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4762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最新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最新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 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

2、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3、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

4、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 航天器发射路径 ?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 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5、?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 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 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标准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 标要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求 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 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活动建议 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二(新知学习 1、宇宙 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阅读P

6、4“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探索无止境”,我们来看看目前最简洁最经典的结论: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说明: 这句话表明:宇宙是时空的总和。 宇宙有三大特点:物质性、运动性、发展性。 宇宙是时空的总和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物质性知识窗“认识多种多样的天体” 三 大 运动性认识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特点 发展性认识“宇宙大爆炸学说” 教法说明: 在物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知识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内容然后相互交流,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静态、动态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行体、卫星、星际物质,认识

7、物质性特点,还可以通过理论、学说介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说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在运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系统知识学习中,可以引入物理学知识,从万有引力引入到天体系统概念。而天体系统层次性学习则一定要读图1-1-6“天体系统示意图”,并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将天体系统示意图转换、设计成框图。然后进行成果交流。 媒体展示:(两幅) )总 可10 半径约为1.4,10见星 宇 光年,约有宙系11 1.25,10个星系。 ) 河半径直径约为 外银48,10光年,约有 星河112,10颗恒星。 系系 太阳与冥王星平均其 9他太距离约为6,10千 恒阳米,目前已发现有星 系系 9大行星。 统 其 他地月地

8、平均距离约为行5 月3.8,10千米,一颗星系系 卫星 。 统 地月 球球 探讨转折: 恒星有2000多亿颗,为什么介绍太阳,而不是牛郎星、织女星、比邻星、北斗星呢, (学生讨论交流,会说出很多太阳对于地球的特殊、重要之处,教师加以梳理) 二、太阳 媒体展示: 地球位于太阳系,而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地位特殊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太 阳 太阳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光、热)。 作用巨大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太阳密切相关。 (大气运动、海水大规模运动、万物生长) 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对太阳有一个基本认识。你想了解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你编书的话,你首先会介绍太阳的什么知识,)在学生回

9、答、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梳理。 媒体展示: 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巨大的能量哪儿来的, 高温、高压条件下 中心 核聚变反应 太阳的结构怎样,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醒学生了解现象,不必深究其物理机制)。以太阳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为例来说明: 指导学生读图1-1-15得出结论: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存在相关性; 2、 两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3、不同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第一幅图上二者为正相关,第二幅图上二者为负相关;第三幅图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若干时段内是负相关。 小结: 太阳活动 概念 意义 周期 对地球的影响

10、 类型 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1( 引起电离层扰动 黑子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斑点 2( 产生磁暴现象 11年 3( 产生极光现象 色球层上突然增大增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耀斑 影响大气状况 亮的斑块 示 : 转折虽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但我们了解它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地球,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如果没有生命,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三、地球 仔细读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 设计教学活动:将“太阳系模式图”转换成简单的示意图,交流学生设计成果。 媒体展示: 水金地火木土土天海冥星星球星星星星王王王 星星星 仔细读表1-1-1“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 转折: 这一个假设“如果地球上没

11、有生命”显示了地球的普通性,去掉假设,就显示了地球的特殊性。那么,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而地球上有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梳理,媒体展示: 普通运动特征、结构特征 安全行星际空间(九大行星饶日公转特性决定) 外因 地球 稳定恒星际空间(太阳特点决定) 特殊有生命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质量、体积适中有大气层(且适合内因 生命呼吸) 其他有液态水、温差小 学生总结感受收获: 1.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板书或用媒体呈现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1、地理填充地图册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2、 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的成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认识地球运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

13、时间, 为什么2004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 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 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 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自评:用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求知的兴趣) 一、 地球的自转 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自评: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 地球围绕着什么

14、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 (自评: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 (自转轴称为地轴,过地心,是人们假想的轴;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自西向东,且地轴北端指向始终不变) 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转动 ?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吗,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阅读教材,回答自转一周的时间和角速度及线速度的意义、大小及分布规律。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除极点外均为15?,小时,而线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弧长,它随纬

