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027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版名师优秀教案.doc(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版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王旭 时间:2010年9月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周庄水韵周庄水韵教学目标 1、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 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 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 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 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

2、方法。 3、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有关周庄、丽江、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 (二)、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配乐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直接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

3、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参考提示: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 整体水韵图画(1

4、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点名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采用竞赛的形式。 教师归纳总结: (1)、概括性描述的语句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

5、物。”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街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2)、归纳小结: 文中

6、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三)诵

7、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采用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顺序,学生同桌(前后)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 (四)、作业布置: 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 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王旭 时间:2010年9月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周庄水韵 周庄水韵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后一齐背诵。 (二)、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5段)。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

8、的方法: (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的周庄”,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 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

9、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个为实写。 (2)、写作顺序有条有理。 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

10、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要求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 “小船在平静的诃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

11、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船摇过桥洞,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诃面上飘绕不绝” “我们的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12、小结:如果说“第二次游历周庄”,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声、流水的声音 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 (三)、品读散文语言。 1、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倒映在水中的石鞘、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

13、上的水墨画。”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

14、,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我很难忘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2、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语言清新优美,如周庄之水,柔情万般,韵味十足,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四)、作业布置: 1、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仿照课文“第三次游周庄、第二次游周庄”的内容及所用“移步换景”或“定点写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标题,写作一篇描写自

15、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写景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 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王旭 时间:2010年9月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光录象

16、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理解“梦幻。(因为青海湖”美,作者欣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

17、 师:我们了解到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 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王旭 时间:2010年9月27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光录象 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感

18、悟法自主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为什么, 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 (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 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 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

19、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A 学生自己作画。 B 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 (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象。 三、总结升华,迁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对青海湖,你会对它说什么, 2、作者写青海湖美,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世 界) 如梦境 鱼(天 堂) 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王旭 时间:2010年9月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走进纽约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 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3. 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

20、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重点: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 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9?11”事件导入,简介纽约: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积约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21、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地铁四通八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约7万公里。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汽车在客运中占8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 明确: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 要求学生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

22、好处。 明确: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 -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反映出来的节奏和思想情感。思考并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 1. 描写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试 把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填写下表 段落 描写对象 原句 静或动 这样写的好处 1 高楼大厦 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静 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中 ,让读者比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实况 2 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俯首望去 静 上 5 夜景 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静 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 2 飓风 万里长风无法站稳

23、动 风力之大,大厦之高 4 交通 乘电梯按摩 动 将事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明确:旨在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2. 看下列短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 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 , “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 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几字一顿,语言简 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明确:节奏急促,恰当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3. 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好象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

24、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明确: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4.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互相讨论,找出修辞方面的特色,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明确:比喻手法,如: “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

25、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这些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夸张手法,如: “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4. 从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 “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 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 “啊,纽约

26、,这就是纽约面队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 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四、小结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文中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的人们,“远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贬。 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王旭 时间:2010年9月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怎样写游记 写作训练 怎样写游记, 游记,故名知义,就是游览、参观活动的记录。有意

27、义的游览、参观人们总不想忘记,长期留在记忆里的方法是记录在案,遗忘的时候随手翻一翻,犹如故地重游。同时记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拿给没有游览、参观机会的人看,又是一个交流。可见写游记对人对已都有好处。 怎样写游记呢, (一)顺着游路写,条理清楚。 写游记跟写其他形式的记叙文一样,条理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按游览路线的先后顺序,既点明游览点的名称,又要说明它们的空间位置,这样就能有条不紊了。 比如记金华双龙洞就是一篇游记。文章一开始先点明了作者从浙江金华出发,去游北山的“双龙洞”;接着写沿途的见闻,描写了一路艳丽的山景;再接下去写进入了“外洞”,又乘船钻进了“孔隙”;出了“孔隙”,“内洞”便出现在眼前;在

