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22471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由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

2、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 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正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画画姿势等等。一、饮食方面: 小班进餐的培养目标为:1. 能安静地进餐;2.学会使用餐具(左手抓碗,右手拿小勺)3.进餐时坐姿自然;4.能基本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用手抓菜,不用汤泡饭.必须用手抓菜时,事后能用餐巾擦干净)5.能基本不挑食;6.能初步做到桌面干净.地面干净。2. 小班下学期进餐的培养目标为:1.能愉快的进餐;2.学习吃各种饭菜;3.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4.知道“四净”;5

3、.能基本学会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并收拾好自己的餐具;6.能在固定时间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7.餐后能主动学习收拾桌面。幼儿饮食上常见的问题 (1)食欲不振:形成食欲不振的原因很多,如生病、健康情形不佳、情绪不好(紧张、害怕、不安全)、睡眠不足、运动不足、要引起父母亲的注意、饭前零食吃的太多,两餐之间差距太短等都会影响正餐的进食。 辅导方式: 1)如是生理问题应请教医生。 2)定时定量,使肠胃得到适当的运作与休息。 3) 吃不下时不给他非吃不可的压力,但过了吃饭时间也不再供应饭食。让他知道要吃,就在吃饭时间吃,不吃,就是不饿;如果饿了,就等下一餐。一餐不吃对身体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父母亲不必因饿

4、孩子一餐而感到愧疚。因为吃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需要,没有需要时当然不想吃。 4) 少吃零食,家中也不要放太多的零食。 5) 注意牙齿的健康。 6) 保持进餐时愉快的气氛,及给与幼儿足够的关怀。 7) 每天有从事一些户外消耗体力的游戏活动。 8) 有规律的睡眠,就寝前不要让幼儿太兴奋。 (2)偏食1) 以身作则,做个良好的示范,见同桌吃饭的人都吃,他也会模仿而愿意去吃。 2) 以耐心和温和的态度相对待,不勉强,或强调该种食物多有营养,应该多吃。3) 要引发其食欲,烹调有变化,或将其喜欢(多一些)和不喜欢的(少一些)食物混在一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去,以后再渐渐增加比例。 4) 不要让幼儿有交

5、换的条件(如我吃下去,你就给我),这只能处理眼前的难题,却无法真正解决偏食的问题。 5)培养吃健康营养食物的习惯。 (3)营养不良。辅导方式:不吃或少吃这些所谓的垃圾食物,以有营养的点心来取代。另外,也不用这些食物当作是奖赏其行为的结果,或不准在两餐之间吃零食。父母亲要坚持原则,不优柔寡断。 (4)吃的慢。或一口饭含在嘴里迟迟不吞下去,或边吃边玩。辅导方式:先了解是否身体有不舒服的情形,如无,就要限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进餐就在餐桌上,不拿个碗到处跑),说到做到,时间到了就把未吃完的饭菜收起来,中间也不给饼干类食物充饥。有时是因给他的饭菜太多了,一时吃不完。因此给孩子适量的饭菜,吃完再盛,他较有

6、成就感。有些孩子喜欢边吃边说话,或边吃边玩玩具,以致说的太多耽误吃的时间,此时提醒他吃完了再说、再玩。当孩子有进步的表现时要适时给予鼓励(如给好宝宝贴纸),使他能继续保持进步的情形。进步情形最好是做自我的比较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5)自己吃饭:对年幼的幼儿,尤其是一岁多的幼儿,开始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由被照料的接受者成为一切由自己来的行动者。然而进食所需的技巧不佳,常会弄的脸上、身上、桌上、地上一团脏乱,好像吃进去的少,遗落在外的多,或成为寓吃饭于游戏。另外,有些较大的幼儿还要人喂食,也会造成父母亲的困扰。 辅导方式:孩子想要自己进食其实是其想要独立的开始,应给予鼓励,由用手抓食固体食物,用碗喝汤

7、,用汤匙吃饭,再进步到使用筷子。不要剥夺他自己学习、练习的机会,易变成亲子关系的紧张,或孩子的依赖性,或等年龄再大一些还要大人喂,不愿自己吃饭,或以拒食来要挟。 二、睡眠方面小班幼儿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为:1. 能轻声走进卧室;2.临睡及起床时候保持安静;3.能在固定的地方穿脱衣服;4.能在30分钟内按时入睡;5.午睡时能自己表示大小便。2. 小班幼儿下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1.能保持卧室安静;2.学习将脱下的衣裤折叠好,并放在固定的地方;3.能按时午睡;4.睡眠时,不玩其他物品;5.午睡时能主动表示大小便。睡眠是让人经过一天的活动之后,身体有充分休息的机会,得以消除疲劳,纾解紧张、不安

