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3321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四、教学重难点:的图象可以由yax2的图象平移得到:(利用顶点坐标)弧、半圆、优弧、劣弧: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用符号“”表示,以CD为端点的弧记为“”,读作“圆弧CD”或“弧CD”。半圆: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做半圆。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为了区别优弧和劣弧,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1)一般式:托物言志诗的鉴赏三岔中学:uying学习目标:把握托物言志诗,借物咏怀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分析诗的表达技巧学习重点:掌握托物言志诗的特点急鉴赏方法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特点:作者借描写(咏)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志向、理想或抒怀,讲求写物的形似与神似相结合。鉴赏方法:例: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诵读解意?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

3、露、自在鸣叫的夏蝉。?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手法:托物言志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自小刺头深

4、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二)教学难点由小转大。不是么,?“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

5、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

6、实,称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

7、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一: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分析物的象征意味。例: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野满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写梅实写人,表明作者追求的品质。二:抓住在描摹事物中寄托的感情,物的品质透视出作者的人生追求、态度,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或说明一定道理。例:蜂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借蜜蜂来歌颂,讽刺。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墨梅:水墨色的梅花。诗人美墨六、教学措施:梅的美德,实则以梅自喻,表达自己的情厂操。三

8、: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物即作者自己的形象,目的侧重抒怀)。例名师328页归燕诗四:咏物诗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如蜂,或用比喻、拟人。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五:达标练习1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0 抛物线与x轴有0个交点(无交点);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后者主要用了,。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的态度,后者表现了,的态度。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

9、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答: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D(曾诗中解读作ji,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

10、当的一项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沾,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西陆:指秋风。?南冠:指囚徒。梗犹泛:典故出白战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