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第十章名校教案精选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6896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第十章名校教案精选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第十章名校教案精选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第十章名校教案精选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第十章名校教案精选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第十章名校教案精选名师优秀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科版物理八年第十章名校教案精选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课 题: ?10.1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物体的上浮、下沉与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能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怎样使上浮或下沉,上浮 教学札记 和下沉时重力与浮力有何关系,明确物体浮沉条件。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3)在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上突破潜水艇浮与沉及打捞沉船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激 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勤奋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探究物体浮沉条件。 【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橡皮 泥、硬币、蜡块(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1) 师:铁块放在水中会沉入水底,而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军舰等却 能浮在水面上,同样用钢铁制成的潜水艇在水中既能下潜又能上浮。那么 物体的浮与沉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2)演示实验,

3、利用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所处的状态不同,引导学 生思考,鸡蛋的浮沉状态是由什么决定的的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做一做】利用同学身边的器材将蜡烛、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 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上浮的物 要求学生能体有哪些,下沉的物体有哪些, 归纳出通过改变【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漂浮的物体沉下去,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用尽可能多而有效的方法。 物体的策略或改 【提示】提醒学生在实验的同时注意发现问题。 变液体密度来改 【点拨】同学们采用了哪些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变浮力。 使用的这些方法

4、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 【交流讨论】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 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小结归纳】(板书) 1( 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的方法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或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 【议一议】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几种, 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 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 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议一议】物体上浮和下沉

5、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 【做一做】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学札记 利用提供的器材 :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小瓶、配重物等到分别测量出物体所受 的重力和物体上浮、下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将实验数据记入课本的表格中。 【想一想】怎样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或计算物体上浮、下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如 果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浮力与重力又有什么关系, 【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瓶的重力G。 (2)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3)把小瓶放入量筒中,观察小瓶所处的状态,并记下水面的位置V2。 (4)由

6、公式F,g(V,V)计算小瓶所受的浮力,并将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记录 浮水21入表格相应的位置。 (5)改变小瓶中配重的数量,使小瓶处于下沉状态。用测力计测出其重力和浮力的 大小(浮力大小用测V排算也可)并填入表格。 (6)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物体的状态 重力/N 浮力/N 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下 沉 上浮(保持浸没状态) 漂 浮 【小结归纳】(板书) 2( 物体浮沉的条件: ,1,当物体所受重力 大于 浮力时物体下沉, ,2,当物体所受重力 小于 浮力时物体上浮, ,3,当物体所受重力 等于 浮力时物体漂浮。 【思考1】除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体积使物体浮沉外,另外有什么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7、 通过观察的鸡蛋在盐水中上浮的实验得出:还能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 或下沉。 【思考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时,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可能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叫悬浮。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打捞中山舰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中应用。 【练一练】 1(一只鸡蛋,沉在盛有水的烧杯里,要使鸡蛋离开杯底上浮,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 ) A.加水 B.加石块 C.加食盐 D.加酒精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情景中,物体受到浮力减小的是:( ) A、海面下的潜水艇正在上升,但未浮出水面 B、大河中的木筏

8、漂流入海 C、给停泊在海港内的油轮卸载原油 D、水面的木块被按入水中 3(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 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 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 教学札记 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 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1和2的关系,有( ) A、浮力增大,1=2; B、浮力减小,1=2; C浮力不变,12; D浮力不变,12。 4(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是因为饺子受热膨胀, 体积 ,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5(鸡蛋放在清水中会下沉,是因为它所受的浮力_重力。在清水中倒入适 量的 盐水

9、,鸡蛋会上浮,是因为它所受的浮力 _重力。当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时 浮力_重力。 6(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 球形 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 止 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乙杯 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 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的方法 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或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 2(物体浮沉的条件: ,1,当物体所受重力 大于 浮力时物体下沉, ,2,当物体所受重力 小于 浮力时物体上浮, ,3,当物体所受重力 等于 浮力时物体漂浮。 四、作业 目标检测 第二课时 教学设

10、计 一、复习引入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2(使物体上浮的方法有哪些,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物体浮沉条件应用实例 ,1,轮船和密度计是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而漂浮在液面上工作的, ,2,气球是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与沉的。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与下沉的。 教学札记 2( 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关系的浮沉条件: 【试一试】教师指导学生将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浮沉条件表达式展开,看能否得出物体 上浮、下沉或漂浮时,物体和液体之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交流讨论】实心物

