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马说.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56067 上传时间:2022-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马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马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马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马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马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马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马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相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马说一文选自 ,作者,字代 家、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的美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骈死于槽松之间()(

2、4)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6)第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骈死于槽相之间。(2)其真无马邪?(3)(4)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B.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5 .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可用原文回答)6 .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

3、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相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九方皋相马(节选)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日:“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 ,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

4、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 ” 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伯乐喟然太息日:“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 至,果天下之马也。注子姓:指子孙。牝(pin):雌性。牡:雄性。骊 (li):黑色。1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求其能千里也知我不知鱼之

5、乐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若真无马邪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之情,寄寓着作者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 ,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4 .有

6、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相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 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 为

7、和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 ,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 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 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璞:含玉的石头,未经雕琢的玉。刖(yu 6):古代砍掉双脚或脚趾的酷刑。 奚:何,为什么。理:加工雕琢玉石。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距之不以其道()(2)才美不外见.()王以为和诳.()(4)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6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7 .马说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8 .马说中“不知马”的食马者面对千里马却说“天下无马”,卞和泣玉中的卞和在失去双足之后,终遇文王,藏在璞中的无价之宝和氏璧被发现 ,两文表达了怎样共同的 愿望?如果你是千里马或者卞和你会怎样去做?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鸟说戴名世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 ,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 ,小不能 盈掬

9、,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 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 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戴名世集)(gu a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盏:杯。掬:捧。(k o u):初生的小鸟儿。奚:注日:有一天。为什么。适:至上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啊。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去地不五六尺()(2)手下,鸣乃已()10

10、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手能及之,马之千里者B.雏且出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不知耳何鸟也当真不知马也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12 .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 回答。2017 金华(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李公蔚市贡马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 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日:“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

11、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 ,一阅遂售之。后入 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奋眄:举头斜视 ,不驯服的样子。贡马: 向皇帝进贡的马。飞龙:指皇家。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及郡下,诣太守如是再啮百里奚举于市B.客许而直未及.给C.亦如是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6.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7 .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

12、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D.李公蔚A.沈宣词B.客C.王公遂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提示:直,价值、价钱。)9 .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卖出去;买。“公阅马阅遂售之”中的“售”字 ,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 ,并用自己的话简述 理由。10 .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1 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 退之 唐文学思想 教育 文起八代之衰

13、2. (1)有时(2)同“饲”,喂(3)(和普通的马)一同死 (4)同“现”,显现,表现(5)一样、等同 (6)用马鞭驱赶3. (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3)(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饲料。(4)它鸣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 .解析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5 .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 .为“千里马”被埋没而鸣不平。(或:对“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表示同情和惋惜。)7 .形象塑造:千里马一一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食马者一一专横残暴,无知狂妄。写作 手

14、法:托物言志,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 ,论证环环相扣。阐明道理:“千里马常有 ,而 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比较阅读1 . B2 . (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2)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天下最好的马。3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先审题干,找出要求和范围,再结合内容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得出答案。D项,“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这 一说法不够合理,因为秦穆公认为九方皋连马的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识别天下最好的马呢?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难

15、度较大。这 类题目答题时,观点一定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的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 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略。参考译文乙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子孙中有没有能派去访求良马的人呢?”伯乐答道:“良马可以通过它的形体、外貌、筋节、骨骼来判断识别。至于天下无双的宝马则不 然,它的神气迷离恍惚,似有似无,这样的马一旦飞快奔驰,四蹄似乎离开地面不沾尘土 , 车马过处也不留痕迹。我的子孙都是下等人才,只能教他们识别良马,没法教他们如何识别天下最好的马。我有一位一同挑担劈柴的朋友,名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请让我为您引见他。”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

16、派(他)去寻找天下最好的马。三个月后 ,(九方皋)回来报告:“已 经找到了天下最好的马,就在沙丘。”秦穆公问:“什么样的马呢? (九方皋)答道:“是 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真糟糕啊,你所推荐的那个相马人!连马的毛色、公母尚且分辨不清,又怎么能鉴别天下最好的马呢?”伯乐长叹一声道:“(九方皋相马的本领)竟然达到这种境界了!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何止千万倍的地方啊。九方皋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之灵性,他观察到马的精髓,也就忘记了表象;注意的是马的内在品性,也就忽略了外在皮毛;看到应当看的 ,不看不必看的;观察应当观察的 ,忽略不应当观

17、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还有着比宝马更 可贵的地方。”马送来了,果然是一匹天下无双的宝马。5 . (1)用马鞭驱赶 (2)同“现”,显现(3)欺骗 (4)被判定6 . (1)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 ,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7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及其作用。首先判断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点明这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文段和中心写出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答案突出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8 .共同愿望:希望人才能够被发现 ,被重用。示例:不气馁,

18、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意对即可)参考译文乙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石头,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 于是就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去逝,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那块含有玉的石头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 (他), 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去逝,文王即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含有玉的石头 ,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卞和)说:“天下被

19、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 ,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 ,把忠诚的人 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含有玉的石头,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给这块美玉命名为 “和氏之璧”。课外阅读1 . (1)距离(离开)(2)停止2 . C3 .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4 .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参考译文我读书的房屋,旁边有一棵桂树,有一天,桂树上传来鸟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 枝干之间做了巢,(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

20、像杯子一样大,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 ,小的那只不满一捧,毛色明亮洁净,美好洁白可爱, 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它 ,用手摇它的巢,(它)就向下看着鸣叫, 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止。(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见 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找到。(向他人)问它们的去向,得知是被屋主的童仆 抓走了。唉!凭借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声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将身体托付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折辱而死。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啊!

21、5 .解析C A项,足够/值得;B项,来得及/到;C项,这样;D项,买/集市。6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7 . C8 .门客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9 .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 ,从“李公蔚市贡马” “后入飞龙”等可知 ,李公蔚是 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10 .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 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 ,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 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 ,使其成为名马。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县令 ,他常

22、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 ,然 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 ,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 似红色,(沈宣词)认为(它)十分奇特,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 ,门客答应(把马卖给他), 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王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王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到马跟前(马)就举头斜视,表现出不驯服的样子,始终跨不上马,王公遂生气地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 王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能控制它。第二天,(王公遂)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像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请求按之前的价钱卖给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王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皇家,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