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490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274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4页
最新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4页
最新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4页
亲,该文档总共2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2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案全套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及教案 初中语文_说课稿_模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语文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苏教版 年级下/上册第 单元的第 篇课文,该单元以“ ”为主题展开。 是 (文章体裁),主要写了 (主要内容),表达了 (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

2、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方法) 。 4. 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 ),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第 1 页共 206 页 实的知识基础。 ( )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

3、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美读感知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评析欣赏法、点拨法、读写结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学法是小组讨论法、羙读品味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 (一)课前延伸: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

4、预习学案,让学生将预习结果写在预习学案上。 (二)课内探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 这一情境,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语文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激发的关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通过预习学案以检查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第 2 页共 206 页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

5、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3、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如,我最欣赏的段落是 因为 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6、,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有计划的地组织小组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内相互帮助,共同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合作交流以后,学生产生共识,教师组织小组代表汇报学习和讨论心得,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做适当的精讲点拨,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反思评价,练习巩固 本环节,我主要围绕着如何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两方面来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一套形成性测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解答,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享受到成功和快乐。 基础练习:(课本字词及课内阅读分析)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

7、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练习:(课外阅读分析)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培优补差在课堂中同样可以落实。以上的练习我采用开放评价,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放手让学生互评,引起共鸣与争论。 第 3 页共 206 页 5、总结回顾,质疑探究。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说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三)课后提升 这个环节我主要通过布置作业来进行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我布置了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巩固

8、知识点(知识类)发挥学生想象力,学以致用(作文类)。等等之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教案 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 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第

9、4 页共 206 页 2( 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 诵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朋友是一杯酒,越能是困难的时候,越能品味到他的真诚;朋友是一盏灯,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候,是他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走出困境;朋友是冬日的暖阳,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是他们处处为我们驱散阴霾。真的,真挚的朋友给我们鼓励,给我们力量。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是朋友帮助我们登上成功的顶峰,到达理想的彼岸。童年的高尔基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是他的外祖母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今天,我们就一齐来学习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童年中的童年的朋友。 2、文学常识: (高

10、尔基 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 高尔基生于1868年,于1936年去世。是俄国大文学家。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为生活所迫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工,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探索改造现实的途径,写了许多表现劳动者的文章。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革命者搏击风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一篇革命的战斗的檄文与颂歌。他还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高尔基还有许

11、多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艰苦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师。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倒下去,有的人退缩;而有的人,冲了上去,战胜了困难,征服了挫折。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3、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高尔基从三岁到十岁的这段生活。父亲去世后,阿列克塞跟随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市侩家庭,亲人们之间没有一点温情,为了利益争吵不休,直至大打出手,最后他们分了家,母亲也离家出走。第 5 页共 206 页 在这个家里只有外祖母疼爱他。阿列克塞在外祖父家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但他们也都相继离去了。后来,母亲回到家中,准备结婚。姥爷卖掉了房子做她的嫁妆,从此阿列克塞开始了颠沛的生活。

12、继父输光了财产,整天不务正业,甚至毒打母亲,还到学校造谣说阿列克塞是小偷。在贫病交加中,母亲去世了。从此,阿列克塞告别了童年。 4、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在小说,作者不只是再现了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和他们的生活习俗、道

13、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而且塑造了一系列体现劳动人民智慧才能的人物形象,广泛深刻地再现了广大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结,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5、词的音、形、义 二、整体感悟文章的两种方法 (一)“倒吃甘蔗”理思路 1、 朗读结尾段,找出关键词“最”。 2、 阅读前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外祖母是“我”“最知心”“最了角”“最珍贵”的人, 参考: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抬梳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可见祖孙关系密切,是“我”最了解的人。 ?、因其密切,“我”对外祖母的一颦一笑都了如指掌,从第1、6两段由粗到细的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因其密切,外祖母总是用“温暖而柔和”的腔调与“我”

14、对话,她也因此而成为我“最知心”的人。 ?当“我”孤独无助时,外祖母出现了,她仿佛是一盏明灯,给我光明,带我前行。她又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人。 (二)从开头结尾的句子中理解 浏览开头与结尾句“我醒来时,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但她一出现,就把我第 6 页共 206 页 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从开头的“醒来”即能看到外祖母,到结尾,外祖母对我的“叫醒”,可 出外祖母非但是“我”生活的伙伴,也是我精神的伴侣,甚至引导人。 朗读1、6段,透过语言文字,说说外祖母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她是一个最温柔、最善良、最无私的人。 她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 (三)小结