11、体浸没时,能否根据物体和液体之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 的浮和沉, 【小结归纳】(板书) 2(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关系的浮沉条件: ,1,当时则F时则FG物体上浮, 物液浮 稳定后物体漂浮在液面上F=G。 漂浮 3.浸没在液体中物体五种状态的受力分析: F漂浮 F浮 F浮 F浮 F 浮 G G GG G 下 沉 沉 底 悬 浮 上 浮 漂 浮 FG FG F=G 浮浮浮浮漂浮【练一练】 1(质量为3k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后,溢出0.8kg水,物体 ( ) A、沉入水底; B、漂浮在水面上; C 、悬浮在水中; D、情况不定。 2(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

12、,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A、物体上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3(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则:( ) A、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B、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C、甲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受到的浮力 D、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4(实心球A、B放入水中,稳定后A是悬浮,B是漂浮,若它们体积相同,则( ) A、A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B、B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A、B二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A球的质量大于B球

13、的质量 教学札记 5( a、b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当它们都处于静止 状态 时,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A、FB ,则比较浮力的大小是:( ) A. FAFB B. FA=FB C. FAFB D. 无法比较 6(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图像a、 b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 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 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7(春天播种季节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选种。在浓度适宜的

14、盐水中,饱满的种子 沉在底部,是因为 ;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 是因为 。 8(潜水艇的潜水和上浮是靠改变_来实现的,而气球的上升和下降是靠改 变_来实现的(气球和飞艇都是利用_来实现升空的,其中充满 了密度_空气密度的的气体(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一艘轮船满载时的排水量为2107kg,轮船自重为5107N,这艘轮船满载 时受到的浮力为 _N,最多能装_kg的货物。 10(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铁球,投入到一个盛有适量水银的容器中,待小球静 止时,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小球的自身的重力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小球受到水银对它的浮力。 11(一小球浸没在清

15、水恰好悬浮,若将它浸 没在盐水中,它将_,若把它浸没 在酒精中,它将_。(选填“上 浮”、“下沉”或“悬浮”) 12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 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 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 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 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实验题: 14(小明的爸爸为了选不同农作物的种子,配制了两缸密度不同的食盐水。在 使用前却记不清哪一缸密度大,哪一缸密度小了。小明稍加思考,在身边找到 了密度较小的细木条,一根细线和一小石块,很快就鉴别出了密度大的一缸食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16、 盐水。请你说出小明的做法。 计算题: 15(一艘轮船满载时的排水量为2.4,107kg,船的自重是8,107N它能装多少货物,当它满载货物在河面上航行时,浮力多大,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多大, 教学札记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物体浮沉条件应用实例 ,1,轮船和密度计是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而漂浮在液面上工作的, ,2,气球是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与沉的。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与下沉的。 2(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关系的浮沉条件: ,1,当时则F时则FG物体上浮, 物液浮 稳定后物体漂浮在液面上F=G。 漂浮 四、作业 目标检测 课 题: ?10.

17、3 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解释简单的力和运动的现象。 (3)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4)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乐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过程。 (2)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 合理地分析、猜想、推理与总结。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

18、、2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实践与观察思考,感悟到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存在。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 (2)用习惯性知识解释觉现象。 教学札记 【难点】习惯性概念的理解。 【器材】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重物、纸条、鸡蛋、硬纸片、木块、 棋子、木尺、空塑料瓶等。 【课型】新授课、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吹树摇,风停树静,

19、骑自行车,不用力踏车就 不动,这些现象说明“运动者皆被推动”,这也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 点,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导语二 师: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力作 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那么物体不受力将怎样运动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活动10.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着的物体只受到阻力的作用,当阻力变小时,物体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设计验证实验】 介绍与观察教材图10-13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 ?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其目的是什么,(获得相同的水平初 速度

20、,要通过实验来说明) ?让同一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表面上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 【收集证据与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比较每次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将实验探究结果记录在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书本的表格内。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材料 小车所受阻力的情况 小车运动的路程 1 2 3 【分析与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下面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教学记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

