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20909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人往往容易忽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培养,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某些缺失。加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呢?一、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积累表象思维的素材。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维的,要发展形象思维,必须丰富表象的积累。首先重视直观演示,小孩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无论什么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图片、模型、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在教学“8加几”时,可设计糖果投影片。出示投影片,教师提问:包里外各有几颗糖?合起来共有几颗糖?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待学生欲言

2、而不能时,教师边演示边提问:“8颗加几颗是10颗?”“这3颗是从哪里得出来的?”把5颗分为3颗和2颗,然后把分出的2颗移到包里与8颗合在一起是10颗,10颗加3颗是几颗。然后,引导学生脱离投影片想象演示过程,学生就很容易在脑中建立表象,形成算理。接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助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教学“长方形的认识”,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几何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形实物模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观察、分析、对比,总结长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要求举出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注意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形象思维是

3、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与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抽象概念为形式,遵循一定逻辑规律进行的思维活动。“5个乒乓加8个乒乓”,其加法运算是与具体事物“乒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5个杯子8个杯子”这些同类实例的积累,学生便能脱离“乒乓”、“杯子”等具体对象,有了“58”的概念,这是抽象思维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升高,知识面的扩大,他们的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时就要鼓励他们逐步离开具体事物而进行抽象的思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逻辑思维往往以形象思维为先导,而形象思维则是通向逻辑思维的桥梁,两者相互交织。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数学直觉思维产生的条件和数学直觉

4、思维的特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一是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大胆猜测。现在课本上有很多估算、猜测,它让学生有方向地猜想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表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后,学习分数除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分数乘法是怎样的?它会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而且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也在猜测中获得有效发展。学生的猜测可能是经过周密思维符合逻辑性的,也可能是稚嫩无序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始终应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当学生猜错时也不要泼冷水,让学生

5、放开胆量,敢想,敢说,敢猜。二是留足充分的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感悟。“感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先提供一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商都是2,于是觉得非常奇怪,产生探索的欲望,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时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式子,自己编出商是3的算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从人人动手编题中体验到了除法中各数间的变化,感悟出商不变的规律。教师应当提供机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悟”透数学知识。三是摆脱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发散。培养学生数学直觉能力,必须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思想集中在某一解答过程或某一方法上。第一,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鼓励应用题一题多解;在计算中,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等。第二,应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如某电影票每张10元, 37人去看,带400元钱够不够?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使他们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的思维定势,增加数学直觉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