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力提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05950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能力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能力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能力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能力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能力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能力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能力提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化学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X 、Y 两元素的核电荷数在 的核电荷数不可能是( )18 以内,两者能形成 X2Y 3,已知 X 的核电荷数为 n,则 YD 、 n+4A 、 n-5B 、 n-6C 、 n+3mkg ,若以硫原子质量的D、2、已知一个 SO2 分子的质量为 nkg ,一个 SO3 分子的质量为 为标准,则 SO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B、C、3、已知铁的氧化物中通常只有 +2、+3 两种化合价 ,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2 价 ,测得铁的 某种氧化物晶体的化学式为 Fe23O25,则其中 Fe2+ 、Fe3+的粒子个数比为 4、由 CaO 和 KOH 组成的固体

2、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7 ,求混合物中 Ca2+和 K+的离子个数比是()A1 : 1B1 : 2C2 : 1D任意比例5、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尿素产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杂质不含氮 )按规定产品中含尿素 CO(NH 2)2 的质量分数在 95%以上为一级品,试根据计算判断该广所 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一级品 ?二、微粒关系6、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 (含 m 个氧气分子 )和一氧化碳气体 (含有 n 个一氧化碳分子 ), 用电火花 引燃后,冷却至室温,则最终容器内氧原子和碳原子个数之比为 。7、密闭容器内装入某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此混合气体可能是

3、 H2、CO 、O2 三种中的二种或三种混合而成 .(1)此混合气体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 :a、若由 H2和O2混合而成 ,则氢分子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b、若由 CO、O2 混合而成 ,则一氧化碳与氧分子个数之比为 :;c、若由 组成 ,则 ;(2)若混合气体肯定由氧气 32 克和其他二种气体组成 ,讨论各成分气体间的质量关系 : a、在混合气体总质量为 62 克这一特定情况下,三者质量之比为 ;b、在混合气体不作规定的情况下,混合气体中其他二种气体质量的取值范围及相应限制条 件是 :取值范围 :,限制条件 : 。三、关系式法8、测得硫酸钠( Na2SO4)和亚硫酸钠( Na2SO3)的混合

4、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5% ,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O 16 Na 23 S 32)9、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含量为a%,求铁元素的含量( Fe 56)。10、现有 20g 某金属 A 的氧化物,为求其化学式做如下实验:将 10g 该氧化物用足量的氢气使它完全反应,得到水3.375g;另将 10g 该氧化物溶于足量的盐酸中使之完全反应,得到氯化物(ACl n)20.31g,并经测定,该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2.5。试通过计算回答:(1)该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2)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11、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

5、恰好完全反应 .所用试剂及质量见下表试剂及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甲CaO(固)a1g10%盐酸 b1gC1乙Ca(OH) 2(固 )a2g10% 盐酸 b2gC2丙CaCO3(固 )a3g10%盐酸 b3gC3(涉及到的方程式甲: CaO+2HCl=CaCl 2+H 2O ,乙: Ca(OH) 2+2HCl=CaCl 2+2H 2O ,丙: CaCO3+2HCl=CaCl 2+H 2O+CO 2 )已知 a1+a2+a3=23.04g,b1+b2+b3=189.8g,现将甲、乙、丙三同学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个容器内 称得溶液为 206.16g,试求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精确到 0.1%)

6、四、差量法12、10g氧化铜与足量的 CO 反应一段时间后 ,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4g,,则生成铜的质量是 多少?13、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实验室用加热法测定某农药中 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 (假设杂质受热不参与反应) 。充分加热 100g 样品,得到固体 84.5g。 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 2CO3 2CuO+CO 2+H 2OCu2(OH)2CO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2。试计算:(1) Cu2(OH)2CO3 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2) 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4、有 NaCl 和 NaBr 的混合物 16.

7、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 3溶液,得到 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 NaCl+AgNO 3=AgCl +NaNO 3,NaBr+AgNO 3=AgBr +NaNO 3).A.28.5% B.50% C.52.8% D.82.5%五、极值思想15、6g 合金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0.2g,则该合金可是()A. 铁铜合金B.铜锌合金C.镁铁合金D.镁铝合金16、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0.25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 ).A.2g B.4g C.8.5g D.10g17、一定质量的木炭在氧气和氮气的混

8、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生CO 和 CO2,且反应后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 10% B. 20% C.30% D. 40%18、镁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的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由此推知 9g 镁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可能是()A. 10gB. 14.7g C. 15.5gD. 16.3g专题二:气体的制取、检验、除杂与测定学习要求: 学习前学生自主将基础部分填写完成;学习过程中及时在右侧做好归纳总结, 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和方法。有关信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蒸气;

9、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以检验水。第一部分:基础部分(自主完成)1. 反应原理 (1)气体制取 氧气制取(三个方程式) 二氧化碳制取(一个方程式) 氢气制取(一个方程式)(2)气体检验与鉴别 氧气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检验 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的鉴别检验 水蒸气的检验 (3)气体的除杂 氧气的除去杂 二氧化碳的除去 一氧化碳的除去 氢气的除去 水蒸气的除去2.常用装置甲主要作用甲:用于气体与固体与加热条件下反应,常用于吸收或转化; 乙:盛装液体液体药品,用于检验、吸收气体; 丙:常盛装固体干燥剂。第二部分:综合应用1 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探究活动。1.某活动小组利

10、用图(1) 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若用装置 A、B、C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 B 中应盛放的是 ,导管口连接 的顺序是 。(3) 活动小组对 (2) 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 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 2 中的两套实验装置, 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在氮气环境下, 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 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 分别按图 2 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 用酒精灯在铜 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甲装置比乙装

11、置更合理,理由是。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 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原因是 。2.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提出问题】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图1【进行实验】 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图 1 进行操作, 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 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火焰上方。【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经改进实验后, 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

12、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由此确定甜叶 菊苷中一定含碳、氢元素。继续探究】为进一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如图 2 进行实验。 ( 已知:装置 C 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图2(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2)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7 g,E 装置增重 8.36 g。g,由此确定甜叶菊数据记录】 4.02 g 甜叶菊苷在 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 D 装置增重(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 4.02 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反思评价】若没有 F 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 ”、“偏小

13、或“无影响 ”。)2.水煤气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气体燃料,一般由煤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感到好奇,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水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CO猜想二:猜想三:CO 和 H2 的混合气体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分析与讨论】 (1) 实验装置组装完成后,加入药品前应该先。(2) 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实验证明猜想三正确,则装置 E 中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反思】 (4)装置 D和 E(填“能”或“不能”互)换位置,其原因是 (5)装置 F的作用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