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晋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6069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晋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最新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晋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最新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晋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晋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秋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晋教版名师优秀教案.doc(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秋八年级地理上册 全册教案 晋教版全册备课 周次 内容 课时 一 辽阔的国土 2 二 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 2 三 众多的人口 2 四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2 五 复杂多样的气候 2 六 众多的河流 2 七 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八 练习 2 九、十 复习、考试 2 十一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 十二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紧缺的水资源 2 十三 紧缺的水资源 2 十四 稳步发展的农业 2 十五 稳步发展的农业、迅速发展的工业 2 十六 迅速发展的工业 2 十七 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 2 十八 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练习 2 十九、二十 复习、考试 2 教材分析: 八年级

2、地理上册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的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四大部分。更加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习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

3、、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教学建议: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应以从如何处理地理信息入手,来获得地理知识,这就需要从以1 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地理有关数据绘制曲线图。(人口增长图、各种数据的比较以及经济生产的增长等等。) 2.根据阅读

4、材料获得地理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整理,提取相关的地理知识。) 3.根据图例说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析,并归纳出其分布的规律。 4.利于图表回答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教学建议如下: (一) 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

5、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6、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 ?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

7、资源的教育。 (三) 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

8、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 (四)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 ?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 第一章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国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

9、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能力目标 3 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能够运用地

10、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

11、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4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

12、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

13、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

14、置及其优越性:?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5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过程 2(国土辽阔 包括

15、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

16、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

17、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6 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让学生自己谈感受。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

18、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34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

19、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

20、象在喝水;台湾省像7 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七字歌

21、:“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 ?拼图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练习: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

22、结合地图。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8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

23、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技能与方法 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教学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围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教学过程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9 1(【引入】播放

24、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2(【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自己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东去,到了成都火车北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去花园镇赶场,碰上农民街人流、车流拥堵不堪,100多米的街道,半个钟头才挤出去。) 3(【计算】提供四川省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四川的人口密度。(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 4(【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

25、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设想】以人口总数计,假如同国外朋友聚会的话,每次其中至少会有一个中国人(形象地感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6(【解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举例】结合书上活动说说: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学生回答举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

26、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六,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GDP仍较低) 7(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8(【算一算,想一想】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活动旨在说明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 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

27、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0.88,,把出生人口减少到2.5亿人;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0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过程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1(【比较】 领土面积 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国 家 (万平方千米) (亿人) (人,平方千米) 中国 约960 12.95 134 美国 937 2.76 29.5 俄罗斯 1707 1.45 8.5 世界平均 39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 2(【读图,提问】看我国人口

28、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通过3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 省 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4(【探究】联系我们成都平原的人口分布状况,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活动说明:联系家乡的人口分布,学生更容易认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学生回答提要:东部的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是肥沃的灌溉区,自然条件优越;又邻近成都,基础设施好

29、,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5(【讨论、交流】针对教材活动 2图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6(【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11 三、家乡的人口现状 1(【人口调查汇报】请各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你们所作的村组的人口资源调查,提供以下数据: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2(【分析】说说家乡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30、(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人口密度大,有的村组每平方千米超过千人。) 3(【举例】这种人口状况给家乡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回答举要:人多、耕地少,农民增收难;农村闲散人员多,麻将泛滥,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这几年花园镇进入入学高峰期,教师缺编,教学设施紧张,大班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4(【想一想】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同学认为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提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于国于乡于己都有利。) 5(【宣传活动】近期进行一次“唤起民众的人口忧患意识,介绍计划生育好处” 的宣传。(说明: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黑板报等,要以浅显的道理,身边的

31、鲜活事例,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宣讲。)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人口构成,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影响,掌握5个民族自治区,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填图的能力,搜集资料、整理归纳的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通过播放爱我中华和各民族的录像带,观看各民族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5个民族自治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

32、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按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其他少数民族、浙江12 的少数民族分8组收集各民族的资料,准备在课内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播放宋祖英爱我中华VCD,学生齐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引出课题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新课教学: 1、教师: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多少呢, 教师出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总人口为126583万人, 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请学生算一算

33、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并做比较。 学生算出汉族占总人口的91%,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学生比较得出汉族人口最多。 2、教师出示中国人口图,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将学习的结果填在空白地图上,并用实物投影仪显示: )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5个民族自治区各分布在哪 (1里(3)哪一个省少数民族最多(4)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5)这样的分布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何影响 (6)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地图阅读,可以得出结论: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

34、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着重请学生在地图上落实5个自治区的位置,分析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如何得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的,这种分布又如何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师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课件、巩固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由此引出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学。 3、学生把课前以

35、组为单位收集的各民族的资料,在课内进行展示。 4、教师请学生总结你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生共同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在大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13 课外实践:请学生调查你周围亲朋好友的民族情况,并写成调查报告。 板书: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1%,少数民族占9% 2、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3、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师生共同感受各民族的风情,共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14 2(湖泊的分布: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36、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 4(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

37、特点。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特征。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比较法”讲述和讨论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

38、,(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15 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

39、”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

40、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 “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

41、(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16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

42、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

43、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板书设计 一、地

44、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使学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7 (新课引入) 挂图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请注意观察地形图,说出我国西部和东部各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强调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丘陵平原为主。) (讲授新课) 查阅地图请同学

45、们在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书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指图讲述让我们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以下讲述教师应注意放慢节奏,指图要准确,以便学生边听讲边在地图册上查找有关地名。下面划横线的高原名称由学生齐声答出。) 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约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为邻,南到秦岭的高原是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势明显表现为西高东低,

46、海拔从2000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展示图片出示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中国地图。分别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师纠正。 ,讨论请同学们阅读“四大高原”一段课文及有关插图,分别介绍四大高原的特征。(在读书读图之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应加强引导,提醒学生读有关插图及彩图,并可简要解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历、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书, l、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平坦 3(黄土高原一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板书二、四大盆地 讲述请同学们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天

47、山山脉,看天山南北分别是什么地形。(学生回答) 提问人们谈到新疆地形时,常有“三山夹两盆”的说法。请同学们阅读图3?13,说出“三山”和“两盆”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或肯定) 展示图片“三山夹两盆”示意图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位于西北内陆,周围高山环抱,内部比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问说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国最大的沙漠名称和它的形成原因。(学生依据课本回答,教师强调“地处内陆”和“地形封闭”两点)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周围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积雪。当天暖的时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带有了水就可以长草、植树、种庄稼。在黄色的沙漠区,这种有水源灌溉的地18 方叫做“绿洲”。历史上,天山和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就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提问1(为什么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会有绿洲分布,水源是从哪里来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线大多绕经盆地的边缘,这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