21、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进行推理,若没有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长,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时间越长,当物体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时,物体运动的时间将 越来越长,如果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将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 【小结归纳】(板书)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讨论交流】怎样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点拨】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应突出以下关键字、词: “一切”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即三维空间所有物体都应遵循这一规律( “总”表示过去遵守、现在遵守、将来也

22、遵守(即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第一定律总是成立的( “或”表示“二者居其一”(即原来运动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不可能转变为静止( 【拓展引申】 本活动的目的牛顿第一定律还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是通过对有关现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也就是说,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象的分析和归由运动变为静止,能使物体的速度加大或减小,也能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纳引导学生建【小结归纳】(板书) 立惯性的概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念(对于原来运动的物体总要保【说一说】你能用力和运动关系解释本节

23、导图中小明、小华所看到的现象吗, 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较易观察和理解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二课时 【观察与思考】课本图1014的四幅图说明了什么, 教学札记 (a)中最下面的棋子受到力的作用后飞了出去,而上面棋子在水平方向仍保持 静止; (b)中弓弦恢复原状后运动的箭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飞出去; (c)中汽车启动时,车中的人由于要保持静止状态而向后仰; (d)紧急刹车时汽车不会立即停止,而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小结归纳】(板书)四幅图说明了: 2(原来静止的物体仍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 其实 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

24、性质。这种性质在物理上称为惯性。 3(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强调】“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活动10.6:观察惯性现象 请运用书本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看哪位同学设计得合理、操作简单并且效果明显。 开放性活动设计竞赛与活动表演。 【学生活动1】把一张纸条压在竖直放的钢笔帽下,迅速抽掉纸条,而钢笔帽静 止不动 【学生活动2】竖直叠放五枚棋子,用长塑料尺迅速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四枚 棋子并没有倒下,而是落在原来位置的正下方。 【学生活动3】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

25、平方向运动( 【学生活动4】走路者遇到障碍物时会跌到 【学生活动5】把杯中的水倒掉 【小结归纳】(板书)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强调】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就要表现出来。静止物体的惯性表现为静止;运动物体的惯性表现为保持运动。 【生活中的惯性】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许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举例加以说明并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请同学们列举在学习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且作出合理的分析 生活?物理?社会 阅读“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的安全防护” 教学记 【练一练】 1(关于牛顿第一

26、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B、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不能做出来,但是可以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因此 该定律是正确的 C、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可以做出来的,因此该定律肯定是正确的 D、选用优质的材料,一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 2(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的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汽车的发动机突然停止 工作,且地面对汽车的摩擦阻力降为0N,则汽车( ) A、立即停下来 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 D、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直到发动机启动为止 3(一张课桌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的原因是( ) A.受到地球对它的

27、施加的重力作用 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因惯性而保持静止状态 4(在2003年“国庆黄金周”,小华全家乘火车到上海游玩。因旅途劳顿,在火车上, 小华经常要喝水。他把茶杯放在列车内的一个水平桌面上,突然,他发现杯内的水面发 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 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 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减速刹车 ?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减速刹车 A.?或? B.?或? C.?或? D.?或? 5(用水平拉力F拉着一木块在光滑的桌面上向右运动达到0.5m/s时,拉力F开始逐渐 减小,木块的速度将 (

28、填“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或“不变”) 6(如图10-17所示,一个烧杯盛有适量的水斜置于一个斜面上静止,一个小球重0.5N, 在烧杯中悬浮,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在水中所受到力。 7(生活中有很多二力平衡的事例,如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发动 机的牵引力和地面对车的摩擦力,请列出生活中属于二力平衡的物理现象(要求:至少 2例,并注明其中哪些力是属于一对平衡 力): ; 。 8(如图10-16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 问题 图10-16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同一小车分三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9、,采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 ;?小车在 表面上滑行的最远;小车在 表面上速度变化得最快;?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教学札记 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6所示,。 图6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新的国产“红旗”牌小轿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

30、动距离如下表: 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40 7 8 50 9 13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会产生 汽车运动的力。小轿车刹车后,由于 ,小轿车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利用以上数据,估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为 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4)为了提醒司机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的转弯处都设有“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警示牌的提示语蕴涵的物理道理。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1、状态或静止状态。 2(原来静止的物体仍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 其实 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在物理上称为惯性。 3(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或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四、作业 目标检测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课 题: ?10.2 二力平衡 教学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一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

