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12368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设计。3、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及“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学习难点: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教

2、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板书课题)2、谁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课题中的哪个词写的?3、谁能帮大家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呢?(出示幻灯片)4、同学们说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王维,一起去体会他那浓浓的思乡情怀吧。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1)、王维为什么在九月九日这天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2)、他思念亲人时,想到了什么?(3)、我能结合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4)、我还读懂了2、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倾听、补充。三、展示交流相信大家对课文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你可以通过朗读来表现,也可以回答问题,还可以联系自己,谈谈感想。四、拓展阅读1、其实,在我国古代有

3、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你知道哪些?(静夜思枫桥夜泊)2、老师这里有几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自由读一读,感受诗人的情怀。3、齐读古诗,并把它们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五、布置作业:1、我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父母听。2、我能摘抄并背诵有关思念家乡或亲人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

4、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佳

5、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1、经过几

6、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

7、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齐读古诗。(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2、学习“佳”

8、“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预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诗歌;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教学重点】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默写词语:(1)出示词语:异乡异客天各一方思绪万千重阳佳节一年一度登高聚会(2)指导自己复习:拿出自备本和铅笔,看屏幕,默看,很简单,确定不会写错的就“过

9、”,觉得有点难的就随手在自备本上写两三遍。(3)交流容易写错的字。(“异”的竖弯钩要封口,“天各一方”是各自的“各”,指导学生从词语的意思上去理解、记忆,“佳节”同样如此,“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所以是此“佳”而非彼“家”,“聚会”的“聚”字形较难,再集体书空、老师板书一下)(4)自己背着默写词语(四个四个背着默),默写结束自己对照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4遍。(5)反馈默写情况。2、朗读古诗: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创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画轴)并朗读。3、谈话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美文,共同走进遥远的唐代,走进少年诗人王维的心灵,去感受他的诗

10、意诗情。(齐读课题)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1、揭示品读之“中心问题”(1)从古诗中知道,文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2)简要回顾重阳节风俗。(3)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少年王维为何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2、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过渡:重阳节这天,王维人在哪里?(1)屏示语段:“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王维的家乡是山东蒲州)*结合简笔画,体会路途遥远,理解“山东”含义(华山的东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板书)(2)你觉得王维这两年的生活一定过得怎么样?引导学生交流,板书:孤

11、独寂寞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诗句理解“异乡”“异客”、的意思。出示字典上“异”字的解释:a:有分别,不相同;b:奇异、特别;c:惊奇、奇怪;d:另外的,别的;e:分开。指导学生联系整首诗的意思,讲的是王维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京城长安),所以这里的“异乡”是指“别的地方”,即“他乡”,“异客”是指“别的地方来的人”,即“客人”。两个“异”字都当“另外的,别的”讲。*紧扣“15岁”,“就”体会年纪之小;*抓住“两年”感受离家时间漫长。(4)体验说话,感情朗读:小小年纪的少年王维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够聆听到父亲的教诲,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

12、想念父母兄弟却无法相见,他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家,王维和亲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指板书”。感情齐读语段。(5)齐读语段,结合理解诗句: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指导诵读:诗歌的诵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节奏的把握,二是情感的品味。这里的节奏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好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生活,你觉得他一定会感到生:孤独,寂寞,忧伤指导读出这样的情感。2、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请你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想一想,重阳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出示第二自然段语段:“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

13、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1)交流一:重阳节的热闹。预设1:结合关键词句和图片、声响体会重阳节街上的“热闹”景象。出示图片:这就是重阳节那天街上的热闹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车水马龙。读屏幕词语)(2)交流二:重阳节的快乐预设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重阳节人们的“快乐”情景。“兴高采烈”(透过“兴高采烈”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人们脸上什么样的表情?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上眉梢、喜形于色读屏幕词语)。结合理解“扶老携幼”(拆字组词的方法理解,从这个词语你知道重阳节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快乐?享受亲情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3)引读王

14、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因为重阳佳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每个人都快乐地享受着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快乐。只有王维一个人指板书,读“孤独寂寞”,因此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就叫倍思亲。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齐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3、品王维之“思绪万千”(1)此时此刻,王维真是思绪万千。(板书)谁来说说什么是思绪万千?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王维想到了些什么?(2)交流一:想到了以前和兄弟们在一起的快乐。体验王维曾经的快乐:*屏示语段:“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

15、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想象情景说话:王维清楚地记得,在家乡时,他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欢聚一堂,快乐过节的情景引导想象:他们怎样过节的呢?(比赛爬山、喝酒、作诗、一起游戏)*感情朗读这两句,体会王维回忆中的“快乐”。(3)交流二:想到了“如今,他和兄弟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补白省略号。这省略号好似一声长叹,叹今日重阳佳节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说话)从省略号里你读出了什么?(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4)交流三:想到了此时此刻,兄弟们也一定在思念着自己。思念的人儿,心灵总是相通的。他还想到了远在华山以东的兄弟们对他的思念:(

16、引读)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聚会,西望长安,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兄弟。是谁呀?王维。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诗句后两行,读一读)你觉得王维的兄弟们遥望长安,心情会怎样?他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诉说他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是呀,他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是(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倍思亲:,他想的最多的还是(板书:思念家乡、亲人)王维把浓浓的思念溶进了短短的四行28个字里,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读古诗。三、整体回归,吟读古诗,抒发共鸣。1、读着读着,我们读出了诗句中的思念,读出了诗句中的

17、情意。2、理解运用“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已成为千年传诵的经典名句,它表达了所有像王维一样离开家乡的游子的共同心声。中秋佳节,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爷爷奶奶团聚,仰望皎洁圆月,你可以深情吟诵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你的思念之情;今天是圣诞节,邬冰歆不能回新加坡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也可以深情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来遥寄你的祝福3、积累思乡诗句: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对亲人的热爱,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出示诗句并朗读积累,在学生朗读时,相机再次进行古诗诵读的指导)4、同学们,最后,就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名诗,读出每一位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吧。随音乐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设计】每逢佳节倍思亲天各一方 孤独忧伤思绪万千 思念家乡、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篇】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