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022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doc(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 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1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

3、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

4、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2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 讨论探究?: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

5、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块橡皮,推动课本使它在课桌上缓慢移动。思考回答: (1)选取橡皮为标准,桌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为标准,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课桌为标准,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学生思考、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物理学中的参照物。播放视频加深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刚才的实验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

6、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3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由于这个事件比较罕见,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三)、拓展练习 练习1、2是两个动画,由于在课堂上某些场景不好展现,设计两个趣味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手动操作,来变换参照物

7、,使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过程有清楚地认识,让学生讨论并练习。加强对参照物的理解。 练习3:介绍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练习4:为什么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的可用本节知识解释的现象。对于学生的举例教师要给予鼓励 。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1、2。补充练习:某年的春节晚会上,有这样一个

8、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辆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争飞驰在田野的小路上,根据这个启示,假如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飞驰的火车上打斗。 4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五、说效果 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

9、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同学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刻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 1.2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5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

11、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

12、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6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引

13、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视频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7 老师365网

14、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

15、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

16、,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8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 琼斯以10秒75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 请运用知识计算出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 v=S/t=100m/10.75s=9.30m/s 答: 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为9.30m/s 例题2: 例题:

17、五指山至海口的路程为220Km,一辆汽车从五指山市开往海口,这辆汽车的速度是55Km/h,几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已知:S=220Km ,v = 55km/h 求:t 解:根据公式 v=s/t得 t=s/v =220km/55km/h =4h 答:这辆汽车4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例题3: 例题:2006月7月12日,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栏世界纪录,则这项记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解: 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刘翔的速度为 9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

18、案尽在 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车的速度为 v2=30km/h=30/3.6m/s=8.3m/s 所以 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五指山市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道题涉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度稍大一点,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19、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的内容,使学生知道频闪摄影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图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来引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指出,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1、单位换算: (1)21.6 km/h=_m/s 10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2)5 m/s=_km/h 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1 min通过了1800

20、 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 A.1800 m/s B.108 m/s C.90 m/s D.30 m/s 4(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21、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11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

22、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v=s/t 七、作业布置: 1(1m/s= km/h 72m/s= km

23、/h 10m/s= km/h 15km/h = 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3.5 km/h, 64m/min,1m/s,则三人的12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速度的关系是 。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km. 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 ,.1.25s ,.0.625s ,.0.8s ,.2.5s 八、效果评价: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

24、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1.3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是苏科版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长度的测量是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刚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学习使用温度计之后的一中重要的测量工具,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25、。教材中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节长度的测量是本章的中心节,长度的测量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又起领后面测量工具的使用的学习。长度测量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也是学习科学探究的活生生的例子。 13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二、学情分析 弄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

26、人经历过。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性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丢三拉四,但喜欢表现自己。 3、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 4、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易犯错误:学生先认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漏写单位和丢失估读数值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

27、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结果; (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4)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4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并进行换算。 2、难点:测量实质的理解,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五

28、、设计意图及指导思想 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力图将单调的实验基本操作,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其实际的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

29、的效果。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科学发展历程“问题?解决?发展?问题?解决?发展?” 15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的暗线索隐含其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强调中人的尺度中心,体现科学以人为本的宗旨。 六、教具准备 近2米的木棒、米尺(最小刻度厘米、毫米的各一支,且刻度已被掩盖)、卷尺、皮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学生自带可以测量长度的工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程序设计 1、情景引入,体会测量重要性 本内容通过情境展示 讨论:在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对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教师、学生评介,让学生体会长度测量的价值) 2、测量的实质,体会STS关系 (1) 情景展示:在班级比

