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深度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18934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字理识字:深度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字理识字:深度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字理识字:深度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字理识字:深度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理识字:深度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度.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字理识字:深度取决于学生的理解度北京教育学院初教系 吕俐敏字理,从个体汉字看,是构成汉字的理据,如寇,从宀、元、攴,会意字。宀,房子,元,脑袋,攴,手执打击物,会合表意:有人手持武器进入别人的房子里打人,此种行为为“寇”。用会意法构成的字写词时一般为动词。从汉字系统看,字理是汉字的规律,如形声字中,同声符的字靠形符来区别意义,同形符的字靠声符来区别读音;同一构件,在不同构字法构成的汉字中,承担的功能不同,比如斤,在斤字中是一个象形符号,在兵字中是会意字义符,在芹字中是形声字声符,在斧字中是形声字形符等等。从汉字系统来看,字理,其实不仅是一种识字方法,而应该是识字教学的原理。字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

2、专业知识结构中必备的一部分内容,无论对于识字、词语解释还是文本分析,这样的知识再多也不为过。从字理识字作为一种方法提出之后,由于其趣味性、值得探索研究性,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线教师都愿意去尝试这种方法。在尝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使得这一理论扎根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在实际使用中,难免有偏颇处,表现如下:一错用字理由于教师对所要教的汉字理解不到位,对语言文字规律理解偏颇,导致错用。老师:“为了改善生活,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驯养家畜了,看看猪字的右边。”(课件上突出了“者”字)“者是什么意思呀?”老师问。老师提示“作者、学者”等词语帮助学生认识“者”字。学生逐渐理解“作者”是写作

3、的人,“学者”是有学问的人,“者”即是人,“猪”字的记忆线索是人饲养动物猪。“猪”是一个形声字,声符为“者”,其功能是表示读音的声符,用“者”构成的一系列字如“著、煮、诸、箸”等,发音相似。本案例中,教师有两个预设:首先,“猪”是会意字,就表明“者”承担表义功能;其次,教师认为结构助词“者”有实义(事实上,者作为结构助词,只有跟动词、形容词等构成“者”字结构时方能表义,如学者、智者等),进而引导学生首先理解“者”是人的意思。基于上述两个预设,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构成猪的犭和者都表示意义的结论。二滥用字理老师们往往为了实践字理识字的方法,或者为了迎合某位喜欢字理识字的教研员、专家等的爱好,在教学中滥

4、用字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字非常简单,没必要使用而使用,如:学习“雨”师:(ppt)(快速闪过的同时说:同学们,这是雨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体,这个字就是这么变化来的)生面对快速闪过的ppt还没有来得及反映,教师已经再进行教学的下一个步骤。本案例中,雨是一种常见事物,学生不陌生,雨字学习的难点在于书写是否美观,其中四点的疏密直接影响着字的美观程度,教师使用汉字溯源的方法,并且快速播放ppt,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小,播放速度快,显然,这种方法和节奏用在这里是需要调适的。溯源的方法有两种好处,一是通过对应来帮助学生正确识记字形,二是帮助学生建立字形跟意义的联系。“雨”字形简单,意义常见,我们认

5、为没有必要采取溯源的方式来教学。另一种滥用字理的情况是字理复杂,教了学生也不懂。如:射字教学:教师出示甲骨文,解释说:“我们的祖先就是依据弓箭的样子才造出了“射”这个字,“射”字左边的“身”为“弓”,“寸”为手,你们明白这个字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在结课时,老师让谈收获,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明白了射这个字左边是身体的意思,右边是寸的意思。”其他学生反驳:“身是弓的意思,寸是手的意思”从甲骨文形体到楷体“射”,经历了一个讹变过程,情况复杂,老师直接从甲骨文跳到楷体,忽略了这个过程,导致了学习之后,关于“射”字的认识不但没有丰富反而混乱了。而这个演变的过程如此复杂,二年级学生理解困难,教了也

6、不懂,究竟该如何教,还是要进行审慎的研究。一使用不到位字理识字,老师们通常采用图片溯源来呈现,但由于目标不明确,导致了用的不到位。如:“象”的教学:师:ppt出示,同学们,这是象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现代字形,你们看看,这是个什么字?生:象形字师:你们说的真好。下面来跟着老师书空。学生书空,老师又要求跟着书后的笔顺跟随自己书空,然后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我们巡视时发现学生作品中“象”有如下写法:象、。“象”是一个象形字,如果老师花费那么多辛苦找来图片,占用了那么多时间做ppt在课堂上展示,只是为了让学生说出象形字三个字,这个环节未免有些单薄,是否可以让学生说说楷体中的几个易错笔画跟甲骨

7、文字形的对应关系,以此来帮助学生建构“象”的几个关键笔形?如象鼻子和弧形的大象身体分别对应哪个笔画等。通过一个环节实现几个目标,这样会更加高效。通过上述问题,可见字理识字“度”的把握,还需要教师深度研究教材和学生。所谓深与浅,取决于学生的认知程度,拿张永虎老师举的“染”字来说,从水、九、木,会意字,如果告诉学生该字表示从木本(或草本)植物中提取染料,用水稀释,反复上色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描述,既形象,又符合构字理据,帮助学生建立形体跟意义的联系,学生理解没有难度,并且作为一个常识,对后续的学习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的理解将会加深,这样的教学有何不可?可见,在识字教学中,既要防止过于浅陋的没有挑战的学习,也要防止过于繁杂难度太高的学习,只有认真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