15、:文章的思路是“我”从睡梦中“醒来”,来到现实生活中,见证了外祖母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与个性特点,这样一位独特的外祖母非但唤醒梦中的“我”,也唤醒了精神中的“我”。全文正是这样由浅入深式地把外祖母一点一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三、合作探究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 “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 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 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

16、母。 2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分析: 健康 慈爱 乐观 坚毅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第 7

17、 页共 206 页 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 快活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三(课后消化 1.朗读全文3遍 2.仿写训练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 脸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

18、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 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第 8 页共 206 页 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

19、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 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

20、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拓展与运用 (一)巧选角度出佳篇 1、 描写一人一物,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进行,但唯有某一个角度对于此人是最为贴切与合适的。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作者选取林黛玉这个独特的人物视角,来全方位地介绍贾府上下,别具一格。一是林黛玉初来乍到,对贾府一切充满好奇,当然也就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把贾府看了一个遍。二是黛玉出自名门望府,对贵府中的一应器具,均能叫出名来,换用其他角度的人万万不能的。三是从黛玉的视角来观照贾府一应人等,真实、自然、全面。所以,以林黛玉为视角来写整个贾府是再巧妙不过了 2、 看看文章是以什么

21、角度来写的,有什么好处, 参考:文章以“我”,即一个孩子的角度,来静观外祖母的一言一行,自然,真实,从这个角度,更能体现出外祖母虽然经济不富裕,生活不顺心,但是依然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也直接影响到了“我”而“我”作为一个孩子,在没有其他亲人关顾的情况下,内心的空白特别需要有人来填补,孩子的心灵又是细腻的,他最善于捕捉到对方的微妙而复杂的变化。“我”,对于一个善良,纯正而无私的外祖母来说,是一个最好的角度。 第 9 页共 206 页 3、朗读2-5段,体会这种好处。 4、小结:角度选得巧,利于故事展开,便于塑造人物。 ,(二)改换角度创新篇 1、 让我们尝试从外祖父、母亲或舅舅

22、的角度来写外祖母,要求着重写是外貌、动作,突出不同人眼中的祖母形象。 2、 尝试的外祖母的角度来描写外孙的一个故事,穿插写其外貌,动作或语言,突出外孙的无忧、单纯、调皮。 3、 朗读改写的文章,与原文比较,明确恰当的角度对于表现人物的好处。 (三)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四)外婆在孩

23、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五)你学过本文后,你学到了什么, (主要从人物描写手法,侧面烘托,语音、修辞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四、课后作业: 1、眼睛是人

24、心灵的窗户,请你认真观察给你上课老师的眼睛,练习写一段话。 2、推荐阅读童年 1、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说课稿(一) 第 10 页共 206 页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 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人物风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朋友说课分以下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文节选自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童年,是高尔基送给深爱着自己的祖母的赞歌。文中的外祖母,面对困苦的生活所表现的乐观、坚定以及对“我”无私的爱,为“我”悲苦的童年增添了一份欢乐,让“我”有了坚强的意志来应付人生的艰难;本文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

25、的性格,对“我”深厚的爱及对我一生的影响,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2、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外祖母对“我”一生成长的重要性; 2、带领学生在语言的画廊中,捕捉深蕴其中的思想与感情。 难点是: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捕捉细节、描摹人物外貌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写作。 3、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行文思路。 (2)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捕捉细节、描摹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写作。 二、教法设计 在阅读中理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人物外貌描写,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三、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竞赛,调动积极思

26、维,运用讨论、诵读、比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分析讨论中学会运用,使读写听说能力协调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对比激趣,导入新课 (1)以歌曲童年或朋友的音乐切入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高尔基苦难而又不失美好的童年生活对比中激发学生兴趣,切入正题 (二)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全文,同时屏幕显示易错字词(音、形) 2、讨论交流: (1)“我”童年时的朋友是谁, 第 11 页共 206 页 (2)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人物,找出相应语段。 (三)精读课文,引导达标 1、总体设疑 (1)文中那些地方能体现出外祖母的爱心, (2)作者如何表现外祖

