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鄘风柏舟》教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42958 上传时间:2022-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鄘风柏舟》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经鄘风柏舟》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鄘风柏舟》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鄘风柏舟》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经鄘风柏舟 1、 诗经中“鄘风”的意思: 鄘: 西周初年的封国武王封给弟弟管叔;古时所谓殷商旧都之南,在今河南新乡市西 南。 鄘风:(共收录十篇)能表现民情风俗习惯,北为邶,南为鄘,东为卫。 2. 、诗中字词解释: 泛:漂浮 彼:指示代词,那,与“此”相对 柏舟: 用柏木造的船 中河: 河中(毛亨:“中河,河中。” ) 髧:头发下垂的样子。 髦:男子未成年的时候披着头发,下齐眉毛,分向两边梳着,叫“两髦”。 (毛亨:“髧,两髦之貌。髦者,髪至眉。” )(指毛) 维:句中语气词,帮助判断语气,乃,是。 仪: 配偶,匹配。(毛亨:“仪,匹也。”偶的假借字。 ) 之死: 致死。之,至。 矢靡它:没

2、有其他。矢,誓。(发誓:诗经卫风考槃:“永矢弗 谖。” )靡,无。它,其它。 (朱熹:“之,至;矢,誓;靡,无 也;虽至于死,誓无它心。” ) 也,只: 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或决定。 (朱熹:“只,语助词。” ) 谅: 相信。原谅,体谅。 (毛亨:“谅,信也。” ) 特:配偶,尤指男性配偶。(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 新特。” )(毛亨:“特,匹也。” ) 慝:通“忒”,变,更改。 (余冠英:“慝,是特的借字,靡忒,就是无所 改变。” )(慝,忒:差错,过失) 3、 诗的表达内容: 这首诗是写爱情受挫的苦恼,一个姑娘自己选中了意中人,但却受到家长 的反对,因此她发出了呼天呼母的悲叹

3、,表达了对婚姻不自由的深切怨恨和强 烈的斗争。是以流动漂浮的百种起兴,感情充沛,打动人心。 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所以诗中女子既自行择欢,却又受到母 亲的制约。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诗中也就表现了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 恋自由而产生的反抗意识,这是一个很新很有价值的信息。 4、 诗的大意 5、艺术手法 意象 &手法:(柏舟)(起兴) 意象(柏舟): 古人称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 之节”,都取自于旧说。但不一定是真的,不可取。 手法(起兴) :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先说其 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 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

4、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 法。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自由,诗文显得轻快、活泼,创造作品 气氛。 唐风葛生 题解:悼亡诗。 【原文】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注释】 葛: 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蒙 : 覆盖。 楚: 灌木名,即牡荆。 蔹(li d n敛: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 等。 予美: 我的好人。郑笺 : 我所美之人。 朱熹诗集传 : 妇人指

5、其夫 也。 亡此: 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棘 : 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域: 坟地。毛传: 域,营域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 营域,或作 茔域,古为葬地之称。 说文 : 茔,墓地也是也。 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 :同 灿。 锦衾: 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 : 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 烂: 灿烂。 独旦: 朱熹诗集传 : 独旦,独处至旦也。 旦,天亮。一说旦释为 安,闻一多风诗类钞 : 旦,坦。 坦,安也。 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其居、其室:亡夫的墓穴。 译文】 葛藤缠绕着荆树,蔹草蔓延上山野。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岭谁同住

6、? 葛藤缠绕着枣树,蔹草蔓延遍坟地。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外滩同息? 角枕颜色光灿灿,锦被鲜艳亮闪闪。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外独特已 夏日炎炎日子长,冬夜漫漫寒难耐。待到百年身后时,同归到你墓室中。 冬夜漫漫寒难耐,夏日炎炎日子长。待到百年身后时,同归到你墓穴中。 、主旨思想 关于此诗的主旨 毛诗序云:“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 郑笺解释说:“夫从征役,弃亡不反,则其妻居家而怨思。 孔疏又解释说:“其国人或死行陈 (阵),或见囚虏,其妻独处于室,故陈妻怨之 辞以刺君也。” 后世治诗者承其绪而各有所取,宋朱熹诗集传云:“妇人以其夫久从役而不归, 故言葛生而蒙于楚,蔹生而蔓于野,各有所依

