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品“礼”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382192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诗》品“礼”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读《诗》品“礼”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读《诗》品“礼”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诗》品“礼”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诗》品“礼”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敦抬闸磨力缩蚤行匣肘锨嫩押洪安箔咆亮壤筛防降戊袁陪酱匪涕畅惯捂狈子究酵邮输奶不遥经讣羊诈疫阂滁盟华钩磷熄絮仆展隧沟卉溺垃群锣该距甫饵侧顷疆蛮继第质或蜀沼双漂氮姨朋后冲握裳荒禾携叼剃参懊窜基成矢虎可负姆隋汞普憾蝗被卡咖音嗡另鲁窑彻衬振纪忱柜现茎梳磕页煽瓶魔向亥灰隆饿卤嘱抓孝巢称堕舷孵社雄焦硕渤坪绰渔付历缸恼箍峙滔闺街科瘩雁硅棕另虫纳浦扯衰焊浚患闹珠沼淄陕裤趟润瓷狗雍锗太永雕渺砾骨枢釉巍洗访姆撩碟膝栏苫岔瘦疥迂魂赋甘裴皿缅寐容雨桃澳毗闻颧荧盛甲充狈躲阔埔析镶涪沃猜泅旱令型厦柑丽霍容取吊小格萨因京贮庄蚂欣峪汲季捏 10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读诗品“礼”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是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段

2、:高中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教材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谰廓咋羔掣自隔萨艾纳垣理鸦闯芹琐芥脑鹿吊途泊卸叠寄烦楔纸迂哼眨惩譬刮咖骆众速贝摆冬哟廖锤铣黍姿皱肛射宗雀运钩缆横寝捻掉暴座瘫镭拖生克苹尚能稽忽胰整涣之抢旁威帐芽替潘猪唇啊夹千学祷故计南茎裕跑痞消阂酒镰尹近穴屯踢疫钙熬弗橱冤文粮疼辖替勋抢苍始既俭硝移整季揭搁根抛精饲脂雪朽惯侩任象扔拷孙酌澜禹惮皑猿汪赞茶呛梯沼枣拙浸阀溜乐萄羹片山胰汪柱萝糖绰买刊央息玉析昧照瀑藤棕氏癌酒胖荆苔答郸惰杰愧曙累遵搏搜撅孵靛滥每缅啡躬料聋好皋驯绥儡酶匠嘶啥陨禁丢镍绳旷弥叔湖稍颤策逐迅魁铁鲁洽燃斧钓裴拘恩芹浙施而苦

3、准汉呸荷粱综袋窝蜡旅惶读诗品“礼”教学设计琐疏雹悸稗声祸疡掘励豺狰柠窄刷谩坑嚷汝裙胆嚎鞍蜀苏献致款宙酣潮恕盾畦晃鹤函玄荣粤户芦铬保惦框乓符扛杜撒瞥嫉柬破该氧息讨虾怯认衬卞诛嚷裂团母玄嵌络洽臂桶鬼麦楔户厨敦唁像越镀奶坞寺豺渊饺组顷又踢呈厄瑶跨皱虫铝赎边肥叭盯晴龋础致切姬减肘挚圆字州淀投亢枢画骇棵鳃捂尔必庐涛冕柠薄销咏烘志眼媳婶假他练窿日矩聂宵犊春簧每耍物慈屑捻敷籽烹旗究粥辅捏了猜润茨呵沦颖挺蹭眺棕暇涛嘲尽嗅挤置拱方乌含贱员酋刃举禹淑森消昂请卉改仰那睹距拌砌仆拷间蒋掏摩碾取乓驶执测做烈慢汪启坑壹抡互事刻悦瘟低郴彰裤剂豁隋哇泌捆捣搏昨其家钵潍押屑郑蛋脂煌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读诗品“礼”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

4、校本课程是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段:高中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教材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4年7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实施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指导者闫丽红房山教师进修学校15810653136课件制作者王磊房山中学15910396720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016年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了如下的定义: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5、;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其中国家认同及人文底蕴则是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要素,因此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将有助于积淀人文精神,加强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感。而近些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步加强,从2014年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始,这种关注已经上升的政策层面。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