27、母是自己“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 2、讨论质疑,攻破难点 (1)分A、B两大组细读课文,开展竞赛,边读边议 A组读第一部分后讨论: ?课文怎样描写外祖母的外貌, ?课文怎样细致刻画外祖母的神态, a、微笑时给人什么感受, b、牙齿、面孔、鼻孔各是怎样的, c、衣服什么颜色,眼光透出什么心情, d、整个身体举动又怎样, ?怎样反映外祖母对我疼爱有加, (第?点要求学生举文中语句,理由简练而又充足) B组读第二部分后讨论: ?傍晚时分的景物描写给人什么印象, ?为什么“好事情”要和“我”一起欣赏自然风光, ?他从哪些方面关心“我”的成长, (第?点仍让学生举例说明,阐述理由) (2)

28、A、B两组推举代表分析课文,阐发理由 (3)教者适时指导点评,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四)赏析佳句,突破重点 1、显示两组画面,欣赏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1)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 (2)(俄罗斯大地)秋季傍晚时分的景象 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比较分析课文是怎 样描写人物神态和景色的 3、讨论赏析,体会外貌描写和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这些描写是“我”对外祖母什么品质的赞美的体现, (2)大自然的美景和“好事情”之间产生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感受效果 (五)读写结合,深化目标 1、出示两组画面,明确观察要求 (1)儿童欢快、嬉戏的活动情景,重点观察景物 (

29、2)两个学生为一条证明题争论不休的镜头,重点观察人物神态 2、仿写一段外貌描写或景物描写(150200字) 3、现场交流点评,赏析佳句 (六)回放目标,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1) 外婆梳发 发多出奇 描写外婆的外貌 第 12 页共 206 页 乌发垂地 脸小可爱 童年的朋友 二、(2-6)说话温柔 爱心永恒知心珍贵 眼神温暖 描写外婆的形象 背驼而胖 举动似猫 三、(7) 没她以前 心处黑暗 叙述外婆的影响 有她以后 我心光明 2、 一面(阿累)教案 课题 二 一面(阿累) 主备周浩 课时 2 授课日期 人 教学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目标 2.理解课文内

30、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3.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格。 重点1.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 难点 2.感受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教学诵读法 方法 教学多媒体 手段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

31、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第 13 页共 206 页 阿累眼中的鲁迅。 2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32、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先标出小节序号然后自读课文一遍遇到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或注解理解,音形义,再朗读一遍课文,如果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可用铅笔在书上圈点与批注。 自学检测:生字新词 (一)预习检查 ?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踱【du】 窖【jio】 嵌【qin】 窘【jing】 捻【nin】 挲【su】 擞【su】 恣【z】 商【shng】 歇【xi】 拜【bi】 瘦【shu】 脊【j】 鞠【j】 版【bn】 隆

33、【lng】 蹦【bng】 虐【n】 趟【tng】 赫【h】 殷【yn】 咔叽【k j】 懊【o】 哧【ch】 踌躇【chu ch】 摩【m】 颓【tu】 熏【xn】 揩【ki】 陡【du】 ?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牛毛细雨:像牛毛般粗细的小雨。 颓唐:精神萎靡。 合意:合乎心意,中意。 约莫:大概估计。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困软:困乏疲惫。 书脊:书籍被钉住的一边。 殷勤:热情而周到。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情突然出现。 莽撞:鲁莽冒失。 咔叽:一种质地较密较厚的斜纹布。 空荡荡:空落落。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清晰:清楚。 第 14 页

34、共 206 页 轰隆:形容雷声,爆炸声,机器声等。 摩挲:用手抚摩。 打眼:显眼,惹人注意。 惊异:惊奇差异。 交织:错综复杂的合在一起。 统统:通通。 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 憎恶:憎恨,厌恶。 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连贯。 有如:就像,好像。 默认:心里承认,但不表示出来。 陡然:突然。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恣情:放纵感情。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不能自己: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羽纱:一种薄的纺织品,用棉跟毛或丝等混合织成,多用来做衣服的里子。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朗读课文 ?提问:文章内容从空行的地方自然的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所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记

35、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第二部分: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研读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记叙与鲁迅先生所见这“一面”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呢, 明确:第一层(l2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317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 第三层: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1.提问:请同学朗读第一层。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一层介绍了与“一面”这件事相关的那些内容呢, 明确: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附近的内山书店; 人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买票的”;一个普通工人。 缘由:到内山书店

36、“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 有了第一层的内容,可以使我们对事情的了解更完整、更详细。 2.提问:学习第二层。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第 15 页共 206 页 明确: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3.提问:在展现这个特写镜头的时候,作者用了“赫然”这个词语,那么这个词用在 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呢, 明确:作者感到“赫然”,固然是由于书脊上“

