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381367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推进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要不断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整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各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形成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合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格局

2、。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要积极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及社会组织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 要切实加强农村改革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农村干部群众的创业创新实践,坚持科学规划、加强指导,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发挥好先进典型探索创新的试验作用、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以点带面的示

3、范作用、总结推广的辐射作用。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做好农村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整体突破。 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深化“先锋工程”建设,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制度。大力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心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水

4、平。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广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制度。大力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心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广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要不断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到问题多、矛盾多、难题多的乡村和欠发达地区乡村进行调研。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治、改革相结合,推动惩治和预防

5、腐败体系在农村的建立和完善,配好配强乡镇专职纪检干部,以乡镇机关、基层站所和村级组织为重点,“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全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开拓奋进,不懈努力,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谱写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近段时间以来,无论报纸、网上、新闻各种信息媒介中都可以看到到中国共产党正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是一名靠近党组织的学生。作为当

6、代的大学生有责任学好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与我们紧密相连的。因此,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了一件必要的,很有意义的事。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

7、重大的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一精辟概括的一点体会: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学生要明白学校是自我发展的场所,是学习知识,锻炼自己,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地方。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要明确

8、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退缩没有出路,落后等于死亡。我们应该准确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在老师和有经验同学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为自己大学阶段和长远发展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并照其执行。我们应把有限的精力投身于无限的学习生活中,面对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考研、考公务员、求职还是留学,等等,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要逃避,直面人生。二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要善待自己、爱护自己,不能以不爱惜身体、不关注心灵为代价一味追求自身的快速发展;要关注自己心灵,培育健康心态

9、,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以增强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然,关注自我,善待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它是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的前提。这要求我们在善待、爱护自己的同时更要善待、爱护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人格和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的自身成长应该是在有利于自身的同时也能为他人的成长发展提供机会、带来幸福、树立榜样,至少不应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基础之上。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筹,是某划。顾,是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这一点我作为一个学生还不能治国理政。但,这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要坚持的方

10、针政策。比如我们学习的各科不能偏科,各科要全面发展。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四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应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锻造坚强过硬心理品质以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考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到身心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相协调,妥善解决相处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为自身发展

11、提供良好环境。做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应该做到坚定理想、直面现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充分利用社会进步带来的大好机遇发展自己,同时也要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民生建设的调研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今年以来,省委、市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民生建设的政策意见。民生建设

12、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保障。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民生建设尤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一、*市农村民生建设现状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农村民生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农村民生保障机制,农村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层次进一步提升。我市以重点实施四项工程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一是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为切实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20xx年我市启动了“乡村康庄工程”,到20xx年底,我市累计建成通村

13、公路2143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通村公路 “三百”目标。从20xx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第二轮乡村康庄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和城乡公交网络化。目前,我市班车通村率达到90%以上,其中市六区基本实现城乡客运公交化,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二是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为改善农民饮用水问题,我市于20xx年启动农民饮用水工程,计划到20xx年全市95%以上农民饮用水质达到国家农村饮用水标准。目前全市农民饮用水工程阶段性目标提前实现,农民饮水困难基本解决,农村自来水受益率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从20xx年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以来,截至20xx年

14、底全市累计有20xx个村启动村庄整治建设,占全部行政村总数的76%,建成示范村222个,环境整治合格村1517个,全市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环境整治任务。四是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从20xx年开始,我市全面开展以河道整治为主的水环境建设,到20xx年已建成1000公里的清水河道,3000多公里的内河河道得到不同程度的疏浚,农村水环境和水体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在全市农村全面推广实施。20xx年启动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并完成了54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试点,在今年成功申请世行贷款的基础上,该工程项目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不

15、断加大。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注重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社会事业等公共产品需求。一是农村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我市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整体规划,不断缩小“数字鸿沟”。目前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乡村,实现宽带进村、进家庭。20xx年农村电气化改造建设全面展开,也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农村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大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完成12万平方米的校舍改造任务。从20xx年起,在全市城乡实施免学杂费义务教育,江北

16、、鄞州等地对义务教育段学生实行免课本费、作业本费,部分县(市)区还将免费教育拓宽到高中段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农村教育保障水平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农村教育公平健康发展。三是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展开。作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试点地区,我市积极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下农村活动,率先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村落文化和“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环境明显改善,不断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市高度重视改善农村卫生服务薄弱环节,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全市123家乡镇卫生院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目前全市农村“十五分钟

17、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85%,农民免费体检及建档率为84.6%,农民看病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我市自1998年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把农村社会保障作为农村民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为核心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实施,实现被征地人员“即征即保”,全市参保人员累计达到52.1万人,已有32.95万人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月平均待遇提高到370元,全市还有16.6万名被征地人员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巩固和完善农村低保制

18、度,做到“应保尽保”,20xx年共扶持农村低保对象44357户59666人,月人均补差108.68元,超过全国城市每月人均补差水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250人,集中供养率为9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展顺利,农民参保人数达到370万人,参保率达96%,人均筹资额达到175元以上,住院有效费用补偿水平达到35%以上,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20以上。20xx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在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基本养老制度的全覆盖,为实现农民老有所养跨出了关键一步。 (四)农民培训就业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五年来,共培