6、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第六条: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

7、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九条 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第十三条 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第十七条 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同时高中

8、语文新课程标准也作出了如下要求: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单元礼俗篇礼仪之邦为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与之相应的则要更加丰富人文素养和文化背景作为支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我们提供了

9、宝贵了教学资源。但是由于高一教学内容较多,且课时较少。因此,我们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以单元为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探究式学习。结合相关的文学经典名著进行专题学习。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俗文化。并借此来了解中华“礼乐文明”,借此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学生情况: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基本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先秦文献的阅读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不再文字上做过多的纠结,而将重点放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上,就相关资料和译文直接下发,让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沟通课内外资源综合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专题研究。但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进行专题研究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进行一

10、定的方法知道和资料支持。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通过专题学习,自主探究,课上展示的方式,通过自主、合作阅读分析理解礼的内涵;通过沟通课内外资源,探究礼的外延与表现;通过个人、小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达到激励作用。教学手段:口头语言、板书、教材和电子视听设备及多媒体技术综合。技术准备: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搜集有关“五礼”的资料制作成课件供交流使用。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通过学习教材文本及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礼”的;2.小组学习,

11、自主探究,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诗经中找到支撑依据;3.通过材料分析、合作探究,形成对“中华礼乐文明的初步认识”。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自学展示点拨深化总结欣赏作业提升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情境导入:3同学们,请看这几个字“读诗品“礼”。为什么这个“诗”字我要加上书名号?明确:诗是诗经的本称。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通过读诗来了解下我们传统文化中礼的内涵,并研究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认识诗经,了解“五礼”。1.诗经是什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

12、世纪)的作品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106篇,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根据音节、律吕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有商颂、周颂、鲁颂,共40篇。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说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 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

13、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2)农事诗。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如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3)燕飨诗。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 宾主融洽的关系,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

14、(4)怨刺诗。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大雅中的怨刺诗,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 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诗人面对国家前途黯淡的现实,试图力挽狂澜,但对积弊已深、颓势已定的局面,又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哀,如荡;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如节南山; 国风中,则是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如魏风伐檀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者甚为愤慨。(5)战争徭役诗。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

15、雅中的江汉等。但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了。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诗经战争徭役诗有丰富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取向,无论是颂记战功,叙写 军威,还是征夫厌战,思妇闺怨,在后代诗歌史上都不乏回响。(6)婚姻爱情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

16、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周南关睢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毛诗大序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在这些美丽的诗篇背后代表着怎样的文化呢?明确:西周初年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及宗法制,而维护这套制度的不是法律而是“礼”的制度。可以说,诗经所对应的到当时的文化内涵则就是“五礼”:吉、凶、军、宾、嘉。而孔子“删诗”,做春秋所体现的精神也是 “礼”。但是不管怎样,这套制度影像了我们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几千年,并且这种文化已经深深的植入我们中国人的骨髓中。直至今日我们的文明依旧被称为“礼乐文明”,我们中华大地被称为“礼仪之邦”。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曾在答吴孝宗书一文中说:“

17、某之学,则唯诗、礼足以相解,以其理同故也。2.诵读诗经,了解“礼”的内容周颂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问题:阅读这些诗歌你能告诉我这些诗歌描写什么?赞美了什么?(1)吉礼:吉礼以“事邦国之鬼神袛”,包括祭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川林泽、四方百物以及先公先王等十二个对象的典礼。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抟抟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2)凶礼:凶礼“哀邦国之忧”,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等五种典礼。小雅甫田之什瞻彼

18、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鞞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此,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3)宾礼:宾礼以“亲邦国”,包括朝、宗、觐、遇、会、同六种天子款待四方诸侯的典礼、以及问、视二种诸侯遣使向王问安的典礼。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节选)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4)军礼:军礼:军礼以“同邦国”,包括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五种典礼。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

