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说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48401 上传时间:2022-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制》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德与法制》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制》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制》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道德与法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选手。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 道德与法制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愉快的收获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设置了三组图文,第 一组展示了童话故事 小白兔和小灰兔,第二组图文展示了故事 成 功背后,第三组以活动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交流的画面。 考虑到二年 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小, 阅历少, 没有能够形成正确而科学的 价值观,不具备完全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教材图文并茂,内容通俗 易懂,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使学生明白“只要努力付出, 就会有收获”的道理。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战胜困难,去创造 美好明天。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

2、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 的道理。 2、情感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3、行为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 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因此,在教学 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小明获奖连环画及活动材料, 充分调动学生 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并逐步内化。 具体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故事导入,说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再带来了 一个动画故事

3、,想看吗?(播放动画小白兔与小灰兔 PPT )从而 巧妙导入新课,对于低年级儿童具有很好的吸引力。 等学生看完故事后, 我追问“小白兔能收获什么呢?为什么?小 灰兔怎么就能收获到胖胖的大白菜?问题的引入,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 程中有所思,有所悟,逐步意识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 “一分耕 耘,一分收获”“努力才会有收获”等道理。此时,让学生谈自己从 中受到的启发或明白的道理,已然水到渠成,不再费力了。 小明看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也深受启发,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以 小灰兔为榜样,向小灰兔学习,这不机会来了,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 赛,小明究竟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明自 己用连环画给

4、我们是怎样讲述的这一环节的设计, 一方面是想再一次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说明前面认识的道理, 即努力才会有收获。 另一 方面也是想通过小明的事例使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现实, 为下面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讲自己的故事这一环节做好铺垫, 进而提出 问题:你有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说出来让大家向你学习? 二、实践活动,体验真理。 当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之后, 他们的品读会更为积极, 思考更 为深入,为此,我采用分组活动的模式将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 1、将学生每 4 人分成一组,各个组分别发放以下活动材料:拆 散的玩具汽车、坦克、飞机配件及螺丝刀; 水彩笔及图画纸;五彩泥; 准备好的“数学乐园”和“语

5、文知识与能力竞赛小拼盘”等。 给各小组学生在发放实践材料时分别提出如下要求: 玩具组通过 努力要把玩具组装好; 绘画组要凭着生活经验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大西 瓜或一把香蕉;手工组要动脑动手用五彩泥捏出一个自己喜爱的小玩 意儿,如小老鼠、小泥人等;语文、数学兴趣小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 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手中的题目做完。 (这样安排设计,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切身实践中意识到无论是 玩耍嬉戏的生活,还是内容丰富的课堂,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 2、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活动。 3、选几名小组代表汇报实践结果,要着重引导他们说出通过活 动都收获了些什么。 (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学生把玩具车是否拼装好,他

6、都会有 收获,而且这些收获是多方面的,如拼装的技巧,顺序,注意事项, 同时还有他们对这一活动的兴趣等。同样,无论孩子们是捏橡皮泥, 还是画画,或者语文、数学练习题等,他们都会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内 容的收获。 三、总结激励,延伸内化。 新课标指出,教学的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情境, 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把课内外结合起来, 使他们在生活中进一步体会、 巩固、内化、努力,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今天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会有收获 ? 3、明白了努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本环节的问题探索,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在巩固内化中做到“知 行合一”以此激励学生达到了本节教学活动的真正目的, 结束了本课 的教学,谢谢各位专家和评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