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829535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五年级上册复习题型:(1)看拼音写词语例:看拼音写词语:y gu j sng yu hu go ji pn chng( ) ( ) ( ) ( ) ( )(2)正音例: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乞 求(q q ) 居 然(j j ) 挑 拨(tio tio)划去画线字错误读音:潜 入(qin qin) 削 弱(xu xio) 日 晕(yn yn)(3)形近字组词;换偏旁组新字、组词;同音字组词;多音字组词。例:形近字组词或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溅( )皎( ) 榴 ( ) 附 ( )践( ) 绞( ) ( ) ( )划掉错误的字并完成词语(同音字辨析)(废 费)物利用 和(协 谐)

2、夜(以 已)继日同音字组词:根据“jin”的音,我能写出三个不同的字,再组词。Jin( ) ( )( )多音字组词:较( ) 处( ) 朝( ) 调( ) ( ) ( ) ( ) ( )(4)四字词语填空(包括补充成语)及运用补充词语:安然无( ) ( )断( )连 ( )然大( )蛰( )不动 晚( )朝( ) ( )( )迷雾(5)查字典方法及相关灵活运用。(a)“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 )画。(b)“禽”字不知道它的读音,应选用( )查字法。 “擒”字知道它的读音,应选用( )查字法。(6)在具体

3、语境中,能够判断出一个字的不同意思。)在具体语境中,能判断一个字的不同意思。例:“拂”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1)轻轻擦过(2)甩动、抖(3)违背“老先生很生气,站起来拂袖而去。”这句话中的“拂”字的正确解释应是( )(7)扩词:窃( )( )( )( )趟( )( )( )( )(二)积累1、9篇诗文(文章5篇:3、15、19、21、22课,古诗3篇,现代诗1篇, 5课的三首诗词,虽然课后要求默写1、2首;第25课)(1)背诵的段落要求学生会背写。(2)第5课知识点:(a)词语解释:2 / 45只隔:仅仅相隔。 数重山:几座大山。 绿:吹绿。 还:回家。 泊船:停船靠岸。 间:相隔。 意万重:

4、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复恐:又担心。 行人: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聒:声音嘈杂。(b)重点诗句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c)其他知识点: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都是(思乡怀亲),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

5、(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3)第25课知识点:(a)词语解释: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小浪花。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铁索寒:十三根铁索给人以深深的寒意。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b)重点诗句意思:“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

6、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c)其他知识点: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

7、”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一动一静。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五岭和乌蒙山,但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2、每个单元回

8、顾 拓展中的日积月累。(1)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另外再积累几句关于读书的诗句:“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苏东坡”.第一单元日积月累中名句的含义: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代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

9、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2)表达思乡的诗句。除了第5课的和

10、日积月累二的,额外积累几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风的不同特点的诗四时之风(4)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虚心,不自以为是,这句

11、话的意思是: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气。自然,理所当然。这句话说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下去,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砺,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释放出来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和这句谚语相似的还有:“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等。(6)关于诚信、孝敬、

12、立志的名言警句。第一句是有关诚信的;第二、三句是孝敬方面的;第四句是立志方面的。(7)这些成语都是与专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都是褒义词。发愤图强方面: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团结一心方面: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勇敢顽强方面: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披荆斩棘、前仆后继、舍生取义力挽狂澜(8)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作者通过这首词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会背会写,而且要灵活运用。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先归类、总结,再以不同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如:(1)填空(2)根据意思写名言、警句或谚语等(3)造句或写话练习例如:(1)填空:春风又绿江南岸