8、的情绪,恢复精神与体力,有益身心的健康,亦储备了第二天活动的能量。一岁以上学步儿的睡眠时间则因人而异,约需十至十五小时,上下午也各需小睡一次。五岁前大都仍需午睡。有些孩子不午睡,精神依旧很好,不必勉强一定要午睡;有些不午睡则会变的焦躁,容易闹情绪,吃晚饭时昏昏欲睡。随着年龄增加,睡眠时间、睡眠量和次数会递减,睡眠时间的加长,逐渐是由夜晚的睡眠量取代。 幼儿睡眠问题 1、不睡或晚睡:其实看他在打呵欠或揉眼睛,知道他已经困了,该休息了,但他就是抗拒、不愿上床去睡,或有吵闹的情形。此时不要用责骂的态度催其去睡,因为他可能是怕黑(想象房间中有可怕的东西如怪物、鬼:开盏小灯、检查房间,使其安心)、怕孤单

9、(不愿离开外在有趣、多采多姿的环境:只有我去睡,你们都不睡,担心趁我睡觉时,你们会做什么更好玩、有趣的事)、接近或正处在反抗期(一岁半至两岁多)。可以抱抱他或陪着他一起回房间,有个短暂入睡前的准备。可以共同约定睡眠的时间,并遵守此约定,时间到就要停止现行的活动上床睡觉。 中午的午睡是否睡的较久,以致下午、晚上精神好,当然到了该睡的时间就睡不着了。因此调整或缩短午睡的时间,下午增加一些消耗体力的游戏活动等,或可帮助晚上的入睡。 2、 睡的太少:因个别差异,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同,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睡的时间少于8-10个小时,会精神不够,体力不济。除了生理因素可请教医生,或排除环境中干扰睡眠的因

10、素(太吵,光线太亮、温度太高或太低、寝具不舒适等)外,只要孩子活动力强、精神好,就无大碍。 3、 睡不安稳:会不断翻身、踢被子、或磨牙的情形。同样先了解是否有身体不适、环境中有否干扰睡眠的因素,心理、情绪上的不稳定,奶嘴或安心被不在身边。了解原因,请医生做检查,解除压力,满足其所需,才能有所改善。通常睡不稳的情形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4、 做恶梦:幼儿偶有做恶梦的经验,可能的原因包括身体不适、担心害怕心理压力等。遇到这种情形,父母最好抱抱他、安慰他,让他知道梦中的事物不是真实的,父母会保护他,增加他的安全感。平时则要注意不要随意吓他:再不听话,虎姑婆就会来抓你或大野狼就会来把你吃掉。引起幼儿

11、的害怕。另外,找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讨论他的梦境,以了解会形成恶梦的原因。 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养成幼儿规律的睡眠习惯:定时上床、定时起床,形成其生理时钟。 1、晚上不要做太过兴奋或活动量大的活动2、睡觉前能有一小段轻松的时间作为睡前的准备,譬如说先去上个厕所、刷牙、换睡衣,放段柔和的音乐、说段床边故事、抱着心爱的玩偶或他的安心被(枕头、毯子)一起上床。父母亲帮孩子盖好被子或围好肚围,亲亲小脸,说声晚安,再加上一句我爱你,再关灯或留盏小灯(对怕黑的孩子),使孩子安心入睡。 3、不要让孩子有被逼或催促上床睡觉的感觉。睡觉应是带着愉快、轻松的感觉入眠。偶而家中有一些事会延迟家人就寝的时间,不必刻意

12、要求孩子一定要准时上床睡觉,因为他会有好奇心,会担心他去睡觉后看不到家人在做什么或他想要参予的活动而未参予到,因而借故拖延、吵闹,不肯睡觉。 4、如果他实在睡不着,不要硬逼着他去睡。他可以自己(不要人陪)再看看书或玩一会儿玩具,以不吵到别人为原则,累了自然就会去睡。 5、若已养成晚睡的习惯,父母就要以耐心及坚定的态度,渐渐改变。 小班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1. 学会脱鞋袜;2.能将拖下的鞋袜放在固定地方;3.学会解扣子;4.学会脱衣服;5.学会穿鞋子。2. 小班下学期穿脱的培养能力目标制定为:1.学会正确穿袜子; 2.能分清裤子的前后。养成收拾习惯1、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除了玩具,让他做些简

13、单的工作(整理自己的东西、衣物、鞋子等),使他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是培养他独立的开始。 2、分担家事,有责任感:家是大家的,家中每一份子都应尽力,家事要大家一起来做,如饭前摆放碗筷、饭后收拾碗筷、残渣,擦擦桌椅、扫地、擦地、收叠家人的衣物,再放到各个人的抽屉内等。 以爱、关怀、尊重的态度来培养幼儿收拾的习惯,不但孩子从小就奠定了良好习惯的基础,更能增进亲子关系。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途径:1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既保

14、证身体的健康又保证心理的健康。”我们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力的尝试。 2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如在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手巾擦干手。 幼儿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他会对家人产生依赖、依恋之情,对教师产生

15、畏缩心理,导致他们在不自觉中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班内选出了做的最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的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或是戴小红花、打红五星等,让更多的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3、坚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生活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16、惯。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小朋友没有排队,硬挤到厕所,差点挤摔交了。于是,请小朋友来说说谁对谁不对。小朋友们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容易发生危险。巧妙地运用文学作品。小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发挥好宝宝评选的作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