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问题.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43420 上传时间:2022-01-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问题.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问题一、存在的问题1.苗种放养失败。北方地区,春脖子长,气、水温上升速度较慢,有的水槽建设完成后, 泡池时间短,附着藻类没有形成光滑的保护膜,导致池壁粗糙,加上放养苗种多为传统池塘 “散养”,没有密集生活习惯,鱼群游池,在池边刚蹭受伤,大量感染水毒而发病。2018年春 季,河南省某地曾经发生过6个水槽放养的草、鲤鱼苗种全部死亡,损失巨大。2.池塘水质 难以调1工有些养殖户虽然注重了该模式生产的先进性和管理的方便性,却忽视了配套技术。 例如,在一些地区,以该模式所建水槽的数量与水质净化区面积的比例不协调,没有达到1 个水槽10亩净化区的要求。或排污次数少,或集污区面积

2、较小,或排污不彻底等,导致水溶 性含氮物质浓度变大,造成水质变差。高温季节表现尤其严重,其具体表现可分为:有的亚 硝酸盐持续偏高:有的蓝藻及早暴发而且持续不绝等等。“为生活鱼类安一个厕所就能够长期 维持良好水质”的愿望落空了。3.吃食苗种放养单一危害大。对于大多数建设该模式养殖设 施的地方来讲,在一相对独立的水域,并联建设几个养殖水槽是常见的形式,管理方便,设 备集中,蔚为壮观。但是,本排列方式也存在着极大隐患,尤其是在放养规格一样、品种单 一的情况下,往往发病感染的几率会更大。例如,细菌性败血症、烂螃病、鲤鱼急性烂鲍病 等。4.对供电、增氧设备安全运转要求太高。在夏季炎热高温天气下,由于水槽

3、内养殖密度 比池塘养殖密度高的多,如果增氧效率不高,局部水体极易缺氧。因此供电、增氧设备安全 运转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保持24小时不间断增氧,特别是气推水设备必须保持正常工作。 2019年8月,某县一养殖户就曾发生过其他增氧设施正常工作,而气推水电机供电发生故障, 导致停止推水2小时,死亡近万斤草鱼。5.槽内用药治疗鱼病,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 槽内水体在气推水的作用下,形成流速,来水溶解氧较高,鱼类在此环境下生长已经适应。 而在槽内用药集中治疗鱼病时,如果将气推水停掉,水体不再流动,高溶氧水不再进入,在 高密度鱼类、水体生物等的呼吸作用下就会快速耗掉宝贵而有限的溶解氧,即便及时开启底 层的微

4、孔增氧设施,恐怕也难以迅速达到曾经的溶解氧浓度,势必造成鱼类产生剧烈应激反 应,进而加重病情,加速死亡。6.气推水作用大,水流速度高,鱼类长期快速游动,导致饵 料系数增加。鱼类不断快速游动,势必要多消耗能量,减少能量积累,造成生长变慢、饵料 消耗增加,加大养殖成本。7.池塘综合利用率较低。目前,占池塘9洲以上的水体还主要是 通过放养一些浓食性鱼类来消化吸收没有被回收的废弃物,经济效益较低,池塘水体综合利 用率不高。休闲项目大部分没有开展:部分地方鱼菜综合种养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水 生蔬菜、花卉的品种选择和销售还没有达到理想要求。二、建议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根据饲养经验,应

5、当控制放养密度。密度过高 易造成溶氧降低、饵料系数增大,易暴发病害,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2.合理放养。在确 定放养苗种时,应在不同水槽内搭配投放不同规格、不同养殖品种,以降低患病风险。3.病 害防治应以内服药饵为宜。病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据水温和季节,参考品种发病的特 性,拌制投喂内服药饵提前预防,固本养身。如发病,要对症下药,拌制成内服药饵进行治 疗,尽量避免将气推水停掉,集中泼洒治疗带来的风险。4.在病害易发季节,做到严防死守。 尤其是对急性传染病必须进行水源控制,防止疫病传入。另外,对于净化区域的水体进行杀 毒火菌,培植益生菌。5.增设液氧罐供氧渠道。建设水槽时在鱼槽底部加装微孔曝气增氧装 置,以确保鱼槽中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充足,并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增氧管道最好有遮荫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