7、托,而予之所美者独不在是,则谁与而独处 于此乎?”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征妇思夫久役于外,或存或亡,均不可知,其归与否, 更不能必,于是日夜悲思,冬夏难已。暇则展其衾枕,物犹粲烂,人是孤栖,不禁伤心, 发为浩叹。以为此生无复见理,惟有百岁后返其遗骸,或与吾同归一穴而已,他何望 耶?” 他们都取 “征妇怨”说 ,不言刺义,持论较毛诗序圆通,但认为所怀之征夫未 亡,似非。 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 生,悼亡也。” 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 “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

8、力的。同时,笔者又以为直接从文本出发,将诗作的历史年代、社会背景乃至男词女词等 不能根据文本得出结论的问题撇开,在较宽泛的意义上解说此诗,视之为一首普通的悼亡 之作,更具有本质性的兴发感动力。 二、结构分析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 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 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 二两章却有“兴”、 “比而赋”、 “赋”等三种说 法。 细细玩味文辞, “葛生蒙楚 (棘) , 蔹蔓于野 (域) ”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 的作用,也有 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

9、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 真实描绘,不妨说是“兴而比而赋”吧。 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荒凉凄清、冷落 萧条,使之马上进入规定情境,作好对一种悲剧美作审美观照的心理准备。 接着, 在读到“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知道诗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 念 之情后,对诗经艺术手法有所了解的读者马上就会感受到 其比兴意义 :野外蔓生的 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 寂寞,好不悲凉。 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 ( 郝懿行诗问 ) ,“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 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 ( 牛运震诗志

10、 ) 。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 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 哀之重,令人有无以复加之叹。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 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 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显然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 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 岁之后,归于其居 (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 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

11、乎也非常合拍。 应当说,葛生取得如此出色的艺术效果,与诗的特殊结构很有关系。陈仅评曰: “此诗五章,前二章为一调,后二章为一调,中一章承上章而变之,以作转纽。独旦 二字,为下日、夜、百岁之引端。篇法于诸诗中别出一格。” (陈继揆读诗 臆补引 ) 分析得很透辟。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 ( 朱守 亮诗经评释 ) ,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 ( 周蒙、 冯宇诗经百首译释 ) ,显然都是言之成理的。 读解】 这是迄令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悼亡诗。对已亡者的不绝哀思,深切各念,在诗中表现无 遗。 睹物使人伤感,悼亡更让人悲励欲绝。谁都明白死人不可复生,

12、正如死亡本身是人生 无法超越的大限一样。然而,死者生前留下的一切,在心灵之中是那么清晰,那么深刻, 那么刻骨铭心,以至让人无论如何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最无情、最冷酷的恰恰在于:铁 一般无可更改和挽回的事实就在眼前,迫使你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它面这冷酷的事实,没 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事实与意愿的尖锐冲突让人捶胸顿足,悲天怆比,撕肝裂肺。 最是悲伦悼亡时。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切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余清的难得,时光 的无情,内心真诚的忏悔。这份真挚虔诚,足以感天动地,惊泣鬼神。我们会为自己平时 的哪怕极微小的过失、伤害而后悔,为平时的不周到、不细致、不体贴而遗憾,为种种的 失职而自责。 在悼亡故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在清洗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 华,仿佛让自己变成了圣徒似的。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悼亡者而言,悼亡 之时,其心也善,其魂也洁。我们从亡者身上照见自己,自动剖析自己,去领悟生命的意 义和价值,去思索对死亡的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