15、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 (自转速度均匀,地球大,地心强大的吸引力及无明显对比的参照物等) (自评: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 展示课件: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做反馈练习1-5题,8(1) 二、产生昼夜交替 继续活动在小组内用地球仪演示,集体讨论学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自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的机会) ?假如地球不自转,有没有昼夜现象,有没有昼夜的更替,假如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有没有昼夜的

16、更替,如果有,昼夜更替的周期又如何, (昼夜现象是不透明的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靠反射太阳光线而发亮产生的,地球的半个球面向着太阳,是白天,另半个球面背向太阳,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无昼夜交替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仍有昼夜的更替,但一年只更替一次) ?用手电筒照地球仪,手电筒光线表示太阳光线来的方向,用地球仪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地球仪上找出正午、子夜、由黑夜转为白天和由白天转为黑夜的地方。 0 (太阳直射的经线为正午12点,子夜的经线与之正相对,相差180) ?什么是晨昏线,晨线和昏线是一根线吗,用地球仪演示

17、地球自转,看晨昏线位置的变化和移动方向。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0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晨昏线平面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晨昏线应当是静止的,根据物理学的相对运动原理,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应逆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即不断地向西移动) 做反馈练习9(1)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小时,它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吗, (地球表面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三、产生时差 自主感悟,讨论探究 学生分组活动,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以下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述和总结

18、(1)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玩具厂的工作人员下午2点上班后要 给美国纽约的客商打电话,以落实玩具出口合同,这个时间与客商联系合适吗,你认为什么时候与客商通电话比较合理, (2) 什么叫地方时,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可能不一样,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o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东早西晚,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3)时区和区时有何不同,不同时区间的区时如何换算, (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 5到东经7 .5 ,经度间隔为15为零时区

19、,由零时区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区时是特殊的地方时,是各时区以其中央经0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中央经线的经度是“时区号15”,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任意两时区间时区相差几个,区时即相差几小时;计算时要东“+”西“,”:计算东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计算西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 0(4) 为什么要规定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是如何规定的,它和180线为何 不重合, o(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

20、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0(1天), 即东西12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图,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偏离180经0线,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而尽量避免通过陆地)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对吗,为什么, o(北京的地方时是116E经线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首都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也是我国实际统一使用的记时方法。所以各国不一定用区时记时,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人为规定以便利生活) (6)当我国最东端(约135E)早晨6点时,最西端(约73E)的地方时是多少, 做完除7题以外的

21、反馈练习 (自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演示问题和知识,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思考和集体讨论之中,探究性的教学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联系实际,思维拓展 阅读教材自学,回答什么是地转偏向力,说出偏转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试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并解释以下地理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主要是牛顿惯性定律和地球自转共同作用形成,地转偏向力深刻地影响地球上水流和气流的运动 。以上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前提下,教师使用多媒体

22、课件展示进行),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向南偏移,长江大堤加固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长江三角洲河道右偏,北岸淤塞说明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请你简略地说出地理学家对他们讲话的大致内容。 (地理学家主要告知沿水平方向运行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所以炮手瞄准时注意向目标右侧留一个矫正角度) ?有人说在我国新疆有条河流,它上游两岸的土质相同,但左岸比右岸陡,下游右

23、侧沙滩中有丰富的沙金。你认为他的说法可信吗, ?单向行驶的火车铁轨右侧和小汽车右边的轮胎容易被磨损。 (自评: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里的设计即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以逐步探究实例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地理景观,能够理解世界上一些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突出应用,在探索追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实验验证地转偏向力 ?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

24、不同。 ?用一把撑开的雨伞代表北半球,伞的顶端表示北极,伞的支架杆表示经线,分别在雨伞静止时和雨伞按地球自转方向匀速转动时用水杯从“北极”向下倒水,观察两种情况下水珠流动的轨迹与经线的相对方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拔掉厨房水池中的塞子,观察水池中的水是怎样流走的,如是旋转流下,仔细看其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推断如果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情况又会是怎样, 做反馈练习7题 归纳小结。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

25、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 黄赤交角的形成。 2、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 讲授新课: 一 、地球的公转 【提问】地球运动

