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一必修二教案+全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7991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一必修二教案+全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一必修二教案+全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一必修二教案+全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一必修二教案+全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一必修二教案+全名师优秀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必修二教案 全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一必修二教案 全”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成的。 (3)然后教师可介绍减数分裂发现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兴趣。 2.通过学生的模拟活动和思考来突破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形成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正确认识。 精子形成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建议将第二小节“模型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有丝分裂)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探究体会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形成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1 象。 进行“模型建构”教学

2、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拿出红、黄橡皮泥(或染色的木棍、植物枝条等替代品)及白纸,依照“模型建构”的“活动准备”进行准备。 (2)教师辅导学生构建一个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3)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利用模型完成自己猜想的配子形成过程。期待学生经过思考和实践理解只有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如题图所示的配子。明确这是一种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新的细胞分裂方式。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题图中配子染色体组成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利用模型说明如何能形成如图所示的配子细胞。 (5)请学生尝试归纳形成配子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点。 第2课时 2

3、第1课时主要是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对减数分裂感性认识。本课时应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对感性知识的理性概括。 1.继续上节学生的模型建构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 对照建构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此时还应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并与自己建构的模型比较,思考图解的合理性。 (2)在此基础上,教师依照书中图解讲述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包括:精原细胞中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不再复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等。着重讲解同源

4、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 (3)再请学生利用模型,边模拟边用生物学术语讲述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 3 2.在模拟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 (1)请学生归纳减数分裂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图解”,然后对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3.结合参考图示(图14和图15)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以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图14 高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几个时期示意图 A.精巢管顶端 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 D.精子细胞 E.精子 图15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 第3课时 二、受精作用 4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

5、解决配子多样性的问题,但无论从思维的逻辑上还是从事实来说,都必须先解决为什么会出现受精作用。因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从生活实际提炼出问题引发思考。 可以用人的染色体组型图,也可以从本节题图引出问题,如“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2.先引导学生关注配子多样性的现象,再让学生研究配子多样性的来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

6、)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这段文字,结合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思考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多样的原因。 (2)回忆教材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染色单体5 交叉互换的照片及示意图,思考这与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3)继续模型建构活动,在探究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学生完成“模型建构”中“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及讨论”,计算可能出现的配子类型数目。 尝试模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某部位发生交叉互换。 归纳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的图象可以由yax2的图象平移得到:(利用顶点坐标)3.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受精作用”部分的教材

7、内容,理解受精作用的意义。 四、答案和提示 tan1(一)问题探讨 1.配子染色体与体细胞染色体的区别在于: 6 (1)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2)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出第三个.(二)旁栏思考题 43.193.25观察物体2 生活中的数1 P22-23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不复制。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2.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

8、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一、指导思想: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 10.三角函数的应用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上述过程7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

9、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卵原细胞会分裂成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较小的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会分裂成一个含细胞质多的卵细胞和一个含细胞质少的极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也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两个含细胞质少的极体。最后三个极体退化消失,只剩一个卵细胞。 =0 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