30、较任意两张课桌的长与宽(事先考察) (2)提问:目测,比较课桌的长与宽? 视觉的局限性,引出测量的需要。 (3)提问:用什么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哪张课桌面积大些? 比较,用一人的手掌去测量另一桌子的长与宽度。 (4)提问:若两人的首长大小不一样,又不用现有的刻度尺,怎样得出谁高呢, 找一参照物,分别与课桌比较,引出独立尺(参照物)。 ?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量(长度单位)作标准标准量(标准尺); ?它们各自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测量值; ?比较测量值。 16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归纳总结,得到测量的实质,说明长度的国际标准米。 通过情境展示,让学生体会到需要产生了测量,问题推动着测量的

31、发展,交流建立了标准。 3、 体验长度标准,为估测准备 合作体验,看谁比划得准:以同桌为一合作组,一同学用双掌比划出印象中的一米,然后另一同学用米尺(刻度已被白纸覆盖)去比较,同时修正两掌间的距离,然后角色互换(教师、同学评价。 演示:教师用刻度已被白纸覆盖的米尺,去量指甲的长度,作迷惑状,提问:“方便吗,”引出长度的其他标准。 讨论: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并说出它与一米的关系。教师、同学评价。 (可能的补充:微米、纳米、光年、一个天文单位,让学生领悟科技的发展) 撕去覆盖在米尺上的白纸,露出刻度,和同学们一起体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单位长度。 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32、归纳总结:单位换算规则。 建议:为描述方便起见,要选择适宜的单位。 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长度单位及其的换算是枯燥而对学生又有点抽象的。宜采取“做中学,学中体验,体验中领会”的教学方式,通过数一米内有几大格,每大格中又有几小格的做法,会让学生感到单位换算事实关系,变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使教学有血有肉变得丰富而生动。 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的展示,让学生对各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17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体的理解,有一个可比性,有一个感性认识。其中科学计数法在数学中已经学习过。 4、正确使用刻度尺,在做中体会,体会中感悟 (1)认识刻度尺 观察:请学生观

33、察自带的不同类型刻度尺,找出它们与测量程度有关的相同点。 合作讨论、总结归纳:零刻度线、一次能够测量最大范围(量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并由此推出最小刻度值等概念,并让学生读出最小的刻度值(分度值)。 方法渗透:从不同之处,寻找共同点,是科学思维中的常用方法。 (2)使用刻度尺 学生分组实验,共同讨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测课桌的长度,一组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同桌为一合作组要求他们分别测同一研究对象的长度,然后总结,交流。 全班分成两大组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应该各自合适的测量工具。同一合作组测量同一研究对象是为了说明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可能会有不

34、同的测量结果(误差)的存在,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不要人云亦云,只要实事求是地记录了客观事实就应该坚持的道理。当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漏写单位是学生初学测量时常犯的错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一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再加以矫正,效果奇佳。选择课桌和科学课本的理由:课本宽为16.8厘米,课桌长约为1.2米,若不跟上单位,一眼就可看出其中的错误,说明单位的重要性,而且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既易得又可18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提高他们的兴趣。 具体做法:叫两位没有记单位的学生,分别把结果写在黑板上,提问:哪一个长, 对估读的处理:提问,请大家再十分仔细地读一读,

35、*长度的确是*值吗,从而点出精确的测量中需要估读的问题,为不增加难度,点到即止,只要学生有所体会即可。 对误差的处理:提问,对于课本的宽度和课桌的长度,你和你同桌的读数相同吗,点出由于测量的人不同或使用工具的不同,对同一研究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差距不会很大,也点到即止。 然后,趁热打铁,学以致用,组织学生随堂测量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带的刻度尺测量有关自己身体的一些长度(如:指距、身高、跨步距离)或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如:铅笔、铅笔盒、)。 长度测量是其它测量的基础,而且学生虽然接触过有关长度的测量,但技能还很不稳定,更是不规范。所以本内容强调教师指导作用,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组织讨