37、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着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首先注目于“鲁迅译”三个字,或者说一下子就被这三个字所吸引,心情异常兴奋激动。 4.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对内山先生的言谈举止也进行了描写,通过描写,你觉得内山先生对待中国人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呢,我们所分析的这些内容和前文的哪个词语是相照应的呢, 明确:内山先生对待中国人持一种友善的态度。 “他殷勤的点头”态度很恭敬。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很热情。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对里面说”很真诚。 和前文的“非日本”相照应。 “非日本”虽指口音、语调不完全

38、像日本人,更指友善的态度不像日本人。 5. 提问:从文中的介绍可以看出,“我”是怎样一名青年, 明确:穷苦,具有一定进步思想,渴求知识的青年。(喜爱读书并爱读鲁迅的书) 6. 提问:在我正踌躇的时候,鲁迅先生出场了,也就此我们有了一面之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在这一面之识中,作者所看到的鲁迅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文章一共对鲁迅先生进行了几次描写,完成下表。 第 16 页共 206 页 明确:一共三次。 鲁 迅 外 貌 特 征 第一次 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直竖第二次 着;胡须很打眼,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9、;正直而慈祥的眼光;竹枝似的手指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第三次 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微笑;点头 7. 提问:这几次描写,作者的观察角度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8. 提问:作者写鲁迅的外貌,重点展示的是他的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反复突出他的“瘦”,, 明确:很瘦,但精神很好; 借以反映鲁迅把整个身心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我”对先生无限爱戴、敬仰之情。 9. 提问:当“我”醒悟到眼前赠书者不是别人,而是一位伟人的时候,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具体分析一下。

40、 明确:欣喜。 “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 10. 提问:作者为什么“结结巴巴”,为什么“向四周望一望”“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 明确:“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站在身旁,一种深切的感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自己激动兴奋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敬爱和爱护之情。 11. 提问:接下来,作者高度评价了鲁迅先生,大家一起朗读这句话:“站第 17 页共 206 页 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这些称呼有

41、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 “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 “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对于广大的革命青年像父亲一样爱护。 “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诚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 “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从这部分内容,我们充分地感受到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不愧为我们每一个人所应敬仰的先辈) 学习第二部分。 1.“我”为什么能在历经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 明确:因为“我”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一面”给了“我”

42、极大的鼓舞,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因此“我”能在历经艰苦,受尽虐待的条件下,咬着牙,“总是昂着头”。也就更加坚强起来。 2.提问:怎样来理解我们不愿恣情悲痛,“为什么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 明确:“不愿恣情悲痛”表示在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因此“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这儿又进一步显示了“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3.提问:文章结尾这句话“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明确:结尾抒发了作者对鲁

43、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不能自已”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六、写作特点。 明确:?题材典型,以小见大。本文所写的事情是极其平常的,但具有第 18 页共 206 页 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之处见鲁迅的伟大人格。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例如:“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这句话中的词语充满了尊敬、爱戴的感情。 当 通过学习本文,你对鲁迅先生有了些什么新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一下自己的理解。 堂 训 练 板 书

44、设 计 教 学 后 记 一面(阿累)说课(一)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人物风采中的一面是篇回忆录,他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第 19 页共 206 页 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而遇,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过程。作者通过回忆四年前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

45、继续前进。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抓住最能突出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鲁迅先生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并能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向鲁迅学习的愿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法:对这篇回忆录的教学,我将以启发教学

46、为主,设置情景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将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 : 学习课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速读、复述、反复朗读,列表讨论分角色朗读的学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进程 教学程序将这样展开: ( 一)、 1、屏幕显示数字16(设疑)2、导入(显示的数字,同学们会感到希奇,数字和文本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关系,用此疑问引出本文一面)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肯定可以从文章中找到这些数字的有趣答案。(显示阅读要求1、通过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2、简要复述“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经过。3、找出26数字所表示的内容。)4、完成阅读要求。(显示:a、给下面字注音:踱、窖、捻、抖擞、颓唐。借此监测学生扫清文学障碍情况。)b、假如你是本课作者阿累,电视台要做一期节目纪念鲁迅先生,面对记者的采访,你将如何再现与鲁迅第 20 页共 206 页 见面的经过。c、通过学生对与鲁迅见面经过的复述,相信大家已经找到了破解数字密码的钥匙,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显示“2”两本书;“3”次外貌描写;“事隔四年 ”;“5”个称呼;“6”次写鲁迅先生的瘦;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