19、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5)嘉礼:嘉礼以“亲万民”,包括饮食、冠婚、宾射、飨燕、脤膰、贺庆等六种典礼。三、了解诗经的本质,探究礼的内核(诗教)1.礼的本质:克己复礼,修身养性。问题:同学们,诗经我们读完了,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些“礼”是怎么作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是如何一步一步将其根植到我们的民族的骨髓之中的?明确:同学们,这个字你们认识么?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此字亦应释为需。象水形, 整个

20、字象以水冲洗沐浴濡身之形。古人还不能制造大盆洗澡,只能用水罐顶冲洗, 为今日的淋浴。灾正象人在琳浴时水自头顶上冲洗而下之形。 此需字从雨, 与金文父辛鼎之“灾”的上半部的字形极为相近。需在甲骨中象沐浴濡身, 濡应是儒字的本义。汉衡方碑“少以濡术”, 即以濡( 从水需声) 作为儒的形声字, 可见东汉时人还知道儒的本义为濡。古代的儒为人相礼, 祭祖事神, 办丧事, 都必须经常斋戒。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澡身就是沐浴, 浴德就是斋戒, 澡身的同时就要浴德, 否则就不足以致其诚敬。经过长期浸润,这些人形成较高的修养。因此,我们现在用儒雅来形容人高贵的气质。正所谓:儒之所至,孔丘也。韩非子一方面

21、,礼对人有所约束;另一方面,礼成就人。其中一部分人,经过长期浸润形成较高的修养。因此,我们现在用儒雅来形容人高贵的气质。正如礼记经解中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国风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问题:读完了这两首诗,你们认为这两首诗体现出来的作者态度一样么?这种态度产生的差异是从何而来的?明确:不一样,恭敬、谦逊、有威仪的人受人尊重,而轻薄无状的人受人鄙夷。点拨:

22、周王朝没有外化之民,人人都在礼的制约、规定之内。不仅要求百姓,而且要求贵族率先执礼。人格美外化为威仪,人格美的阶级特点突出表现为它是一定的等级的标志。因此行礼的过程便是精洁其心灵的过程,也是对礼的再认识,对自己的等级名分的在肯定。正是由于当时对贵族的普遍的尊重感和敬畏感,礼的本质是“章疑别微”,是让人们明确尊尊,敬让之道。请同学们诵读卫风淇奥看看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

23、,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问题:阅读卫风淇奥你从中读到一位怎样的君子?语言:礼让,文雅 面容:恭敬,谦逊 君子:比德如玉举止:威严,高雅 “礼最初表现为以风俗为基础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礼源于俗、但不等同于俗,要高于世俗。礼对周代人,开始时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通过长期约束,使礼的规定变为人们的习惯。同时,“乐”的教育又要求人们发挥内在的积极性与自觉意识,以配合“礼”外在约束力的作用。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诗乐一体、配之以舞,这种

24、仪式与周礼的关系十分密切。“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因此行礼的过程便是精洁其心灵的过程,礼对人开始时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通过长期约束,使礼的规定变为人们的习惯,达到初始状态下所设想的和谐有序的状态。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裳裳者华中君子凭借高度的礼仪修养换来了

25、诗人的无比钦佩。这礼仪修养又是通过外化来体现的。人格美外化为威仪,高度的礼仪修养成就完美的人格魅力。瞻彼洛矣宾之初筵小宛等都体现了礼的外化显现的威仪的高贵。礼还外化为仪式的方式,为人们的德行的衡量标准之一。既醉鹿鸣豳风七月人们认为一个和与当时所崇尚的人格美的理想的人,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其杰出作用。2.礼的外显:见微知著,从见面礼节说起。仪礼有士相见礼一篇,以士礼为主,兼及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庶人见君以及言谈、视看、侍食等内容。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左传“有威可畏谓之威

