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56525 上传时间:2022-01-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从全身来讲,为眼、身、步、手四个主要部分。从躯干来讲,分为上、中、下三盘。 我们先讲躯干的基本规律,人头至颈部为上盘,胸、脊、腰部为中盘,小腹、尾骨以至裆、 腿、足部为下盘。上盘的头部要中正。术语说:虚领顶劲。”十三势行功总歌中说: 满身轻利头悬。“顶和悬字虽不同,方法是一样的。正如陈鑫解释的:“如同用绳子从头 顶百会穴将全身向上悬起似的。只要下向内收,则头顶自然中正向上,而颈也自然立起。 眼法,总要平社,却方一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陈鑫加了耳听身后”四字,以防有人从身后 袭来。中盘的脊要随着顶劲的上领而同时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内收。术语谓之含胸拔 背。含或涵的意义都是要

2、求松圆而不压近肺部,以便呼吸通畅。腰部亦以中正为主,但陈 式每一动作民和向左右旋转。转的角度,一般不超过45度。在步法进退时,可达90度, 或大至360底以上。腰是随着对方的变化,左右旋转以带动步法进退。所以既要保持中正 而不偏不倚,乂要灵活旋转。一则忽隐,一则忽现。但不许前倾后仰。下盘尾骨微向后翻的问题。陈鑫指出:尾骨长强穴尾骨下端微向后翻。这样的姿势 可使小腹下边斜向里收。一来气自然沉于丹川,二来大腿根的两条大筋放松,可加大躯干 旋转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与平衡。各式太极拳都以敛臀为规律,其实这是为了纠正 突臀之病,但敛臀过大就会违背拳理。所以陈鑫讲的长强穴微向后翻,是和其他太极拳的 区

3、别,而且也是陈式躯干方面最要紧的关键。陈式要求裆要开圆,最忌人字裆,即尖裆。这种姿势仍然和长强穴的后翻有密切关系。 只要长强穴向后翻一点只是一点,绝非突得,它的姿势恰如我们端坐的样子。裆部只要能 够开得圆,也自然能塌的下,使重心降低,加强躯干的稳定。人字裆两只脚再宽,而裆劲 无法下塌,就如同两条腿的木架,从前后稍微一碰,就会倒的。陈式上盘称为顶劲,中盘称为腰劲,下盘称为裆劲。顶要向上虚领,腰劲要中 正旋转,不许前后摇摆,裆劲则要向下松塌。陈式要求膝部随身体旋转一提一落,也是和裆部开,长强穴后翻有直接关系的。裆部的圆下与灵活变化有关;膝部的提、落则 与运动中的稳度有在。它的运动方法:凡身向左转,

4、则左膝顺缠上提,右膝同时逆缠而下 垂;如身向右转,则右腾顺缠上提,左膝逆缠下垂。太极拳论说:立如平准。陈鑫也说“拳者,权也。平准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平, 权就是秤此。我认为陈式拳等于同时用两磁秤。手等于普通秤上的蛇,它的作用拨转对方 加在我某个肢体方面的力量,能够引进而落空。膝则等于平上的硅码,对方来力在我左肢, 我方以左膝上提引化来力,同时右膝下沉以加强身体的稳度。这种动作同于杠杆原理,顶 劲上领就是支点,对方来力就是重点,我方的手和膝就是力点。不过它和我们日常用秤称 物的目的不同。称物时要求力点和重点平衡。在拳法上则是对方力大则减小力点使它落空, 对方力小则加强力点使之反转回去,但都必须配合白

5、转的顺逆缠法,适当地滚动摩探,才 能发挥借劲与截劲的作用。腿和足是服从眼的指挥而因敌变化、转换进退的。按正规讲:大腿根的高度,应当随 裆劲的松塌而和膝部略平。在步法进退时,只能以腰的旋转带着小腿变化。但这种功夫如 今习陈式者多练不到了,所以不一定这样要求。动作时,实腿要塌好裆劲,然后空腿向前 或向后倾斜。前进则足尖斜向内勾,以足踵贴地前进,进到所需方位,然后踏落足踵。不 论进退都要提膝,而足部随着架式的需要或前或后地走里弧或外弧。足与膝的配合是膝部 要和足踵上下对照,略向里合,成三角形。膝部要和胯根、足部配合,也是略向里合,成 三角形。步型大略有马步、弓步、盘步、虚步、独立步五种。只有轻重之分,而无纯虚、纯实 之别。臂部应分三节。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太极拳论要求松肩、沉肘。 陈鑫解释松字最为明确,他说:“臂部如挂肩上。“肘的松沉,不论顺缠逆缠都要保持肘尖 向下的状态。不可使肘离肋内收,那样做必然使手部离开中线,以致丢劲。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