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0887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 引导学生综合使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动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生活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即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思想品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水平、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加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使用知识的水平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动学生发

2、现问题、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水平。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与社会沟通水平,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理解自我的水平,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准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水平。构建一个融社区、家庭、学校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德育网络。 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高办学层次。三 指导思想和原则 (

3、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使用所学过的知识,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

4、识,培养水平,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二) 研究的原则1、主体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2、实践性原则: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应把道德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作为终极目的。3、层次性原则:在实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区分层次,注意学生的年龄结构,年级高低,身心特点,注重个性差异,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4、乡土性原则: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挖掘利用乡土的一切有效资源来对学生实行教育。5、整合性原则: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与学

5、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四大领域的原则: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课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6、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六 实验的方法与措施一)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协助研究工作顺利实行。2、观察法:有计划、有规律地观察记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发展与变化,扩大学生的感性理解,启发思维,寻找新的发展。3、行为研究法:要求教师与家长,学习和社区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4、调查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深入年级、班级、学生,深入社区、家庭了解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