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26638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如何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如何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如何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如何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如何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如何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的前哨和“耳、目”,它的主 要功能是技术支持、技术监督、技术服务职能。可以这样说,没有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将是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键词:环境保护;监测;对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领域不 断扩大,任务不断加重,竞争不断加强。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环境污染呈现出越来 越多新的特点,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逐渐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环境监测工作而临新的挑 战,要克服方方面面的不足,形势是严峻的,改革的任务艰巨而迫切。为此,探讨和研究如 何做好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必将成

2、为环境管理现代化的有力保障。1环境污染的问题1.1环境监测技术与环境管理发展不够协调。随着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我国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生态破坏的范围在 扩大,程度在加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控制和减缓污染加剧,国家不断完善各项环保法规和环境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环境管理 制度的相对超前和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相对滞后,形成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同落后的监测技术 支持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此管理制度的实施。1. 2环境监测项目和领域不够广泛和深入。常规监测的领域只有环境水质、环境空气、噪声等,且项目较少,监测技术以及配套仪 器设备尚有许多不足。生物、

3、上壤、固体废弃物、放射性以及各种污染源监测仅处于起步阶 段。因此,难以全面掌握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为全而实施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 监督管理提供的技术支持不够。1. 3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现有的方法大体可以满足常规环境质量监测和部分污染源监测工作,但对环境和污染调 查,全面的污染源监测,以及应急事故的处理,就显得很不够。从方法现状来看,水气监测 多于土壤、生物、固体废弃物等监测的分析方法:无机物多于有机物的分析方法,有机污染 物的监测方法缺口很大,对有机污染物环境污染的情况不清,制定的控制标准甚少,不能适 应环境保护的需要: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好于污染源的监测方法,尤其是废气监测方法很薄

4、 弱。此外,在现有标准方法中,废气监测分析基本处于空白状态。L4环境标准物质缺口很大。现有的标准物质品种很少,尤其是气体、生物、有机物、有毒有害物标样十分缺乏。标 准物质是量值传递和质量保证的物质基础。由于短缺而使许多监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及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都受到严重制约。1. 5监测信息管理和开发应用存在诸多问题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信息各行其道;污染源信息从数据采集、传输到编报,只是初步 形成基础,困难很多,整体目标尚不清晰。综合研究环境质量信息和污染源信息,进一步提 高编报水平,是一个需要着力研究的大问题。2.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应采取的措施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大厦

5、就会垮掉。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 新特点,环境监测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先U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为探索环保新道路 提供有力保障。2.1 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 2010年,我国80%的县级环境监测站要达到建设标准”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环境应急监测 能力建设,搞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储备,以项目实施带动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 术设备水平。推进监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构筑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环境 监测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

6、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研究,加快监测仪器的国 产化,做好仪器设备选型,制定科学的装备配置计划,选择适合实际工作的仪器装备。修订、 扩充、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特别是土壤、农作物、生物等要素的监测分析方法,实 验室深度分析和应急监测等急需的分析方法标准。创新监测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群众需求和 管理的需要,大胆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全而客观科学的监测综合评价方法与体系。为此,要 按照国家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2. 2监测手段现代化加强污染源成套监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着力解决制约污染源监测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如污水测流和采样技术、烟尘烟气和废气的采样

7、分析技术等等。有计划地研制一批便携式简 易快速现场监测仪器。2. 3重点强化监测现场质量管理为确保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代表性、提高现场环境监测的规范性,环境监测站负责人要 带领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监测方法以及技术规范,特别是要重视锻炼人员操作技能,使其了 解不同行业的环境监测现场的区别,提升现场监测能力。现场的每一名监测人员还要了解工 作目的与要求,熟悉所监测的环境与点位布设,弄清楚监测的方法以及保存样品的要求,从 而充分准备现场监测设备,保证按照标准监测方法在检定期限内实施规范操作,并第一时间 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在现场环境监测的每一个工作环行都融入质量管理。在开展环境监测现 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时还

8、要按照监测的内容进一步明确检查依据、监督依据,科学制定详细的 工作方案,提供有完整信息与数据的检查记录:监督检查人员也要了解环境监测现场的工作 要求,熟悉方案内容,清楚掌握监测步骤与方法,记录好监测现场的情况,并及时汇总,反 馈检查结果,最大限度发挥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在数据质量提高方面的关键作用。2. 4加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督监测是环境监测站的基础工作,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环境质量 和污染源监督监测,涉及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固废、辐射等环境要素及各类污染源, 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今后应在省站的指导下,积极拓展对土壤、微生物、 挥发性和半挥

9、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发展在线监测能力,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质量报告,提 高为政府部门服务的主动性和及时性。结语:总之,我国环境监测事业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世纪之初,观念要更新。发展我国高 科技、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智能化一一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适 应形势,顺应潮流,推动整个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地向前发展,保护人类健康及其赖以生存的 自然环境。参考文献1刘建国,刘文清,魏庆农.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1, (02).2黄金民.环境监测发展方向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03, (03).3徐建华,范会权,邢惠芹.环境监测分析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初探J.山东环境,2003, (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