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43673 上传时间:2022-01-2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基本原理反思教学行为 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有感 宜昌市三中 肖春红 翻开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拉尔夫泰勒所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 原理,开始读起来不太顺畅,因为大多是些理论和研究报告。读着读着却不知不觉地开始 参照书中的观点,重新思考那些我们每天都在做的或已司空见惯的事。 观点一: “教育目标的来源应基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和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 还有 学科专家的建议,以及哲学和学习心理学原理。 ”这些原理看似只是专家们确定课程目标时 应该遵循的原则,跟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没有多大的关系。 但仔细思考,我们在教学中要确定 和实施某单元或某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时,也同样需遵循这些原理

2、。如泰勒说: “教育是一种 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学校和其他任何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帮助儿童满足他们的三种需 要,即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所谓社会性需要就是对情感、归属感、从社 会群体中获得地位和尊重的需要; 而整体性需要则是个体将自身与更大的、 超越自身的世界 相联系的需要,也就是对人生哲学的需要。 ”反观我们的教学,有时我们会因为追求教学目 标的如期完成而急功近利, 甚至会用一些过分的言语和行为去刺激学生, 以至伤害了学生的 自尊心,挫伤了他们参与集体学习生活的信心, 不得不说,这是和确定教育目标时的初衷背 道而驰的。 观点二:“真正的教育目标并不是要教师从事某些活动,而是让学

3、生的行为模式发生显 著的改变,那么任何会教育目标的陈述对应该是对学生应发生的改变的陈述。 而陈述教育目 标最有用的形式是即指出应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 又指出该行为可运用于哪些生活领域或内 容中”。而我们在传统的教学准备中,教师更多地是围绕课程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来备课, 设计教学活动时也是围绕如何促进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来设计的, 忽略了 “让学生的行为 模式发生改变”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效果难免会大打折扣,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厌学问 题。而在教学中,教学目标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 学生不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进 行社会活动或模拟社会活动,没有学习的成就感,自然就会没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

4、力。 观点三:“当学生遇到他们无法立即回答的问题时,他们更有可能被引导进行各种类型 的思维。这表明发展思维的学习经验会利用各种不同的问题一一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是现实 的,还不应试在教科书或其他一些参考资料中能立即找到答案的, 是那种学生为获得任何解 决方法,必须将各种不同的事实和观念联系起来的问题, 而且必须经常在生活的环境中产生 的问题。”这让我想到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都应该具有以上这些要素才 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不仅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如此,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都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遵循思维的步骤去解决问题一一即觉察到一个目前无法解决的 困难或问题;通过

5、分析更清楚地确认该问题; 收集相关事实;提出有可能的假设(即对该问 题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或可选择的解决方法; 以合适的方法检验这些假设; 然后得出结论(即 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中学会了思考。质疑和思考的能力恰恰是传 统的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缺乏的。 如此看来,与其每天抱怨应试教育给我们的学生 和教师带来的巨大负担,忧虑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还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我们教师做起, 从上好每节课开始, 从每一个课堂活动的设计入手, 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他们培养成 有独立思维能力和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真正落实我们的素质教育。 泰勒先生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博大精深, 初读就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还需慢 慢品读,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领悟、 反思,才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