19、训农民121.7万人次,其中转移技能培训37.1万人次,受训后转移就业28.2万人,转移率达70%以上。二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服务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力推介服务平台,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五)重视欠发达地区农村民生事业发展。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出台专项政策措施,加快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推行“一户一策一帮扶”机制,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帮扶力度。二是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五年来累计完成下山移民11319户32812人,40%左右的山区农民在城镇就业,下山

20、移民的民生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六)稳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一是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我市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环境和机制,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51元,同比增长13.6%,连续4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并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xx年的2.29:1缩小到20xx年的2.22:1,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民生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合理引导农民消费。通过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升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

21、,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减少农民公共产品购买支出,消除农民生活消费的后顾之忧。近年来,我市逐步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检测控制,积极开展农村市场打假和消费者维权专项活动,实施“百乡超市、千村示范店”工程,优化农村商品流通和消费环境,增强农民消费的动力和欲望,促进农民放心消费、方便消费。三是营造农村安定的社会环境。加快农村公平正义事业发展,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实现农村社会公正,增强农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全面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调处农村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有效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市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体形势良好,农民安全感指数和生活

22、整体满意度较高。20xx年我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度已达83.2%,比全省、全国分别高出15.1和43.3个百分点。 二、*市农村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村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农村民生建设的认识困境。近年来,民生建设逐步进入党和国家主流政策层面,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建设,但同时存在对农村民生建设认识滞后的现象。一是主体意识不强。世界现代化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发展并不可能自动提升民生质量,民生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强力推进。受传统政绩观的影响,一些地区和部门承袭经济至上主义思想,对gdp有着强烈的选择性偏好。相对而言,农村民

23、生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难度大,属于隐性政绩,因此在某些政府层面对于农村民生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对农村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当前我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仍有部分干部缺乏使命感和全局意识,把民生建设仅仅看成是应景的时髦政治话语。三是对农村民生建设概念认识模糊。民生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工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理论创新。一些地区和部门对于什么是农村民生建设、如何开展民生建设还缺乏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 (二)农村民生建设供给不足。总体而言,目前我市农村民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民生建设层次较低,农村民生建设供需矛盾突出。一是供给总量不

24、足,表现为历史欠账太多,农村民生建设基础不牢,公共服务缺位。二是供需结构性矛盾,农村民生建设与农民多元化、多层次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农村民生建设不平衡性。从全市农村民生建设的现状不难看出,农村民生建设差异较大,存在不平衡性。一是民生建设的城乡差异。尽管近年来我市对农村民生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是民生建设的城乡二元体制没有根本打破,民生建设资金主要投向城市、民生优势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二是农村民生建设的区域不平衡性。受各地财力状况和政策结构的影响,我市农村民生建设的区域差异较大,市辖区和北部地区明显好于南三县。 (四)农村民生建设的制度性约束。一是农村民生建设缺

25、乏长效机制。尽管市委、市政府提出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但是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政策执行随意性大,财政对农村民生建设投入不稳定。二是农村民生建设协同性差。目前我市农村民生建设往往是单兵推进,各个项目之间、职能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缺少配合和一体化考虑。 三、加快*市农村民生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民生建设理念。政府是民生建设的主体,因此政府要充分认识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升执政理念和水平,着力保障和完善民生,使民生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和现代化发展的终极目的。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以促进社会公正作为民生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普遍增进公众福祉。

26、其次,在民生内涵上,要树立大民生概念。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民生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它既是指民众的生计状态,又指民众的生计权利;既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又指社会福利的提升、民众的发展能力和社会机会。同时民生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稳定等涉及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在民生概念的外延上,要树立全民民生概念。农村是民生建设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要正视民生建设的城乡差距,把农村民生建设作为今后民生建设的重点,提升农村民生水平,逐步实现真正意义的全民民生。第四,要认识到农村民生建设的复杂性。受各种因素制约,民生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各级政府要克服消

27、极畏难情绪,在民生建设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民生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因此要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民生问题,把经济发展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步推进民生建设。一是要完善市场机制,整合和盘活各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掘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潜力。政府要抓住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利时机,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强化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二是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依托各地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三是按照“稳定一产、发展二产、提升三产”的要求,推进农村产业重组和产业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发展现代

28、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功能,促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三是要实施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培育新型农村经济主体,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三)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对于农民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民生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是要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要巩固发展第一产业,稳定提高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水平。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同时,加大政府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努力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二是实施农民增收分类计划,提高不同类型农户增收效率。在保持

29、中高收入农户收入水平稳定增长的同时,要重点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改变低收入农户收入不稳定性,努力缩小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三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增加初次分配环节中的劳动者收入比重,建立向中低收入阶层倾斜的社会调剂机制。 (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要以农村民生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要在巩固完善现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向城镇过渡衔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构筑全面的民生安全网。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农

30、民基本生存权利,夯实农村民生建设的基础。三是要高度重视农民就业问题,真正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培训就业市场,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四是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改革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体制,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五)优化农村民生建设环境。首先是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农村民生建设的政策体系,明确农村民生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营造有利于农村民生建设的制度环境。其次是要根据民生建设的优先序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我市农村民生建设的先后顺序,有序提升农村民生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第三是要立足于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普遍增进全体社会公众的生存权利、社会福利和发展权利,有效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公众的价值认同,营造有利于农村民生建设的社会心理环境。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