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8276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国民党的“制宪”;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国民主同盟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国民政府的垮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理解:通过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运用:通过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和各事件横向联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2、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和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的决裂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重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及人民民主运动 【教学过程】 导课:早在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就曾说:“从前有人说过一句话,说是有饭大家吃。我想这可以比喻新民主主义。既然有饭大家吃,就不能由一党一派一阶级来专政。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宪政是民所共有?还是少数人所得而私?中国面临光明与黑暗、独裁与民主两种道路的选择。由此导入新课。 第4课抗战

3、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 为首的 阵营日益强大,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战”后,德、日、意法西斯战败,英、法受到严重削弱, 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开始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是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3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特别是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强烈,而且最关键的是此时国民党尚未完成 的准备,因此蒋介石采取了“ ”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 蒋介石 电邀 的意图是:如果毛泽东不

4、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 军令统一 、 政令统一 的目的。 2、重庆谈判 为了尽力争取 ,揭露美蒋反动派 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提出“ 、 、 ”三大口号,同意到重庆举行谈判。 1945年8月底,毛泽东挟 弥天大勇 ,毅然赴邀,抵渝谈判。毛泽东此行,震动国内外。他在重庆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华西晚报说: 毛泽东的到来,是民主中国的曙光。 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诚意和

5、极大的努力。 经过几十天的谈判,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双十协定 。教材列举了它的四项内容。谈判斗争的焦点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对此,共产党方面作了重大让步,例如主动让出一些解放区、缩编人民军队等,尽管这样,国民党始终不肯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终未能达成协议。 重庆谈判的主要成果是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这样,再要发动内战者,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了。 共产党不要和平 的谣言不攻自破,共产党在国统区以及民主党派、社会贤达中的影响扩大了,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的历史紧要关头,中

6、国共产党在谈判桌上赢得了重大的胜利。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可以说顺应了民心,得到人民群众最热烈而真诚的拥护,这是推翻蒋介石反革命统治,建立新中国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3、 政协会议 按照 双十协定 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列出教材五项内容),又一次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政协决议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和民主党派的意愿,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但不久,国民党当局制造了“校场口血案”,又很快撕毁政协决议,挑起内战,和平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努力化为泡影。 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 国民党的“制宪” 19

7、46年夏同年秋蒋军占领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被 胜利 冲昏头脑的蒋介石,下令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 国民大会 ,并制定了宪法,即中华民国宪法。所以这次大会又称为 制宪国大 。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已达成的协议,国民大会应当在全面停止内战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开。现在国民党违反这些协议而一手包办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故这次国民大会也被称为伪 国大 ,它所制定的 宪法 是伪 宪法 。伪 宪法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统治的国家制度,是一部封建买办法西斯宪法。中国共产党和一些民主党派坚决反对,拒绝参加会议,不承认伪 宪法 。全国人民也一致谴责和抵制。蒋介石陷入了空前

8、孤立的境地,国共和谈的大门业已关闭。 2。 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内战爆发前后,人民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蒋介石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政策,在昆明、重庆、上海等地,制造了一系列血案,其中主要有:“一二?一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 “五?二?”血案等。面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中国人民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具体情况略 注意四点:一是“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战场上军事反蒋而言,是另一种斗争手段;二是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三是爱国学生为中坚力量;四是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

9、争。 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决议,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系列血案,使大多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逐渐放弃了“中间路线”,日益支持人民革命,积极进行反对独裁统治和内战的斗争。但他们的斗争却遭到蒋介石集团的迫害和镇压。 1947年5月,中央社发表文章,诬蔑民主同盟、民建、民进等党派, 均系中共意志而行 ,已成为 暴乱工具 。这是打击民主党派的信号。随后便拿 第三大党 民盟开刀。11月,国民政府以所谓 勾结共匪,参加叛乱 的罪名,宣布民盟为 非法团体 ,强令解散。其他民主党派也被迫转入地下。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更加暴露无遗。 在中国共产党统一

10、战线政策的影响和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胜利鼓舞下,民主党派和民主人(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士,逐步认识了美蒋的反动面目,又重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反对美蒋反动派的活动。1948年1月,沈钧儒等人在香港召开民盟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重建民盟总部,恢复活动。总部宣布要 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为实现民主、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表示要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并肩战斗。民盟走上了新的光明大道。从此民主党派同国民党反动派(即蒋介石集团)决裂了。 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国民政府的垮台 1949年4月21日在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

