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737412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四连杆机构里上V形杆的布置问题1 关于V型杆夹角的选择(1) 从上、下杆受力均匀考虑推力杆承受纵向力的频次(驱动、制动)比承受侧向力的频次(转弯、横坡)要多,我们先分析纵向受力情况,见图1。设上、下杆均平行布置,距地面高度分别为、,作用在地面上的纵向力为(制动或驱动力,只是方向相反),则上、下杆的杆向受力为: 多数情况下,布置成,即有:这样,为使上、下杆受力均等,采用一根上杆,两根下杆,可得到合理的结构受力。同时,可以采用上、下杆不等长、不平行的设计,侧倾时不存在干涉问题。若上杆采用V形杆,由两根斜杆组成,其纵向受力情况见图2。上杆也属二力杆件,只承受杆向力(不计

2、铰接头扭转刚度和摩擦),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是:如果要使上杆与下杆在承受纵向力时的杆向力均等,则令: ,这说明采用以下的夹角,在纵向力作用时,上杆受力不会大于下杆。(2) 从承受侧向力时减轻上杆受力考虑上杆侧向受力情况见图3。二力杆件承受的杆向力为:当时,为了保证上杆的侧向投影杆长不能太短,以获得较好的车轴运动轨迹,不可能选太大。现有的V形杆夹角多数是和,个别的有 。这几种布置的杆向力分别为:时,时,时,显然,夹角越大,V形杆在承受侧向力时杆向力越小,但承受纵向力时杆向力越大。若与下杆受力情况对比,V形杆有富裕的承载能力,所以角应尽可能选大些。当然,对于有车架纵梁结构的,V形杆的固定端往往要布置在

3、纵梁外侧。2 关于V形杆固定端、活动端跨距的选择(1) 固定端跨距大,活动端小(倒八字)多数设计采用这种布置,见图4。由于下纵杆平行于汽车纵轴线,其瞬心在无穷远,故对侧向运动没有约束。上V形杆的交点为车轴相对车身的瞬时转动中心,由它约束两者的侧向和纵向运动,即,车轴只能绕该点相对车身作水平转动。但由于纵杆的杆向约束,限制了两者的相对水平转动,也就是说,上、下杆共同约束了车轴对车身的侧向和纵向运动。以上分析只是对刚性、无间隙的铰接头来讲是正确的。现代的悬架推力杆铰接头普遍采用橡胶衬套,沿杆向、垂直杆向、以及扭转都有一定弹性。以下来分析这种弹性约束的影响。从图4可见,车轴承受侧向力时,对瞬心产生一

4、个力矩。因为偏距不大,所以偏转力矩也不大,相应的弹性变形也较小,即,上杆的切向位移较小。其次,下杆活动端距瞬心也较近,因此,其切向位移及其纵向、侧向位移分量、也较小。这就是,车轴相对车身的偏转位移较小。还有,下纵杆活动端至瞬心的连线与汽车横轴线的交角较小,使切向位移沿杆向(纵向)的分量相对较大。而推力杆杆向约束(即刚度)比侧向约束要大得多,所以下纵杆能更有效地控制车轴的偏转及侧移。总之,这种布置对车轴的偏转、侧移提供了较强的约束。(2) 固定端跨距小,活动端大(正八字)少数设计采用这种布置,见图5。行驶中出现强烈摆振现象,以致设计被否定。从图5可见,车轴承受侧向力时,由于偏距很大,对瞬心的偏转

5、力矩也大,所有的偏转变形即切向位移、及其分量、均较大。此外,下纵杆活动端至瞬心的连线与汽车横轴线的交角很大,使切向位移沿杆向(纵向)的分量相对较小,而侧向位移分量相对较大。因为推力杆杆向约束强,侧向约束弱,结果是下杆对偏转及侧移的控制变差。总之,这种布置对车轴的偏转、侧移的约束力较差。3 结论(1) 在保证杆长的前提下,上V形杆的夹角应尽量选大些,但不能超过 。(2) 固定端跨距大,活动端小(倒八字)的布置比较合理,而且应尽量使车轮接地点与V形杆的交点(瞬心)位于同一横向垂直面里。(3) 固定端跨距小,活动端大(正八字)的布置对车轴侧向运动的约束差,容易引起侧向摆振,尽量不采用。若因结构上的原因非要采用,应有相应措施,如: 采用刚度很大的铰接头,甚至采用刚性球头; 在车轴上加装横向传力杆,干涉的问题由橡胶铰接头的变形吸收,类似A形架要加一根横向推力杆。6 / 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