26、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

27、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

28、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讲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点种的太阳高度。 【提问】请大家看书,并结合地图,思考下列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讲述】1、随纬度变化: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29、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提问】为什么正午太阳高度会随纬度分布而发生变化, 【讲述】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与一年中的气温高低变化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解释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南北回归线之上,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或近于直射; 北回归线以北,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12月22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每年12月22

30、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6月22日达最小值。 【讲述】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所以:(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 【计算】 【公式】H=90?-|?|(为某地的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 【举例】夏至日,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分析】夏至日:=23?26N;

31、为南京的纬度=31?N;此时南京和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 ,H=90?-|32?23?26|=82?26 【练习】冬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H=90?-|40?+23?26|=26?34 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图分析】: 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二至日呢,赤道上呢, 【多媒体】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述】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

32、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小结】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承转】综上所述,全球除

33、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什么,(学生答:四季);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什么,(学生答:五带) 四、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讲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提问】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1、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比较】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

34、季划分方法:相同之处是都立足于天文辐射,同为天文四季;不同之处是我国的四季以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数值大小本身(即: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度季节。)为标准;而欧美的四季更接近实际气候的变化,如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候,但很多地方的实际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发生于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左右。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介绍】24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平分24份,从春分点开始,角度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约为15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二

35、十四节气的创立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而且对我国黄河流域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示和预告作用。在二十四节气中,有的节气告诉人们季节的更替,如立春表示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有的节气告诉人们气候的变化,如小暑表示夏至以后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有的节气则对安排农事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惊蛰表示雨水过后将有春雷轰鸣,大地万物复苏,此时是春耕大忙的时节;再如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 【讲述】五带的划分 (1)划分方法 2)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或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3)五带划分的意义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

36、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难点偏多,希望同学们多复习记忆。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 、地球的公转 二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第一单元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利用地图判读方向的一般步骤和规律。并且能在地图上判读方向。 2、熟悉罗盘的构造和

37、原理,学会利用罗盘判定方向。 3、利用手表、太阳、北极星等生活中易见易得的事物,在野外大致判别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图1-4-2和图1-4-3,学会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2、通过展示地质罗盘,介绍罗盘构造与原理,学会如何使用罗盘来测方位,通过矫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罗盘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罗盘。 3、给学生介绍手表测方位法,先给学生展示12点之前测方位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并探寻12点之后的测方位办法。通过实践,探寻其他的利用手表辨别方向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 4、通过实际观测,根据北斗星或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

38、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并锻炼意志. 【教材分析】 该单元活动介绍了四大类在野外辨别地理方向的方法。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对本单元活动并无具体要求,但地理方向的辨别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养,可增强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因此,这一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用地图和罗盘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罗盘测方位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实际观测,根据北斗星或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教学用具】 罗盘、手表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

39、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生活在城市里,我们可以根据路标、路牌辨识方向,但是,如果在莽莽的原始森林,在险峻的深山,在茫茫的沙漠,在没有路标和路牌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凭你自己的经验,这时你会有哪些办法让自己摆脱困境, 小组讨论按以下程序进行: 1、让学生分组讨论2-3分钟,向大家介绍本小组的解决方法。 2、其他小组给汇报小组的方案找“漏洞”及不足之处。 3、教师在此同时简单对学生的方案加以指正。 ,学生提供的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可能有:1、用指南针2、积雪的融化速度,向阳面快而阴面慢,3、植物生长状况,向阳面枝叶茂盛而背阳面树干上常有苔藓,树干

40、断面年轮向阳面年轮间距较大,4、房屋的朝向,5、石头的光滑程度,向阳面较光滑明亮,6、动物的巢穴,蚂蚁窝常朝阳而蝎子窝常背阴,7、用北极星,8、用手表等等, 转承刚才同学们提供了许多便捷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我们来对野外如何辨别地理方向进行归类,了解野外辨别方向的基本原理并重点掌握其方法。 一、利用直接指向工具辨别方向 1、指南针,根据学生经验以上讨论会涉及可不详述, 2、罗盘 罗盘是野外考察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方位。 1)罗盘的构造。(如图要用真罗盘让学生观察老师简单介绍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2)应用原理 问学生是否有人知道罗盘的原理请他介绍并说出与指南针的区别老师补充 罗盘是采用

