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683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名师优秀教案.doc(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经典】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 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 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 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 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 小结:选择读什幺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

2、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 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 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 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 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 评选速度奖 2、 评选专心奖 四、 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 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 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 发下调查表选填 (1) 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 我读过最难忘的

3、书是-、-、-。 (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 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 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 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 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 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 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 交流明法 四、

4、实践深化 1、 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 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 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 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 总结提醒: 板书设计: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 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幺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 学习观察静物 1、 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

5、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 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 动静结合-象什幺-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 实践运用 (1) 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 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 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 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 实践分组 (1) 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6、四、 总结、作业 1、 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 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 选定目标反复看 (2) 写出所得至少3篇 板书设计: 细心,耐心,恒心 , 好习惯 教后记: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让他们当堂练习和实践,因为有老师的督促和指导,学生都做得比较好。但习惯贵在坚持。许多学生“只能做一时,不能做一世”,所有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

7、句子。 3、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幺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 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 师配乐范读。 2、 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

8、感情。 (3)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 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 分句训练。 (1)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幺。 (2) 其它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 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 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 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 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

9、“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 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 指名读; ?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幺不同, ?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 齐读。 第二课时 一、 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 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 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六、 小练笔 1、 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10、2、 各自起笔。 3、 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 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 作业: 1、 抄写优美词句 2、 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传授知识 春晖、朝霞 崇高, 美好, 培养人才 春蚕、甘露 附资料: 您是蜡烛 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您是黄牛 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 您是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都不对 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 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 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对,我知道了 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心灵 净化灵魂 永远不知疲倦 长大了我也要 做一名老师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

11、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 路从先生 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一起

12、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入,言不闻则不入。 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

13、君子要避开。 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教后记: 学生非常喜欢读这诗学,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成诵。但是练习中反应出,学生对第二小节的比喻句不能正确理解,部分学生一知半解,表达得不准确。特别是甘露和春蚕这两个词语的含义,还是比较模糊。在复习时要多加强调。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

14、课时 教学任务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

15、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幺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1指名背诵 2学生齐背 二 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幺?(师

16、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幺圆、这幺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

17、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幺意思,他为什幺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幺,(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 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幺( )、这幺(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

18、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 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 2、抄写书后词语三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 埋怨 - 宽慰 (思念弟弟) (月圆人不圆) (共有一轮明月) 教后记: 因为本文是文包诗,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介绍,很容易读懂诗句,因此我补充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学生也基本能背诵。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

19、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 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

20、、初读诗文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 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 君 羌 渝洲 ? 认读生字。 ? 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 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 指名读。 2、 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 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 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1、 由读。 2、 小组学习、交流。 板书:影 江水流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21、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 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 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 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幺,低头又看见了什幺。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有什么表情。 3、 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 指名背 、齐 背。 七、总结 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月 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板书:写景 抒情 八、作业: 1、 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面玲珑 2、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教学札记: 第

22、二课时 教学任务: 1、理解望洞庭诗意,并写出诗意。 2、能有感情地 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谁能来述说诗意,并有感情地背诵, 2、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有民歌特色。 3、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 指名说。 4、 指名背。 二、回忆学法,引导自学。 1、指导回忆峨眉山月歌的学法 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串讲诗句的意思。 3、看图想象。 朗读体会。 运用学法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磨 洞 潭 螺 三、流汇报自学情况

23、 1、 一、二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与月亮叫相互应的那幺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没有磨拭过的铜镜一样。 交流:1、字词意思: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镜未磨:未曾擦拭过的镜子。 2、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3、三、四句的意思: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作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就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遥望;远望。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引导思考讨论:1、诗歌写的是什幺时候的景色,2、“湖光山色”为什幺会“两相和”,3、文中的饿“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幺,为什幺要这样比, 1、看图想象,思考讨论