28、洞内转了一圈,最后出了洞。这样随着游览的顺序写,层次清楚,线索分明,“游记”像一张“导游图”,双龙洞内有哪些风景点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没有去的人也能从文中领略到双龙洞的全貌。这就是顺着游路写的好处。 (二)抓住景物特点,注意抒发感情。 游记毕竟不是“导游图”,而是绘声绘色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就要求描写景物必须抓住特点,使风景点来历,形状和颜色历历在目,别人读了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拿记金华的双龙洞来说吧,作者不仅按游览顺序记下了景物,而且抓住特点,沿途风景很美丽,“外洞”很宽大,“孔隙”又窄又小又低矮,“内洞”的景致很奇特。 写游记只描写景物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在记事、写景的同时融进自己饱

29、满、丰富的感情,这样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字里行间里,蕴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如,作者将溪流的宽窄缓急的变化说成是“时时变换调子”,犹如乐曲一样美妙;看到内洞里那无数的钟乳石,石笋,写道:“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里充满了喜爱之情,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写游记也要有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作者在游览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中心明确,才算得上是好游记。 (三)不记“流水账”,详略要得当。 在游览、参观中往往看到的东西是很多的,听到的事情也不少,是不是都要记下来写到文章里去呢,不是的。什么都写,结果什么也写不好。写游记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记“流水账”。有的同学从听说

30、要外出远足记起,出发前的准备,路上的琐事,一古脑儿都记下来。而游览参观活动却只有寥寥几句。这样喧宾夺主,使文章的中心很模糊。 想不记成“流水账”,就要认真地选择材料。重要的留下,不重要的舍去。重点内容写详细,非重点内容记简略。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脉络非常清楚,重点突出,才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再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只写了“路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几处风景点,相比而言“路景”写得简略,而“洞景”写得详细,作者游览的目标是双龙,当然要做为重点详述。即使描写双龙洞的几处景物,作者也没有用一样的笔墨。由于“内洞”景物奇特,洞顶酷似“双龙”的钟乳石甚为突出,洞由此而得名。所以

31、写得更详细;“孔隙”是连接内外洞的窄小水道,人进出必须仰卧在小船里,别具特色,作者感受很深,因此也作了重点描写。“洞口”及“外洞”都写得很简略。可见,游记不是记“流水账”,详略分明,才吸引人。 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王旭 时间:2010年9月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 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 3、掌握新闻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 4、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 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新闻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32、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8月8日晚,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拉开序幕,气势恢弘的中华文化长卷灿烂的文明与辉煌的时代,在这里交相辉映。这一刻,我们为北京自豪。“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08北京的奥运连接着整个世界,连接着所有人的奥运情结。 此刻,我们应该想起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坐在电视机旁收看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投票选举的情况吧。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 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后,全国沸腾,那夜也成了中国人的不眠之夜。今天,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新闻,再次重温那一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吧。 二、关于新闻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广义

33、的新闻是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 狭义的新闻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亲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本篇文章属于这种。 2、新闻的特点(要求): 用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 3、新闻的结构: 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前三个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 4、消息的六要素,结构 (1)消息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

34、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2)消息的结构 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主体部分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 三、整体感知 用三分钟默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 1、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她有哪几个竞争对手, 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什么反应, 3、熟悉字词:

35、1、风度翩翩_pin_ 2、淘汰_ti_ 3、矜持_jn_ 4、流淌_tng_ 5、噙住_qn_ 6、湿润_rn_ 7、水泄不通_xi_ 四、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2、按课文的结构,分析课文的内容 标题、 1、文章标题分正副标题,正标题有什么作用,“喜”字有何作用, 这个消息的正标题“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概括报导了这篇消息的中心事件。一个喜字贯穿了全文。 “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政治稳定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能不让人激动喜悦吗,一个“喜”字,道出了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的无限喜悦和激

36、动之情。 2、分析副标题有何作用, 用具体数字,真实、准确、具体的标明了中国得票之多,为此我们中国人民感到无比的自豪。 导语 1、导语则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你认为文章哪些部分是属于导语, 第1、2自然段:消息的导语。 2、“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是导语中的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电头,交代了这个消息是是新华社在莫斯科发电的,说明是真实的。“7月13日电”交代了消息迅速及时的特点,同时也蕴含了新华社记者向全国人民报告这一喜讯时的抑制不住的兴奋心情 3、一般的导语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揭示主题,而这篇文章的导语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 消息的导语以抒情的笔法

