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10531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2页共6页包容性民族文化建设研究摘要: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国家提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的民族治理理念。民族文化建设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 团结建设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在如今的民族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西方文 明等现代文明的冲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造成的基础设施落后、各种文化之间的 交流与冲突等现象。为了充分解决新现如今民族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充分发 挥包容性价值观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特点,以充分的包容实现中华民族文 化的构建、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民族地区人力以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民族文

2、化环境。关键词:民族文化;包容性;困境一、包容性视角下的民族文化建设的背景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的大事,是关系 到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大事,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文化作为一种 精神力量,在人类进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个体 之间的沟通,将个体有效的整合起来,为人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民族文化作为文 化的一种,是某一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能够体现出 本民族特点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民族国家,对于民族 文化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关于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民族文化发展更是关乎着民族团结、

3、国家稳定。二、包容性视角下的民族文化建设的困境(-)缺乏资源。在发展民族文化的一系列过程中是必须由资源进行 支撑的,资源包括:资金收、人力、信息、技术等,发展的不平衡威胁着我国民 族的团结与稳定,影响着包容性的民族目标。1.资金缺乏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中 政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政策是政府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任何政策的执行 都需要资源的支撑。其中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 政策的制定阶段就会因为资金的缺乏,而放弃或延后进行政策的制定,或因无力 执行政策而终止与政策的执行阶段,像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优先发展经济总 量再用优势地区的资金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为了实现民族地区的

4、政策支持,必 须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历史与环境因素,我国的民族地区主要存 在与我国的西部,同时我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的传播不能只是局限 于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必须经过一些能够进行推广的媒介进行宣传,才能够 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例如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互动等,这些活动需要有场地、 道具等物质条件的支撑,这些物质条件需要资金才能够从计划变为现实。在这些 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已经投 入的了全部的资金,已经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民族文化的发展。2.人才缺乏任何 政策都是由人实施的,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才才能够将政策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并 相对准确

5、的执行下去,比如我国鼓励来自西部地区的人才回家建设家乡等,发展 民族文化同样需要人才作为发展民族文化的主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东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扩大城乡差距的扩大等原因,造成了人们为了为了获 取更好的就业与发展前景,离开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等民族文化繁荣的地区,造 成了这些地区的人才、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与此同时当地属于经济相对不发达 地区,没有足够的能力吸引外来人才的加入。同时人才也决定着信息的收集状况 与科技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信息的收集决定着政府制定政策的准确性, 收集的信息越精准政府对于政策进行调适的时间才会越短,政策的有效性也会越 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大数据技术

6、,大数据技术本身具备精准与高效的特点, 通过精准与高效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寻找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方法,提高当地 经济发展的速度、减少经济发展的难度,大数据技术在贵州应用就是最典型的例 子。不过大数据的发展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人才的支撑。(二)现代文化 与单一民族主义的冲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处于高速的发展过程中,但是 传统的慢节奏的源于农耕时代的传统文化与现如今快节奏的现代文化有所差异; 同时民族与民族文化众多的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经济发展相对 落后,造成了很多人认为民族文化是落后的,现代文化是先进的,因此因此在现 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民族文化逐渐没落,日渐被现代文化所

7、侵蚀。随着我 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样也在发生 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民族文化不但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同时其中一些与现代生 活不适应的理念也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不能为其在现代生活中起到指导与 归宿的作用,因此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只能单纯的依靠 政府进行推广,或是仅仅存在与老一辈的生活中。民族这个概念毕竟对于中国来 说是舶来品,现代民族起源于西方,民众对于民族这个概念并没有足够深入的 认识与理解,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由众多民族构成的国 家的情况下,由于受到西方传播的与实际情况相悖的、理想化的文化输入,以及 民族分裂势力

8、、境外别有用心的支持者以民族自决为旗号强化单一民族认同的影 响而逐渐增强。第6页共6贞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5页共6页三、民族文化建设对策研究(-)政府政策加快经济发展引导人才回流。民族文化的建设需要依 靠人们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想要促进当地人才回流,吸引其他地区 人才的加入,经济发展是必要条件,只有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提 高民族地区的就业发展前景,才能让人才看到未来自身的发展空间。但是依照市 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资源会自动的向着优势地区汇聚,这就造成了政策的人才引进 政策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中之重,因为按照市场规律,穷的越穷、

9、富的越富,想 要作为相对不发达的民族地区赶上东部发达地区是无比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只 有通过政府的政策优惠支持,才能使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才 能使民族地区留住人才,只有在足够的人才流入与回流的情况下,才能够建设一 个符合发展民族文化的环境,才能够推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只有政府通过人才引进等政策,将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 区的经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才会有足够资金培养下一代,让他们认识 到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于家乡的认同感,进而实现民族文化更好的发 展,只有全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差不大时,才能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 与民族之间

10、的相互尊重,实现包容的目标。(二)增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在 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不可避免的收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但是民族文 化并不是现代产生的,其本身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是中华民族的文 化、历史、地理等的传承,其深深的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以中国传统文 化为依托,统合所有民族文化,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对于 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来应对现代化的冲击。中庸“仁义礼智信的文化核心;自 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与人生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人处世之道,这 些作为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理念,中华各民族人民对于核心文化的自发的文化认同, 在长期的相互交流之中诞生的共同的历

11、史记忆,随着历史的推移所有的民族虽有 不同的主要活动范围但有共同的建构国家的领域概念,这些种种作为促使现代化 的民族国家的我国形成统一的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核心与内生动力,持续不断的 提升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与对于国家的民族认同感。(三)加强民族地区基 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基础条件,道路等交通 条件就是最重要基础条件,只有便捷的交通才有可能提高经济发展效率,进而建 设民族文化。但是民族地区其经济发展之所以相对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交 通不便,想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修建足够的道路只凭当地政府是不现实的,必 须由国家有国家的力量介入,帮助其道路的修建,加快经济的发展

12、,以经济的发 展进行民族文化的设施建设,以便捷的交通以及民族文化的环境作为依托发展旅 游业,形成良性循环,为更好的发展民族文化而服务。参考文献:王培.全球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历史记忆方式几贵州民族研究,2017, 38 (10): 197-200.刘开华.增强少数民族群众与国家之间认同的政治传播路径探析J. 视听,2017(08): 99-100.王钦懿.文化作为政治交际影响因素的问题研究臼.东北亚外语研究,2017, 5 (02): 26-30.张国清,何怡.民族国家的观念一一从中国学者的观点看J.浙江社会第8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2页共6页科学,2016 (07): 22-35+155.姚文帅.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赵颖.文化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研究D.东南大学,2015.第#页共6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