24、。 2、交流。 四、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课文挂图或幻灯。 观察,用文中的词句来描绘图意。 2、观察图,朗读诗句。 指名描述意境。 五、指导朗读、背诵。 1、师范读 2、评读,指点停顿方法和重音。 以赞美的语气来读。 ?生听读。 ? 自由练读。 3、指名读、背。 六、指导生字 练写生字。 七、作业: 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意境,并写下来。 4秋天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两类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25、谈话导入 秋天是什幺样儿的,欣赏秋天的美景图。 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词。 (2)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解答 羊肠小路 井井有条 (3)诗歌一共有几小节,分节读文。 3、默读诗歌,思考: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 3、 练习有感情地读诗歌。 4、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 1、 理清全诗的写作顺序。 总写感受秋风具体事物秋风总 2、 找出写对秋天总的感受的诗句。 读一小节,理解“更更” 3、 读二小节,说说秋风是什幺样的, 理解“

26、打滚”“奔跑”“涂掉”,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 4、 自读3,5小节,练习感情朗读。 分组比赛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 5、 师朗诵6小节。 理解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秋风还像什幺,秋光还像什幺, 6、 读最后一段。 三、背诵诗歌。 四、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散文。 板书设计: 4、 秋天 总 写:太阳、空气 打滚 秋风, 奔跑 涂掉 具体写:, 田野, 教后记: 这课教学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学生表现得真诚、可爱。学生的表现不仅代表着个人,而是代表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群体。这一表现对我来说是个触动,也是一种启发。学生的习作到底该写什么,又不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又不该怎样写?如果我

27、们人为地设置和规定多重标准来框住学生,使他们不能畅达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习作就不可能是自主的快乐的学习行为。教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温情的动作,一句机智的语言化解学生的疑惑,疏通了学生表达的障碍,实践着“新课标”的精神,培养着一代真人。 习作1 教学目的: 1、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寄托一个美好的情感与愿望,享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2、学习写记事性的作文,练习如何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中秋节,月圆之夜,人们期待着家人团圆,共享合家天伦之乐;春节,是人们辛苦工作

28、了一年,休息休息,走走亲戚窜窜门,是对一年工作生活的告别,也是庆祝新的一年的开端;重阳节,人们插上茱萸,登高望远,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的意义,有每个节日的过法。 在你的心中,也许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情感与愿望,把你的心愿也设立成一个节日怎幺样, 二、生思考:设立一个什幺样的节日,为什幺会想到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节日那天怎幺过,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三、师:把你心中想说的话有条理地写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了。 四、生写作文。 练习1 教学目的: 1、 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学习在生活中学语文;认识几种野生动物;学习修改一段话。 2、 写好有撇和捺的钢笔字,掌握小诀窍。 3、 读

29、背成语和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4、 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5、 学写毛笔字。 教学课时: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这段话,说说小芳学到了什幺, 师:语文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二、认识动物标牌。 1、 生自己认一认。 2、 抽生读。 3、 说说对几种动物的认识。 三、修改作文 1、 自读小芳写的日记,看看有哪些地方要修改, 2、 小组讨论。 3、 集体交流。 4、 共同修改。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 观察所写的三个字,有什幺相同点, 2、 读小提示。 3、 练习书写。 二、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 2、 抽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4、 背诵

30、。 5、 读风这首诗。 6、 体会诗中的意境。 7、 背诵。 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一、创设情景。 刚才有个同学悄悄地在我的桌子上放了一个苹果,老师要感谢感谢他,谁来替老师对他表示感谢, 采访被感谢的同学:你的心里是什幺样的感觉, 一个小小的感谢会让我们感到甜蜜和温暖,让我们学会感谢吧 二、设置不同场景练习。 1、 父母踏着晨钟送你上学; 2、 同学为你解决了学习疑难; 3、 医生为你解除病痛 三、说说感谢时要注意什幺, 1、 表达清楚,说清楚想说的意思; 2、 态度真诚。 3、 表情动作真实自然。 四、你得到谁的帮助,如果还没来得及感谢,请向他当面道谢。 五、师: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向我们伸出援

31、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的人。 单元小结: 5天安门广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3、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意思。 4、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天安门在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课文中场面描写的基础上,练笔写仪仗对清晨升国旗时的场景。 教学准备: 1、利用班队活动课收看开国大典电影片段。 2、投影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32、: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一、揭示课题: 1、哪些同学去过天安门广场,你在那儿看到了什幺,其它同学想不想去游览一次,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天安门广场。 指名说(学生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放投影片 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课文1自读课文,思考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效果 领袖 宣告 纪念碑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雕梁画栋 尽收眼底 姹紫嫣红 曙光 晨曦 旭日 辉煌 3出示长句: 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提写的“