11、订国内和平协定后,毛泽东、朱德向全军发布渡江命令。从4月20日晚20时起,人民解放军迎着敌人的炮火,横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渡江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中南和西北、西南进军,扫荡残敌。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上半年,在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取得辉煌胜利时,毛泽东曾致电李济琛、沈钧儒,认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时机已经成熟,并提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决定。在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进行准备的基础上,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大会,是一次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的大会。大会

12、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 中国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文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并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国旗及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100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

13、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它标志着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建立,使中国历史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本课小结】 蒋介石为实现其独裁统治发动了全面内战,又违背政协决议召开“制宪国大”,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为维护独裁,蒋介石集团镇压民主运动,迫害民主党派。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强烈义愤,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赞成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民主运动的发展,支持了解放战争。蒋介石集团的腐朽独裁,说明了蒋介石集团已丧失民心,揭示了它的统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之必然规律。这些都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

14、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高中历史教案英国宪章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1832年改革;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影响;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理解:理解英国宪章运动工人要求普选权目标的基本实现,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运用: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过程、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阅读理解 概括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过程、影响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难点】 重点:1832年改革、英国的宪章运动 难点:

15、英国宪章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问题研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意把英国宪章运动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讲述,借此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教学过程】 (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导课:大家都知道: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少年来在这个以实行“议会民主”而闻名的国家里,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才有选举权,广大工人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那么英国广大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是如

16、何提出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一、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5)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1832年的议会改革 11.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杜绝了回复到君主专制时代的可能。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变动,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所把持,而真正能够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可举教材的有关数据加

17、以说明。)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取得相应政治的统治地位。1832年他们利用全国工人、农民运动高涨的形势,迫使英国议会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法案规定降低选举资格,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这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他们的政?我 蟮玫铰 悖 巧狭送持蔚匚弧,私准对谝榛岣母镌硕 兄至俗什 准叮 墙峁 晃匏 茫 紊弦廊淮谖奕牡匚弧:罄此孀抛时局饕宓姆?购凸私准抖游榈淖炒螅 ? 私准墩箍 苏 ?昭?亩氛 ? 2。人民宪章的提出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规定如果要救

18、济,必须进入济贫院,这实际上剥夺了失业者和贫民得到社会救济的权利。因为,在济贫院里,必须接受监狱般的纪律,从事繁重的非生产性的劳动,家庭必须拆散,生活极为艰苦。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迫使失业工人贱价就业。工人们感到这是工人在议会没有发言权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不取得选举权,就不能改善自己的境遇。为此他们展开了要求新的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要求按照民(2)扇形定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主原则改革议会的下院。当时,工人的要求写在人民宪章上,这一运动遂以“宪章运动”的名称载入史册。1836年7月,伦敦工人组织“伦敦工人协会”草拟了一份“人民宪章”,以议会法案的形式提

19、出来。它要求:(1)成年男子享有普遍选举权;(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3)议会议员取得薪金;(4)选举采取秘密投票方式;(5)设立平等选区,保证平等的代表权;(6)废除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宪章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1)内容: 体现了工人扩大民主权利的要求,包括选举权,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议会参与权等。 2)性质: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 3)意义:1838年5月,这个请愿书以法案的形式正式公布,它的公布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4)实质:是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旗帜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 3、宪章运动 人民宪

20、章颁布以后,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各地纷纷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到会的人常常数以万计。1839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7月间,一份有125万人签名的要求实施人民宪章的请愿书提交议会,遭到拒绝。许多地区爆发了罢工和起义,但遭到了镇压。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协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百个分会。在宪11.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章派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宪章派向议会送交了第二次请愿书,在上面签名的有三百万人。这一次,除了要求实行人民宪章以外,还要求实行十小时工作日制,保障工人不受资本家迫害,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合理的工资等。并抨击

21、了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这份请愿书表明,工人宪章派已经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了界限,宪章运动已发展成独立的工人政治运动。新请愿书再次遭到否决,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抗议,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在政府的镇压下这一阶段的运动再次失败。 3.余弦:1847年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许多城市19世纪50年代末,宪章运动结束。 二、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它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影响 ?资产阶级激进派在19世纪

22、五六十年代多次向议会提出要求议会扩大选举的改革法案,其内容明显受到宪章运动的形响。 ?促进了英国国内选举改革运动的兴起。到20世纪初,英国基本上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得到完善。具体内容见教材略 2。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宪章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普选权的英勇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他们采用和平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为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进了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具体内容见教材略 弓形:弦及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本课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英国宪章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经过以及其对欧洲近代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英国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宪章运动在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高中历史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