36、论错误测量引起的测量值偏差,测量结果的正误。教学定位应力求实验操作规范,观察认真细致,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5、建立一个人体尺度意义 提问: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知道物体(如科学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提问,给出了建立人体尺度的目的) (可能回答:用人体的指距、跨步距离进行粗测)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人体的指距、跨步距离粗测课桌的长和宽、教室的长和宽,并与用刻度尺测量的结果进行对照。 以上做法相当于学生在自己身上设置了一把尺子,这把尺子与身体的其他19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尺子”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做出其他许多的估计,有利于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估测能

37、力。 6、课堂练习,体验特殊的测量方法 1.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积累法) 2.测量出硬币的直径?周长?(滚动法等) 3.在中国政区图上测出长江的大致长度(以曲代直等) 特殊的测量是测量内容的有益补充。在日常生活中也常会碰到类似问题:把现实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并使之成为现实,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各种方案,教师均应积极评介,若课堂时间不允许,最好在课外付诸实施,由此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7、课外探究,学以致用,体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1.请你想一个简单的办法测出我们学校运动场内跑道的周长,并实地测量? 2.测量家中卫浴间有关洁具、浴具的一些长度数据或

38、厨房用具、台面的一些数据,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3.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测量,搞清自己应购买哪种规格的上衣、裤子和鞋子。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重点,但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20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精神都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

39、音的产生与传播,从知识和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的快慢三个问题。为了体现“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探究实验。 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

40、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三、本节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对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联系生活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而对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是本节的一个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21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传播现象。所以本节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应突出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法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

41、本节教学的两个中心环节,我采用教师演示实验、质疑、引导学生观察等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因此对于声速、回声的知识,我采用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初步的猜想或者判断,设立悬念、激疑,在学生中营造各持己见、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然后以“信息平台”、“信息快递”等板块形式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学生结合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肯定或者否定了自己原来的想法,最后再选出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正确观点的认识,

42、又通过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因此本节教法我设计为实验探究法、质疑诱导法、自学讨论法相结合,组织学生获取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器材准备】 本节教学中,实验器材牵涉较多,要恰当合理正确地操作使用,增加直观性和可信度,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认真细致进行观察,让学生贴近生活,探索其中的奥秘。 真空铃实验装置、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激发兴趣 22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1(我等上课铃响后,边敲锣边走进教室。 2(利用PPT课件展现一些自然

43、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这里可以在PPT中的录制旁白里面把把这些声音录下来。(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提出问题 启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制造出一些声音来,现在利用书桌上的东西你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学生利用书桌的东西制造出声音) 提问:你对声音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有关声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声的产生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问题启发 (1)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3)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

44、么共同特征。 (4)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探究实验 ?实验1 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指导学23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生回答以上问题) 学生开始实验1 讨论答案: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 ?实验2 用音叉、鼓做实验 问题 (1) 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一样明显吗, (2) 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紧挨着音叉。 启发学生(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

45、来显示呢, 学生回答:可以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紧挨着音叉放一乒乓球。 学生改进实验再做,并同样回答前面的问题。 归纳:在物理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箸的研究方法。 ?实验3 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 吹瓶子口,听声音。 问1: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猜想可能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问2:假如空气在振动,你能看见吗,怎么办, 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 问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气体振动可以产生。 ?实验4 利用水产生声音,并注意观察水面的振动情况。 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问:去年

46、,我国航天员_驾驶的“_”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24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在宇宙中航行5天的时间,并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了交谈。听到这一令人激动和振奋的好消息后,我禁不住要问大家: 你们知道在宇宙中,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 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 ?学生讨论 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空气、玻璃、金属、墙壁、水等。 ?生活中的物理 1(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_的传声。 2(古代的侦察兵用一个铁筒插入地下,耳朵贴着铁筒就能知道很远处队伍行进时的步伐声和

47、马蹄声,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3(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整齐一致吗,说明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 ?实验探究 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总结: 气体、固体、液体都_传声,而真空_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放映水波的传播。 25 老师365网 整理 更多教案尽在 我现在拿一张纸,它没有发出声音,问: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 教师挥动手中的纸,引起纸的振动,纸发出了声音。 问: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 问:水滴使水面振动,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在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