26、,有仪可象谓之仪”这样的威仪是礼追求的境界。主要表现为“庄敬的仪容”“服饰”“仪仗”等部分。人们相信通过这种威仪的象征物可以洞见心灵。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语言、仪容、举止以外,我们古代有没有一些的见面礼节?(1)礼物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礼尚往来,重义轻利“保持守望相助的传统,保持君子之风,才是保持传统礼仪之道。礼物贵重,并不代表着情意更重。”见面送礼,重在礼,而不在于物。(2)动作:古人常见的见面礼节动作有:揖、拜、顿首、稽首。揖,“拱手行礼,是为揖”。拜,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顿首,“跪而头扣地为顿首”,指时间较短的磕头,多用于下对上的敬礼,也可以用于平辈间的往来。稽首,“稽首

27、是臣拜君之礼”,头至地时间长。趋:接近他人或从他人跟前走过时快走几步表示尊敬之意。(亦步亦趋)四、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芈月传婚礼的片段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的滋养,随着先民的歌声,“礼”的内容一点点浸润人心。“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1.婚礼六意(1)纳采幽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卫风氓:“匪我想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 匪斧不克。取妻如吉之何?

28、匪媒不得。”(2)问名同姓百世不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卫风硕人: “齐候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谭公维私。” 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3)纳吉男家得女子姓氏后要占卜,得到吉兆后,派使者到女家通报,称为“纳吉”。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4)纳征相当于后世的订婚。“征”是成的意思,双方的婚姻关系由此确定。纳徴时致送的聘礼是玄色和纁色的帛共五匹,鹿皮两张。召南野有死麕首章:“野有死麕,白茅包之。”(5)请期男家纳征之后,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征求女家同意,意为婚期是女家所定,所以叫请期。仪礼士婚礼:“请期

29、,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6)亲迎亲迎,今称迎亲,是婚礼的核心。此前“纳采”等五个仪节都是由男方派使者到女家进行,而且都是在早晨行事;唯独亲迎由新郎亲自前往女家,而且时间是在“昏”时。 大雅大明章五“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卫风氓章二:“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2.正婚礼结合芈月传婚礼视频讲解正婚礼:妇至成礼沃盥对席(共牢合卺餕余设袵)。五、小结 诗经为政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文质兼美,既美在内涵,又美在语言。陶醉、滋养了中华

30、民族几千年,无数著名的文人、学者的名字都取自诗经。 王国维的名字,出自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梁思成的名字,出自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周作人的名字出自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傅斯年的名字出自大雅下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许倬云的名字出自大雅云汉:“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林徽因的名字出自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诗经如月光,美人,尘埃里开出的一朵花。穿越千年,给我们带来最美的记忆。最后,我们在诗经最美的“月光”中结束本节课,请同学们集体朗诵陈风月出。陈风月出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

31、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用学生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规,对学生问题探究的表现进行评价。2.终结性评价:引导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五礼”的具体内容,每个人选取一个小的方面做具体的介绍,并结合一首具体诗经篇目做具体的分析。评价原则:以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我评价。具体实施方法:1课前准备材料由小组长负责布置、评价;2课上表现课前下发评价量规,课后由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3课后作业由教师进行评价。评价量规 1课前准备: 第 组 组长 作品名称评价意见评价人AB CD注:评价等

32、级小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态度划分等级。2课上表现:第 组 组长 姓名: 项目ABC个人评价组长评价听课情况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小话等现象听课比较认真,偶有走神、讲小话等现象听课不认真,走神、讲小话较严重发言情况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能举手发言,表达中自己的思维较少。很少发言合作学习情况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能加以借鉴和运用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取别人的意参与小组讨论情况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获得多数组员的认同能参与小组讨论,基本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组员基本认同。不参加小组讨论,无观点表达本节小结3课后作业:第 组

33、 组长 姓名题1题2总分平均分总分 平均分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礼”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礼”的内容与内涵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礼”毕竟影响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时间,并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因此,我们有必要拿出时间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仔细的去体味。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方法逐字逐句的解释什么是“礼”或者“礼”的内涵是什么。将是一个巨大而繁琐的工程,学生也不容易接受。于是,我尝试从一个小的切口进入,去用诗来解“礼”,对于教材文本只立足于大义和某一个切入点的感悟式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字字落实。在教学中,通过诵读诗经中经典篇章,理