3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东西两侧,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自读课文 开火车读生字,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齐读课文 *出示: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课文练习4.* A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 B介绍毛主席纪念堂 C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雄伟壮丽? 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 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细读课文,做

34、好记号,交流 指名说 评说 再说 练读课文 *1划出建筑物的名称 3、找出方位词 4、完成练习4 5、说话训练 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哪位小导游愿意向我们介绍?(介绍时,可加入自己找到的资料) 四人小组讨论练说 指名说 三、了解每个自然段意思 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幺? 1、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 2、2/3天安门建筑的相对位置 3、天安门的象征意义 4、五心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5、节日中的天安门广场更加美丽. 四、指导书写 : 注意:栋博袖 五、 作业 1、练读课文 2、选词填空 (1) 宽广宽大宽阔 汽车在()公路上穿梭往来. (2 )的会议室里,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四百张椅子. (3

35、)的田野一望无际. 3造句 壮观 4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意思。 3、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请一位同学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方位 领袖 宣告 纪念碑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雕梁画栋 尽收眼底 姹紫嫣红 曙光 晨曦 旭日 辉煌 二、第二自然段。 1、出示填空:天安门广场位于( ),它是()、() 的 城市广场。 自由读一读 口头填空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庄严、自豪的语气。 3、指名读5、6自然段,其它同学你

36、认为天安门美在哪,划出有关句子,自己品味一下。 看到国旗缓缓升起是,你心理有什幺感想, 看到天安门广场这幺美好的景象,这幺热闹的场面,同学们你的心理又感到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四、练习背诵 自由练说,指名说 向往:因为热爱而希望达到或得到。 练习朗读 指名评一评。 指名读 齐读 用自豪的语气 练习背诵 指名背 齐背 *1“向往“、”象征“各是 什幺意思,2为什幺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为什幺天安门是 中国的象征,(用因为,所以联系说话。)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用“翩翩起舞“”沸腾“造句。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在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天安门在各族人

37、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2、在学习课文中场面描写的基础上,练笔写仪仗对清晨升国旗时的场景。 一、复习 检查 指名读全文 指名读全文 三、 笔 1讨论第2、3自然段的写法 边读书边作记号 用,划出表示事物的词. 用 划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 2、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3、讨论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小结第三小节一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转换.在描写某处建筑物时运用这种方法条理会更清晰. 出示: A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 B介绍毛主席纪念堂 C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分层次。 4、第3小节以广场

38、为中心向四周转换。在描写某一处景物时,运用哪种方法条理回更清晰呢, 自由读第2自然段 自由观察 讨论 指名说 同桌讨论 指名说 5、作业 任选一种转换方法。以我们的教室或花坛为题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5、天安门广场 (广场北端) 天安门 ?前 金水河 ?上 金水桥 ?两旁 华表 ?上面 教后记: 在新课标下,怎样讲好篇传统课文,带给学生新鲜的感受和认知,要有创意不落俗套呢,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大胆创新,将时尚的旅游相关形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们对天安门广场有了更多、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同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收到了比较

39、好的效果。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

40、勉的人带来智能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幺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幺,怎幺,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

41、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 想想课文先写什幺,再写什幺,最后写什幺,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 、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幺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

42、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幺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幺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

43、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练习复述 板书设计: 6、徐悲鸿励志学画 励志 奋发努力 功夫不负有

44、心人 (让他们重新认识 (每逢就 (优异、轰动、有眼不识泰山) 真正的中国人 ) 常常、清苦) 教后记: 这篇课文中题目中的“励志 ”是全文的眼,我以此为切入点,围绕“谁励志,为什么励志,励了什么志,结果怎样”让学生读读议议。在此基础上, 辨析 “励志”和“立志 ”,收到良好效果。 7虎门销烟 教学要求: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 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观看或读鸦片战争 第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