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请做好媒介.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35209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请做好媒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主任,请做好媒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主任,请做好媒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主任,请做好媒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请做好媒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请做好媒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请做好媒介班主任,请做好媒介任教生物学科往往要承担同年级三五个班级的课。 或许是理科教师行为习惯吧, 时常私下里总会对几个班级做些观察, 做些比较, 诸如班风学风, 教室布置,卫生状况、课间表现等等。不比不觉得, 一比还真能发现一些问题。 “什么样的班主任,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班级!”一些同行们闲谈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武断,认真分析一些现象的产生, 还真是那么回事! 王老师是全校师生公认的“绅士”,他仪表端正,穿着得体,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两个字:讲究。他的办公桌,不论任何时候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的班上的教室里,任何时候去上课,你都会发现课桌前后左右是一条线。 明

2、眼人瞅瞅靠后墙的墙角, 教室内用的小扫帚,公共区用的竹扫帚,一把一把地,都是并排立着,整整齐齐地。再看看他班上的垃圾桶,要么是空的,要么只有半桶。垃圾桶的外面,看不到灰尘和污物,还以为是饮用水桶呢。 那么, 王老师究竟还有什么管理高招, 让班上产生如此持续稳定的良好效应呢?在同事们一再追问下, 王老师道出了他的“四个一”治班秘诀。制定一个标准, 让学生有章可循。 每到接手一个新班, 王老师总要“约法三章” , 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说,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会第一节课,第一天,第一周里,花大量的时间“啰嗦”一日常规,包括早起床、 早锻炼、 课间操、 午休、 就餐、 晚就寝等

3、每一个环节, 他都安排的细致如微,形成条文后打印出来, 教室里贴一张, 分管班干部记录册上贴一张。 一是让人人知晓, 天天见面, 经常性强化; 二是让班干部明确职责, 有理有据开展日常管理。树立一支标杆, 让学生“崇拜偶像” . “一个班级树立几个榜样很重要! ”,王老师说,“班主任自身首先要弯下腰,要给学生树榜样!” . 王老师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 就是巡视班级卫生情况。 发现讲台没擦干净, 他会亲自拿着抹布去擦。一边擦,一边笑着说“不要把女老师的花裙子弄成白裙子了!” . 他如果发现地面扫得不干净,他会拾起扫帚轻手轻脚地,从前收到后。不仅如此,他还鼓励班干部当好“副班主任” : 像他一样

4、“多弯弯腰” , 为同学们竖起一支标杆,努力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偶像;在班上他还鼓励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身一个情境, 让学生亲身体验。 “当下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太少了! ”在学校,教室,寝室,成为他们生活的“两点一线” ; 在家里,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看到的,听到的,没有了父母辛苦劳作的情境,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柴米油盐的概念。王老师制定了每周的主题教育计划,他将李白的锄禾 、朱自清的背影等课文中的场景,精心制作成课件在主题班会上播放,让学生设身处地, 假如这就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就是自己, 置身于这些角色中, 体验“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感受一下父母亲送自己上学时

5、蹒跚的“背影”.王老师说,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励志教育,相当于给他们的人生经历补了一课,学生不易遗忘。每次开完这样的班会后都有学生在下面悄悄地流泪。定期一次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青少年时期学生可塑性强,意志力差,形成的行为品质稳定性差, 需要不断强化巩固。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予以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将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品质, 进而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动力。 在每周的放学前, 王老师会安排一个本周工作小结, 由班干部分别汇报分块工作的正反面典型。对于守纪的,讲卫生的,爱学习的,方方面面的好典型,不论事件大小,不论是谁,一律在全班点名表扬;对于暂时做的不够好的,批评指正现象,会后个别交谈分析原因。 实施这一评价有两个作用: 一是兑现开学时制定的标准, “年初说的话, 年终不变卦” , 让学生认定“班主任是说话算话的! ” ; 二是让学生收获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认识不足,找到后期努力的方向。又让学生收获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育有法, 但无定法。 我们衷心希望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同仁们, 特别是青年班主任,在工作中多一些思考,善于在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改变时做好媒介- 选择好自己的角色,或以身作则,或给予鼓励,或引导实践,才能发觉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进步。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