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3655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青岛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第六单元 采摘节 混合运算 ? 单元备课部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数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 1、 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运算顺序和混合运

2、算,既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结合计算教学,本单元编排了许多实际问题,有两步计算的,也有三步计算的。都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要求学生独立解答。这些实际问题的题材广、类型多、无固定模式可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对学生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所谓放手就是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不要编许多例题一类一类地教。所谓不放任就是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积累了一些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

3、。给学生的指导应体现在帮助他们回忆和应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解题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理解、并掌握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括号了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第 2 页 3、在实际情境中,学会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4、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中,培养优良的数学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建议 1、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里理解。 2、规范

4、综合算是的书写格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索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题 课时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1 课时 2.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二) 1课时 3.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 课时 总计 4课时 课时安排 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60-6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 教学提示: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出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学间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

5、主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第 3 页 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6、练习本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 生: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 生:葡萄、柿子、苹果、石榴等。 师:同学们,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 一、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贴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贴数学问题) (1)还剩几只篮子? (2) 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7、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 4 页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你能帮杨阳算一算吗? 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的情况。 引导学生汇报,并说出每道算式的思路。 分步:183=54(只)60-54=6(只) 师:刚才我们列出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 综合1:60-183=6 (只) 师:这位同学,请你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 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 综合2:60-183=126 (只) 生:60-18=42(只)423=126(只) 师:还有一位同学列出了同样的算式,可计算结

8、果不同。请这位同学说一说,在这个算式里,你先算什么? 生:先算183再算减法。 师对比小结:同样的算式,不同的计算结果,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正确, 为什么? 生:综合1的做法对,因为183求的是已分的篮子数。 课件展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做法。这两种正确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这两种做法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是先求一共分了多少只篮子,再求还剩下多少只篮子。不同的是,第一种是两个算式,第二种是把两个合算合并成一个算式。 师:同学们看,刚才这位同学列了两个算式,他这种方法是分步计算;这两位同学呢,都是合成了一个算式,这种算式叫综合算式。谁来

9、读一读这个综合算式? 学生读算式。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综合算式,里面都有什么运算?要先算什么? 书写格式指导:混合运算有自己的书写格式,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第 5 页 运算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 2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坐上车,杨阳一家继续前往张庄采摘园。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之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能列综合算式的同学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分步:262=52(人) 52+48=100(人) 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综合一:262+48

10、=100(人) 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262? 请看大屏幕,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写得对吗? 综合二:48+262=100(人) 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262?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顺序?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里面又包含了什么运算?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比加减法高级,称高级运算。所以在含有乘法、加法的运算时,要先算高级的乘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这样学生在通过自己

11、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新知: 1、教材61页第1、2题。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结果。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3)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完成教材第62页“自主练习”第3、5、6题。 (1)先审题,知道条件和问题。 (2)列出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新知的掌握,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体验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达标反馈 一、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第 6 页 35+20= 85+43= 67-25= 40-75= 30+8

12、3= 8+47= 30-39= 64-88= 二、把式子和合适的结果连一连。 76-58 43 8+47 54+63 36 23+54 106-79 72 30+67 三、解决问题。 1、3辆车共有多少人? 2、2号和3号车比1号车多多少人? 3、三一班有50名同学,应该如何选择车辆好? 答案: 一、35 83 17 5 54 36 3 0 二、 76-58 43 8+47 54+63 36 23+54 106-79 72 30+67 三、1、48+262=100(人) 2、262-48=4(人)3、262=52(人)选2号车、3号车。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

13、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布置作业 一、下列各式先算什么用横线标出来。 48+122 94-153 425-60 258+36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24+265 65-610 1号车共有48人。 2号和3号车每辆车有26人。 第 7 页 =505 =5910 =250 =590 92+89 182+3 =92+72 =185 =174 =90 三、计算。 263+102 252-5 336-804 182+3 四、解决问题。 1、商店里的一种钢笔15元,日记本7元,买3个日记本和一支钢笔,应

14、付多少元? 2、一列火车挂了10节车厢,共有1142个座位,其中9节车厢各有118个座位。另一节车厢有多少个座位? 3、学校买了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支,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支没有用? 答案: 一、先算乘法 先算乘法 先算乘法 先算乘法 二、略三、78+102=180 50-5=45 336-320=16 36+3=39 四、1、73+15=36(元) 2、1142-9118=80(个) 3、(15-10)50=500(支) ? 板书设计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83=54(只) 60-54=6(只) 60-183 =60-54 =6(只) 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15、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算用结合,凸显算用结合的优点,值得认真思考和实践。 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第 8 页 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

16、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 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第三次有机结合以用明算理。我以为,这一结合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当乘加、乘减式题出现之后,无论从顺序上还是直观上学生都觉得应该先算乘法,这一算法正确吗?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提倡探究、交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背景下,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验证。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