32、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 的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难点】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器材】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笔、橡皮泥、水杯两只、 水、盐水、弹簧测力计、密度计。 【课型】新授课、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1、

33、多媒体展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2、演示实验:铅笔、小刀、和手指(三力平衡)。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二力平衡的概念 【看图分析】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缓缓降落的神州飞船回收舱。 要求学生能【议一议】(1)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 归纳出图中物体(2)他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处于静止状态或【点拨】师: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匀速直线运动状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平衡力。 态。 【议一议】以上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

34、有什么特征,(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小结归纳】(板书) 1(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提示】“平衡”应包括静平衡(静止)和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猜一猜】二力平衡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家大胆的猜想 【猜想归纳】教师将学生的各种猜想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分析归纲 【启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教学札记 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35、 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1)、使用在小卡片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 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平 衡,不平衡) 2)、使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 卡片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平衡,不平衡) 3)、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时,卡片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平衡 ,不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小结归纳】(板书)(学生归纳出) 2(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 两 个力才能平衡这就是

36、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3(平衡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4(非平衡力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两个力叫做非平衡力。 平衡力 非平衡力 例:判断下列各力是否是平衡力 F漂浮 F浮 F浮 F浮 F浮 G G GG G 下 沉 沉 底 悬 浮 上 浮 漂 浮 FG FG F=G 浮浮浮浮漂浮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3(物体在平衡力(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札记 【提出问题】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在非平衡力用下物体的运 动 状态又将怎样呢, 【交流讨论】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用二力平衡知

37、识去解 决问题。 【实验探究】(学生实验) 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挂100g砝码,让弹簧测力计按下列要求运动,观察可能出现的现 象,分析受力情况。 1)、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 2)、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 3)、从静止开始突然向上运动; 根据1)、2)两种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归纳】(板书)(学生归纳出) 5(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练一练】 1.推动重100N的玩具车在水平桌面上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 受到的桌面阻力是20N,则水平推力的大小为( ) A 10N B 20N C 80N D

38、120N 2.下列哪种情况下汽车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 A 汽车快慢不变的绕过市民广场的绿岛 B汽车启动时,速度由1m/s增大 到4m/s C 汽车以40km/h的速度在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D汽车进站时,速度慢慢减小到 停站 3.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上升时,下列哪一对力属于平衡力( )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4.北方冬天,人们常用狗拉雪橇。一条狗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2000N的雪橇在 雪面上匀速向东前进,速度为1m/s,雪橇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方向要求学生能是 。

39、此时,雪橇受到的重力和 是一对平衡力,这个力的大小为 归纳出图中物体N,方向是 。 处于静止状态或5.下列各图匀速直线运动状中,F 和F12态。 是一对平衡 力的是( ) 6.如图10-9所示,工人在进行家庭装潢施工的时候,要把一个装饰材料固定在天花 板上。若某工人用力F将重G的一块装饰材料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的力为2N,以下 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说法正确的是( ) A装饰材料重力与人对装饰材料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装饰材料对天花板的压力教学札记 和装饰材料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天花板对装饰材料的压力和装饰材料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所述均不是

40、相互平衡的力 7.下列物体中,正在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正从地面腾空而起的“长征二号”火箭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图10-9 C沿光滑斜坡滚下的小球 D在水平直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8.下列关于平衡力和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物体一定没有受受到力的作用 C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D公交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乘客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 对平衡力的作用 9.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处于静止状 态。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互相平衡的力是( ) A

41、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a|的越大,抛物线的开口程度越小,越靠近对称轴y轴,y随x增长(或下降)速度越快;10.一本物理书放在课桌上,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 持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1.建筑工地的起重机正匀速吊起一个工件,工件的质量为100kg,则起重机的 10.圆内接正多边形钢丝绳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 一年

42、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A 100N,方向竖直向上 B 980N,方向竖直向下 C 100N,方向竖直向下 D 980N,方向竖直向上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周 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总 结】 1(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2(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 两 个力才能平衡这就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3(平衡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的图象可以由yax2的图象平移得到:(利用顶点坐标)4(非平衡力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两个力叫做非平衡力。 点在圆内 dr;5(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6(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a|的越小,抛物线的开口程度越大,越远离对称轴y轴,y随x增长(或下降)速度越慢。四、作业 目标检测 (6)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十八年级下册教案 主备人,谢方时 第十章 力与运动 NO.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