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练习课的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385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练习课的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练习课的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练习课的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练习课的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练习课的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练习课的教案精品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练习课的教案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38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这部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立体图形的拼组。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其认识水平基本上

2、还处于第四阶段,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拼、搭各种立体图形,使学生1 / 13 精品文档 直观感受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

3、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积木。 五、教学过程: 感知物体的形状: 1、说一说。 2 / 13 精品文档 教师: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活动。 2、分一分。 教师:小组内把所有组员带来的东西

4、合起来,大家再找一找,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3、思考:你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 4、引出新课,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了解物体的特征: 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动手操作: 1、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5题。 教师:说说看这两位小朋友用积木搭出像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2、自己动手搭一搭。 教师:你也能像他们那样搭出不同的东西吗?请各组任意选桌上带来的积木搭一种造型。 学生小组内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展示各组搭建的造型。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1、2题。 3 / 13 精品文档 2、课本第35页“做一做”的第

5、2题。 蒙住一个同学的眼睛,让他摸各种形状的物体,并说出摸到的物体的名称。 3、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3题。同桌之间玩“你说我猜”的游戏。 4、教师:说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几种形状的,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的练习课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拼、搭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并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交流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在拼搭过程中,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

6、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若干。 4 / 13 精品文档 五、教学过程: 复习: 1、教师提问:昨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形状的物体,学生个别汇报。 2、请你任意选择一个形状的物体,说说它的样子。 分别描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 拼一拼: 1、出示课本第35页“做一做”第2题下面的图。 教师:瞧,小朋友们用相同形状且大小一样的积木正进行拼一拼的活动呢,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说一说:几个什么图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二个“做一做”。 教师:下面的这些形

7、状哪些是用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呢,请打?。 3、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4题。 教师:你能用4个同样的长方体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动手试一试。 看谁搭得又高又稳。 教师出示课本第36页的学具:你能用所有的积木搭5 / 13 精品文档 得又高又稳吗,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说说你是怎样搭得又高又稳的。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7、8题。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用所学的立体图形拼摆新的图形,体会立体图形间的位置关系。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

8、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6 / 13 精品文档 判断它的形状。 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9、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3、说说你搭得像什么, 评比 :谁搭的

10、最好, 四、P32题 、题 、题口答。 五:作业 完成P5题 P387 / 13 精品文档 题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38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这部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立体图形的拼组。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其认识水平基本

11、上还处于第四阶段,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拼、搭各种立体图形,使学生8 / 13 精品文档 直观感受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

12、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积木。五、教学过程: 感知物体的形状: 1、说一说。 教师: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活动。 9 / 13 精品文档 2、分一分。 教师:小组内把所有组员带来的东西合起来,大家再找一找,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请你把

13、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3、思考:你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 4、引出新课,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了解物体的特征: 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动手操作: 1、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5题。 教师:说说看这两位小朋友用积木搭出像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2、自己动手搭一搭。 教师:你也能像他们那样搭出不同的东西吗?请各组任意选桌上带来的积木搭一种造型。 学生小组内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展示各组搭建的造型。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1、2题。 2、课本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蒙住一个同学的眼睛,让他摸各种形状的物体,并说出摸到的物体的名称

14、。 10 / 13 精品文档 3、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3题。同桌之间玩“你说我猜”的游戏。 4、教师:说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几种形状的, 五、板书设计:认识物体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的练习课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拼、搭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并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交流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在拼搭过程中,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

15、养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若干。 五、教学过程: 11 / 13 186.257.1期末总复习及考试精品文档 复习: 1、教师提问:昨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形状的物体,学生个别汇报。 二次函数配方成则抛物线的2、请你任意选择一个形状的物体,说说它的样子。 分别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30 o45 o60 o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 抛物线的顶点在(0,0),对称轴是y轴(或称直线x0)。拼一拼: 1、出示课本第35页“做一做”第2题下面的图。 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推出其他三个结论。教师:瞧,小朋友们用相同

16、形状且大小一样的积木正进行拼一拼的活动呢,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函数的增减性: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说一说:几个什么图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二个“做一做”。 教师:下面的这些形状哪些是用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呢,请打?。 3、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4题。 (2)相切: 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惟一的公共点做切点.教师:你能用4个同样的长方体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动手试一试。看谁搭得又高又稳。 教师出示课本第36页的学具:你能用所有的积木搭得又高又稳吗,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说说你是怎样搭得又高又稳的。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7、8题。 1、20以内退位减法。12 / 13 精品文档 (1)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一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用所学的立体图形拼摆新的图形,体会立体图形间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