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94864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许多事实证明了,只有勇于开拓与创新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许多国家和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变革。我想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努力改变传统教育中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这种弊端。就学科特点而言,小学数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数学启蒙的基础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

2、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实践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亲手摸一摸平面、立体图形的边线,量一量头围、腰围算一算熟悉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刻理解周长概念。最后处理凹凸图形与长方形周长关系时,学生通过实践得出各种办法。如:量一量、移一移。学生的办法不一,都是经过积极思维后才提出来的,具有一定创造性。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新知,不但容易接受、理解,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二、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果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兴趣是带有情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既是影响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强大催化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奥秘,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一)、激发学生兴趣,从唤起好奇心开始唤起学生好奇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数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去探索、钻研知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实质上是一种求知欲,探索欲,是创新的胚芽。比如教“圆的周长”传统的方法是将圆周率直接告诉学生,然后利用圆周率由直径求出圆的周长,或由圆的周长求

4、出直径。我在上此课时,不是轻易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想办法自己动手测算出来,以此诱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催发学生创新的胚芽。课堂上,学生比比划划,有的拿着圆在直尺上滚动,有的拿着直尺在圆上量,有的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后,再用直尺量绳子,气氛十分活跃。经过一番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能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此时我顺势介绍一下有关发现圆周率的知识,并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肯定性评价。我想,经过这样一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唤起了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继续探索、发现数学奥秘的精神。正如人们所说:“孩子能想别人没想过的,说别人没说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这是一种创新行为的表现,我们不仅不能批评,反而应大加称赞。”尤其

5、对与中、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却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需要给予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二)、以疑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有失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又怕提出问题一发不可收,挤占了课堂教学时间,还怕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完成不了定好的教学任务等等顾虑。实际上,教师应放下顾虑的包袱,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同时鼓励他们解决问题。爱因斯坦

6、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他们爱提很多的问题,解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而这些心理素质正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仙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的能力和独特见解,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例题4+4+4+2可改为乘加算式4x3+2后,一学生提问:“老师4+4+4+2可以改为4+4+4+4-2,那么可不可以用乘减算式表示为4x4-2呢?多

7、么可贵的智慧小火花。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立即出了一题:6+6+6+3,让学生讨论,可以改为哪几种算式?例题中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的提问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同学们心中掀起层层涟漪。讨论中,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旁征博引,提出超于寻常的独特见解,在短时间内准确表达出多种解法:6x3+3;6x4-3;3x7。总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不仅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

8、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

9、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

10、“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神秘。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