37、开篇,“所有”、“都”、“尽情”等词汇的使用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心情。通过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矜持”的态度、“流淌”的热泪与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先生“平稳”的语调形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也表明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4、 第2段中,报道了奥委会在第二轮投票中各参与国所得的票数,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用确切的数字证明北京得票最多,超出总票数的一半,居首位,从而看到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由此也进一步看出中国在世界的威望之高。 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王旭 时间:2010年9

38、月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新闻的特点、结构 二、分析课文 学生朗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3,10自然段),分析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则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1、主体部分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 第一个内容: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第3自然段) 第二个内容: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4、5自然段) 第三个内容:报道中国人民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6,10自然段) 2、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 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的陈述报告中所作出的承诺,并将尽一切努力帮助北京

39、实现其承诺。 3、第4、5段用具体数字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用确切的数字充分证明,在众多的申办城市中,北京战胜了竞争对手,脱颖而出,赢得了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广泛的支持。 4、中国人民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表明了什么, 何振梁,一位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人,一位中国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见证人,经历了上一次的失败,就更能够体会这一次成功的喜悦。何振梁委员的话充分说明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成功是伟大祖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必然结果和有力证明。 韩国和瑞士体育界人士的话,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赞誉和肯定。这不仅仅是体育界的成功,更说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

40、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也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奥运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古老而充满生机的中华文明日益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向往与关注。 刘淇市长的话,表达了中国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办好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的决心。 郎平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功臣,新中国体育事业最杰出的代表。能够在自己的祖国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是多少运动健儿一生的梦想,引用郎平的话,表明曾经是体育健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也表达了他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写作

41、特色 1、简洁明了、内容丰富 本文是一则消息。作者充分利用了新闻的优势向全国人民报道了这一盛况。作为新闻除了要有实效性,还应具备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丰富的信息,这是本文一大行文特色。本文字里行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既写出了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中国人无比自豪的民族感情。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一个“该”字带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历了1992年申奥失败的痛苦历程的遗憾,也有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更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信。 2、 善于抓住典型细节 这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何振梁委员只有用“默默的

42、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这一细节,既写出了风度翩翩的何振梁以出色的魅力与艰辛的不懈努力为祖国赢得申办奥运的成功时的百感交集,也写出了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与尊重。如写到刘淇市长在签订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做的努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人民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四、作业 写一篇有关学校的新闻(字数不限,要求符合

43、新闻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要根据下列的要求去写: 1、标题:消息的“眼睛”,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 2、导语:要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事实或消息的中心,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主体: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 4、背景材料或结语,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上。 5、注意事项:内容要真实,材料要翔实,数据要准确,文字要简明。 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教师教案 班级: 八(2) 授课人: 王旭 时间:2010年10月14日 课题 课型 综合 7.生命之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与前两篇课文相比较,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3.通过对这

44、则新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军民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策略:比较阅读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与消息和特写的比较,使学生把握电视新闻的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配合画面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师: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得知最近社会上发生的新闻,比如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其中你们最常用的是哪一种呢? 2(师:不错,我们已经无法想象身边没有电视的生活状况。现如今,电视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大众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而电视新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深。下面同学们将要学习到的就是一则电视新闻解说词。 二、讲述电视新闻

45、的基本知识 1(师:在学习课文前,请大家说说你们为什么会选择看电视而不是看报纸、听广播呢? 2。归纳学生发言,进行小结。(见参考资 料) 三、设置问题,分析课文,概括其特点 1(师: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的词语填空,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2(提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报道的? 生:时间顺序。 3(提问:在编辑过程中,记者选取了一个视角来透视整个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它是什么?二号冲锋舟。 4(师:请大家分析刚才所填词语,看看它们传达了些什么样的信息。 5(为什么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点拨: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

46、外,在激流中驾驶着一百五十多艘各式轻舟,勇救一万七千多人。 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 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6(指导学生概括这则新闻的特点,提醒学生感受电视解说词对于电视新闻的重要性。 四.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了解放军、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一幕幕场景,而且,在采用以时间为叙述顺序的做法上,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很相像,试着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中用具体时间段来描写场景的段落,这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五.布置作业 1. 解释下列词语。 (l)感人至深: (2)同期声: (3)率先: (4)肆虐: 2. 辨字组词。 暮( )洲( )梭( )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