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历史剧读后感.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15620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濮之战历史剧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城濮之战历史剧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濮之战历史剧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濮之战历史剧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濮之战历史剧读后感范文一城濮之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据记载此战为先轸所谋划。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邺城西南交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 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城浪之战初期,晋军兵力劣于对手, 乂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晋文公能够善察战机,虚心采取先轸等人 的正确建议,选择邻近晋国的曹、卫这两个楚之与国为突破口,先胜弱敌,取得以后作战 的前进基地。随后乂运用高明的谋略争取齐、秦两大国与自已结成统一战线,争取了战争 的主动权。当

2、城濮决战之时,敢于贯彻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 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同时与齐、秦、 宋各国军队会合,集中起相对优势的兵力;并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乘隙蹈虚,灵活地选 择主攻方向,先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P敌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 利,成就了晋文公中原衙主的地位。反观楚军方面,则是君臣不睦,将骄兵惰,君主昏庸无能,主帅狂妄轻敌,既不知妥 善争取与国,乂不能随机多谋善断。加上作战部署上的失宜,军情判断上的错误,临战指 挥上的笨拙,终于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将白己在争新中原中的优势地位拱手让人,给后人 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

3、范文二城濮之战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邺城西南交战是继齐、楚召 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奠定了晋国的箱主地位。当时,楚国可以说是势力强盛、声威方张。晋国自文公即位以来,对内整顿内政,发 展经济,壮大军旅,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以与楚国针锋相对,争夺中原砺权。晋、 楚之战势在难免。这是城濮之战的根本原因。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军事图城濮之战开始前,楚成王深知楚军战线过长,后方空虚,加之现在双方力量的对比已 经发生了变化,决定撤兵,自率部分楚军退至申今河南南阳北,以防秦军袭其后方。但统

4、 帅子玉刚愎白用,不听成王知难而退的告诫,坚决不撤宋围。成王亦存侥幸取胜心理,乂 给子玉补充了少量兵力。子玉为寻找借口与晋决战,提出晋要曹、卫复国才解宋围的要求。 晋文公不好公开拒绝,遂将计就计,私下答应曹、卫复国,但必须以与楚断交为条件,同 时扣留楚国使者,以激怒子玉北上决战。果然,子玉忿而北上,弃宋直扑曹都陶丘今山东 定陶东北的晋军驻地。晋文公下令全军“退避三舍” 一舍30里,以答谢白已过去流亡楚 国时受到的礼遇和当时许下的诺言。这样既可以避开楚军锋芒,乂可靠拢齐、秦军队,便 于声援。城濮之战影视剧中的城濮之战城濮之战中,子玉以为晋军畏惧,率军追至城濮。两军对垒,晋军分上、中、下三军 部署

5、:上军在右,下军在左,中军居中,先轸及晋文公坐镇中军指挥。楚联军亦按左、中、 右三军配置:陈、蔡军编为右军,实力较弱;一部楚军编为左军,战斗力较强;中军为楚军 精锐,由子玉指挥。二十一年四月初二,决战开始。晋下军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首先向 楚右军发起猛攻,陈、蔡军一触即溃,全军瓦解。这时,晋上军竖起两面大旗,并在阵后 扬起尘土,佯装后退。子玉不察虚实,下令左军追击。待其突出之时,晋元帅先轸指挥中 军向其暴露翼侧攻击,断其退路,晋上军亦回头夹击。楚左军大部被歼。子玉见两翼均败, 大势已去,急忙下令收兵,退回楚地。城濮一战终以晋胜楚败而告终。战后,晋文公被周 襄王策命为侯伯,一跃成为中原砺主。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