13、,( )。这首诗的题目叫( )它的作者是( ),你知道他的其他诗吗?请写出题目( )(2)积累运用:1、世上无难事, 。2、欲要看究竟, 。3、滴水能把石穿透, 。4、 ,梅花香自苦寒来。5、虚心万事能成, 。像第一句的谚语还有: 。请从以上句子中选择一句写一段话:请写出有关“冬风“特点的诗句:(3)依据语境写句子:大书法家王羲之七岁时就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每次练完字都要到水池里洗毛笔,坚持练了两三年,结果水池变成了墨池,他写字的技巧也日渐娴熟,但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练字,最后终于成了颇负盛名的大书法家。这让我们想起那句名言:(“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4、”。)二、阅读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现仅就精读课文,来谈谈如何复习“阅读”这一部分。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每个单元的专题和学习要求、学习重点,然后在具体复习精读课文时,始终围绕本单元专题来思考、解答,教师围绕学习重点来出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另外,结合着日积月累来进行综合运用。例如:(一)一单元专题:我爱读书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课窃读记:(1) 让学生记住,这一课是围绕“我爱读书”这一专题,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解答阅读题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述自己的理解。课文以“窃读”为线素,以放学

15、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的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2) 本课的表达方法:一是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大的方面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借口,自我安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二是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

16、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重点段落:3、4、6段。(3)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围绕本单元的专题:我爱读书,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17、。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正是窃读的滋味。(快乐是因为从书中获得知识,得到智慧;害怕是因为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快乐和惧怕交织的的滋味,即窃读的滋味。)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

18、书的喜爱。(围绕本单元的专题:我爱读书,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咽了一口唾沫”这一个动作,写出了“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1)本文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

19、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2) 对句子的理解。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的方法后的感叹,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

20、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更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一、三课复习的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句,以便在解答阅读题时灵活运用。(二)二单元专题:月是故乡明.表达思乡怀亲之情。学习重点: 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想想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第6课:(1)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

21、思乡诗时会落泪。 (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临走送我墨梅图。(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重点段:12、13自然段(2)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

22、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诗句写的都是乡思,外祖父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

23、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这一大段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的希望和教诲,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结合日积月累(二)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三)三单元专题:学习说明性文章学习重点: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第9课鲸1、本课是一篇(尝试性说明文)。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特点。3、重点段:第1自然段4、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

24、说明方法,说明(鲸的庞大)。这样写,可以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说明了鲸的确是个庞然大物。(鲸非常大)(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在这里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

25、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11课新型玻璃:重点段:2、3自然段1、这篇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介绍每种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2、第2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5段的开头用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3、重点段:2、3自然段4、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

26、人。“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两个词语描述出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这句话介绍了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四)四单元专题:生活的启示学习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第13课钓鱼的启示1

27、、 重点段:310自然段2、 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a)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b)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能体会到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转眼

28、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a)“沮丧”:灰心失望。(b)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件“沮丧”的事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例如:“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道德只

29、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这句话的意思是: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第15课落花生:1、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品格。2、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3、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

30、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4、重点段:第10-14自然段5、对句子的理解:“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

31、有用。”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如果一个人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和贡献的人。结合日积月累四积累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以便用于解答阅读题。(六)单元专题:父母之爱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1、重点段:523段2、对句子的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

32、”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说明他是一位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也是一位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然而他却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巨

33、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 课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2、 重点段315;最后一段3、对句子的理解。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慈祥的母亲,母亲的鼓励、表扬是“我”创作的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

34、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都是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结合日积月累六积累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以便灵活用到阅读中。(七)七单元专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重点: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35、。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重点段:5自然段1、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3、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1、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

36、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2、重点段:4、5段;69段。3、对句子的理解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体现出班长坚定的态度,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

37、”)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结合日积月累(七)积累与本单元专

38、题相关的成语,以便用于概括阅读题的知识点。(八)八单元专题:走近毛泽东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第26课开国大典1、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2、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3、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当升

39、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表现了出来。4、叙述典礼的部分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而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5、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宣

40、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高呼“人民万岁”,按动旗杆的电钮,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通过这些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6、重点段:1115自然段7、对句子的理解。(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2)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41、。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结合日积月累(八)积累毛泽东的诗词,以此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形象、诗人风采、凡人情怀。阅读题型举例:(一)阅读钓鱼的启示片段并回忆全文,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xio xn y y( )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jn p l ji( )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4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zhng bin( )着,竟然哭出了声。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 )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

43、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 )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写词语。2、将标红色的词语的近义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从“乞求”中你体会到什么?4、体会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5、父亲要“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是因为:6、“与那条鲈鱼相似的鱼”。这里加引号的“鱼”是指:7、文中“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句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