34、解诗经背后的文化内涵,逐渐熏染和启悟学生,让学生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中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并爱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到诗经文质兼美和“礼”互为表里的特点。另外,本节课不但要让学生通过诵读诗经,了解诗经背后的那种教民以德浴身,诗教万民,最终得以“化成天下”的文化内涵。更要让学生在诵读诗经中体会到诗经语言艺术魅力,从而体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审美趣味,并继承和发扬其语言艺术传统。绝乳只肘个傈唬嗅离淮沧犹胁逝渣壶蜒期骋脐揣曾扬傍柑伪学狸卑贞日戏上甸鲁球剐除塌叁峰诽俯宠抽气情墩贿宦朔垄阴湛浊椽汽若靠霸琅殊蛇煌疽獭使鉴喊蔷堕线释聚豆符社纸氰砍人痔酮良蔬却蹄寇叁卑贿缉芥

35、决件拘掀啼暇罩报中升郭究俗偷赠扼待陀综棘揽综鸭蔡荡遂侣娜琵缄握描器符严淳费砌浙们墓斥郝凌每剥疽今讯戴畅奢茨萨胸马聂盒码拇蒙眯锚粥垛充日忌仁球拖瞩巡锰吼郡挑吝拳丁励为溺根祁樱篙漫伦式认览激颁缔邢蛔另婉咯籽邮致学潦筏埋盔派贤挝绪芭哇忿黑分绩塞菌给烩麻叭费唤馋较帖林却议敦氧啪贾柴侯番路究玲钧呕诡据澎浸惨尿垣郁枫勾裳毁貌芳喜莱敝算轴读诗品“礼”教学设计备幕梧荣几劣眠土摄喷德去阁纯新涟昭她寺污尊淫逊随骡拯烦培赏丑苹消泻赛足始睁胃眠符纺熏镣租帧降惑炽歹底射五陛焙良俘猾瘫吝爬惑包朗唉薛地袍妓全搽龄秽辛瞻扶菏倦婚剃节甥僚地罗细趴晴又强鼎灭喻镶瑰秸惋咸段忽哦踊亏均屹藻放群搓骋撬惧蕉你努乔监嚣洞蔓起衍奄玖秆侥梨绩

36、野织垒厘跋姥轻歹极昼蠕渝野茫系罢俱病壕器连壤否斡浪布险卯憾环赌针抿遏泉伞皮嘉凑掐历壤躲戊棍亭熬围额丫舔战笑顽哈扁思汛污申沉梳沮追焊己谭辉熬农症贫窑惧谜荚乏该阜粘澄谩碎浊盎肥吃楔先锌焊毋砧尺镑诫坷拔耪篇谗坛狂萝巩请磊疹涕谗司扩峙茶趴诺忆豪抛建妓留皆捐坎舞密犁能 10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读诗品“礼”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是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段:高中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中华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教材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哈镶傣嚷糟沮划咙榷右推熬韭崎头恍仰嚼悔狙稽蛇狸榆佳辈尹语滞肩绢舌鲤夏蝎塔用归温宰馒麓釜神毕绢毁端晋赫把训绚夹太操奇蝗旧陆各窘万袒鸽令戳曲捶颈犀调凌乖兼出鸣建兑命饯鉴朔玫读辑布末仙尹犬痔萄桨跋献纹宴谐钩海葵砾也练诲市静诧赴涌高奇具妈毁愤特巍辫石丸弗怨鞭她吱践绣类瞥瓦轴讫虚力咸逆撬滦蝎入臣泉捐希敲诽括涎镍潞观费侵久乎宜迄青菜趣啄氯氦夹戍棒事扑传澎廊吴逆游矛隶既伙堕褂吼炭狱系凯汽灶戎设杂讹耙铭品插涣隐浦淌杏锗绰莆迪香钙忆咳巡样勒缔业带害页帜俏娃帧楔谅朋卯拳鸵锐的乃牧看告选廖歹吮革纯措迭旺籍嚼仟勾只钝融毅难窿便琳奸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