41、磁力原理,利用磁针与地磁场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原理来测量地平方位角的。磁场的异常、测量所在地有磁性物质、磁针的磁性够不够强、磁针是否与地磁场的磁力线平行,对测量精度均有影响。用罗盘测量时,罗盘一定要端平,测量时应尽量避开磁性物质和能产生交变磁场的机器、家具、高压电线等。避免受到干扰。地球磁场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磁力线可能会在数度范围内摆动,地磁场不稳定的象征是平放的罗盘在静止状态下磁针剧烈摆动,这时不能测量,应等到磁针完全静止后才能测量在磁针没有损害,罗盘的水准泡也准确的情况下,当端平罗盘时,磁针一边高,一边低,有两种可能:一是测量所在地存在较强的磁场源,如地下有磁铁矿或永

42、磁物质。磁针是用永磁材料制作的,使用时间太长,或受到高温、剧烈震动、放置的地方有较强的交变磁场等,磁性会变弱,此时,磁针显得很不灵敏。 3)罗盘测方位的步骤: 老师演示学生模仿 校正磁偏角; 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

43、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罗盘水平(圆形水准器的小气泡居中); 刻度上0?指向目标; 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 、180?、270?分别代表北(N)、西(E)、南(S)、东(W)。如:水平刻度盘上0?、90?若指北针指向80?,记做NE80?,表明目标位于观测者的东北方向。 学生归纳使用罗盘的注意事项 A、要校正磁偏角 B、测方位时,罗盘要水平放置,远离磁性物质。 C、读数时,目光要垂直于刻度,斜视误

44、差较大。 3、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让学生先畅所欲言说说他们所知道的GPS然后老师再简单小结 GPS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S )是美国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制,早期仅限于军方使用,由美国国防部所计划发展,目的针对军事用途,例如战机、船舰、车辆、人员、攻击标的物的精确度定位等。 时至今日, GPS 早已开放给民间作为定位使用,这项结合太空卫星与通讯技术的科技,在民间市场已正在蓬勃的展开,除了能提供精确的定位之外,对于速度、时间、方向及距离亦能准确的提供信息,运用的范围相当广泛。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

45、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常见的有手持GPS、车载GPS。 转承地图是地理学的眼睛,地图上的方向是地图三要素之一,如何利用地图辨方向呢, 二、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一) 在地图上辨方向 准备三种地图让学生直接在地图上用下列三种方法辨别方向。 1、 一般定向法 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方向。 2、 指向标定向法(读图1-4-1,问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 先将指向标的北方转为自己的上方,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判定方向,这样可以降低难度,避免错误的发生。 3、经纬网定向法

46、 1)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一条经线上只有正南和正北。越靠近北极,位置越靠北;越靠近南极位置越往南。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 2)两点在同一纬线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正东和正西,东西方向只是一种相对方向,判定依据是两点之间的劣弧(即两点之间弧度小于180的那段弧),在劣弧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 3)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可添加辅助线,或分别判断南北和东西方向后再合起来。 这里介绍利用辅助线辨别方向的方法 结合下面的三幅图进行,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如图一、二、三) 北 0B C 30 东 西 东 A

47、( 015 A (南 ( 西 B 0D 0 ( B A 南 0 0 0 北 。204060。 图三 图二 图一 问图一中B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问题中的A点是参照点,方法是作过A点(参照点)的经线和纬线,标上“东西南北”方向,(如图中虚线)看B点在哪两个方向的所夹区域(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象限),这样很简单地就判断出B点在A的“东南”方向。 问图二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方法同上,问题中的B点是参照点,过B点作部分经线和纬线(取劣弧段),也标出“东西南北”方向(如图中虚线),同样可以在图中看出A点在B点“东”和“南”所夹的区域,即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问图三中由A到B和由C到D的方向分别怎样变化,答案:都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让学生分析判别思路老师归纳, 思考题课后思考讨论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