而有 些同学,将这一点疏忽了。第三题选择题,找出句式不同的一项,同 学们大多数能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但是对于第二个句子 “可以一 战”的句式判断不出来

9、, 这是因为很多同学把 “可以”当成了一个词, 所以影响了判断。总的来说,同学们当堂掌握的效果很不错,这是与 老师上课时的精心讲解及重点知识归纳的环节 是分不开的曹刿论战教材分析曹刿论战 被收录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所选 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 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 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 型战例。题目是“论战”,文章就围绕曹刿论作战的道理,因此全文 对战争的过程没有一一展开, 仅一笔带过, 而将重点放在曹刿“论” 战略、战术和战后论述战争成败的原因上。 在论述中鲜

10、明地刻画了曹 刿这一人物形象,为了突出人物曹刿,而以庄公为衬托,通过二人针对战争问题的对话, 生动阐明了战争中取胜的原则, 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道理。就是在政治上取曹刿论战课堂检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0 分)肉食者 鄙未徧小惠牺牲玉帛 狱小大之公将驰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公将鼓之神弗 福可以一战也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20 分)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弗敢加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 既克,公问其故三、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B. 可以一战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课后反思本节课运用了合作研讨的教学法设计教

11、学, 现和探究,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5 分)强调学生在合作中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 一个和谐、自由、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 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 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善于 发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精神和创新意识。将创新教材、创新教法 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的 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曹刿论战课程标准分析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2、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 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 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 术魅力, 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 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 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因此,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 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言文难懂实、虚词及用法,做到正确翻译;教学难点1. 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2. 本文 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