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43576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一. 纳米结构表面敏化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1. 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是根据光生伏特原理,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半导体光电器件,这是伴随着半导体电化学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在硅太阳能电池中,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有单晶,多晶及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人们从改进工艺、寻找新材料、电池薄膜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近20年,人们一直在探索高比表面积的纳米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这种纳米微粒形成的薄膜经光敏材料或者窄带隙纳米微粒修饰可以提高膜的光电转换特性,所以纳米薄膜电极的研究是提高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转

2、换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20世纪60年代,徳国Tributsch得出染料吸附在半导体上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电流的机理,成为光电化学电池的重要基础。1971年Honda和Fujishima用TiO2电极光助电解水,获得了氢气,开始了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光电化学电池的研究。进入80年代,美国A.Heller和意大利G.Razzini等人所制作的光电化学电池转换效率已达12%。1991年,瑞士M.Gratzel教授以纳米多孔TiO2膜为半导体电极,以过渡金属Ru的有机化合物作染料,制备出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太阳光下光电转换效率达7.1%。近期报道的TiO2纳米薄膜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

3、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3%。,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Gratzel研究突破的关键:多孔纳米TiO2薄膜具有高比表面积,不但能吸附更多的单层染料分子,而且太阳光在粗糙表面内多次反射,可被染料分子反复吸收,极大地提高了太阳光的利用率。,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研究意义,1. 72年Fujishima 光解水实验,奠定了光电化学的基础 光电化学内容;80年代初热点;90年代纳米技术,新的发展机遇;2. 目前状况: 稳定性差;寿命短;材料失活;量子产率低 ;光电转换效率低;3. 提高效率的两个途径合成新型光电功能材料; 构建新型结构光电器件;新的分析测试技术;光电界面过程理论研究;4. 新材料 纳米粒子薄

4、膜,多元组分复合,纳米粒子掺杂,表面修饰纳米薄膜等材料; 新技术 表面光电压谱,光谱电化学分析仪,XPS,AFM,IR等,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2. 纳米薄膜半导体电极,纳米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1纳米微粒溶胶直接涂在基底上,经烧结形成纳米薄膜电极。2电化学、化学沉积方法直接制备到基体上。纳米薄膜电极材料:TiO2、ZnO、CdS、WO3、SnO2等。敏化剂特点:吸收尽可能多的太阳能;紧密吸附在纳米薄膜表面;与相应的纳米能带匹配;激发态寿命长、稳定性好。,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存在问题:1991年Gratzel首先使用联吡啶钌TiO2体系使光电转换效率达约10%,光电流密度达到12mA/cm2。

5、敏化剂的敏化效果很理想,但近红外区吸收很弱,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不匹配。研究目标:寻求新的染料敏化体系,尽可能地利用太阳光能。,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3. 纳米薄膜半导体材料/溶液界面结构,图1半导体/溶液界面双电层模型,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图2.本体半导体/溶液界面和纳米薄膜/溶液界面能带结构模型。(a) 体相半导体/溶液, (b) 纳米薄膜/ 溶液,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4. 敏化的纳米薄膜半导体电极-PEC结构,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Gratzel型PEC的结构组成:镀有透明导电膜的导电玻璃、多孔TiO2纳米薄膜电极、染料光敏化剂、电解质。ITO玻璃上镀有Pt层,多孔纳米TiO2电极具有

6、高的比表面积。敏化剂为(2,2-联吡啶-4,4-二羧基)钌。电解质(I-、I3-)化合物组成,其作用是还原被氧化了的染料分子,并起电子运输的作用。光阴极镀Pt。,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5. PEC工作原理,图5. Gratzel型PEC能带结构示意图,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工作原理,Gratzel型PEC工作原理:电极TiO2微粒(Eg=3.2eV),可见光不能激发,受激发的是TiO2表面吸附的一层染料敏化剂。在可见光作用下,染料分子吸收光能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能级在TiO2导带之上,光生电子跃迁到TiO2导带,进入TiO2导带中的电子进入导电玻璃,然后通过外电路产生光电流。,太阳能

7、电池与光致变色,染料和半导体之间的光致电荷转移两种不同的机制:一.直接注入机制,二.间接注入机制或称能量转移机制。二者区别:直接注入机制是染料分子将电子从激发态能级注入到半导体导带。间接注入机制是激发态染料分子首先将能量转移给半导体表面态并使其激发,从而实现电子向半导体能带的注入。要求:无论哪一种机制,要求染料分子具有较高可见光响应;能级结构与半导体能带位置较好地匹配。如图5,敏化剂基态、激发态的位置及电解质中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合理配置,器件才能正常运行。,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循环过程:被氧化了的染料分子被还原回到基态。氧化态染料分子在阴极被I-还原,同时电解质中I3-被从阴极进入的电子还原

8、成I-完成一个循环。整个光电化学反应过程下列式子表示:染料激发,产生光电流: 染料还原:电解质还原:暗电流:,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影响Gratzel型PEC光电转换效率主要因素,1染料敏化剂的光谱吸收特性。目前最好的RuL2(NCS)2的吸收限到500nm左右,寻找具有更宽吸收范围的染料敏化剂,有助于提高光电流密度。2电解质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电解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将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但必须和染料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匹配,为了达到商业化的标准,溶液电解质要用固体电解质,提高PEC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二. PECT-EB TiO2纳米薄膜电极性质的研究,还原态,氧化态,太阳

9、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图2.2 PECT-LEB(a)和PECT- EB(b)分子的吸收光谱,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图2.3 .PECT-EB的能级结构示意图,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图2.4 TiO2/ITO(a)和PECT-EB/TiO2/ITO(b)薄膜电极的SPS谱,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a)无光照,(b)470nm,(c)600nm,(d)400nm,(e)330nm,TiO2/ITO薄膜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TiO2/ITO电极光电流作用谱,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a,b,c,TiO2(a)330nm,(b) 470nm,(c) 500nm,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Ti

10、O2/ITO电极330nm光照的瞬态光电流-时间谱,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TiO2/ITO电极,PECT-EB/TiO2/ITO薄膜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无光照(a),光照(b,c,d,e),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TiO2/ITO薄膜电极不同电位的光电流作用谱,PECT-EB/TiO2/ITO电极,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TiO2/ITO薄膜电极的瞬态光电流-时间谱电位0.0V时,330nm,470 nm, 500nm, 600nm,PECT-EB/TiO2/ITO电极,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TiO2/ITO薄膜电极能带结构和光电转换机

11、理示意图,PECT-EB/TiO2/ITO电极,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三. PECT-EB/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研究,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n-Si(100)电极不同电位的光电流作用谱,PECT-EB/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n-Si(100) 800nm光照的多电位阶跃光电流谱,PECT-EB/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 n-Si(100) 800nm光照的多电位阶跃光电流谱,PECT-EB/

12、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n-Si(100) 0.6 V,330nm、500nm和800nm光照的瞬态光电流谱,PECT-EB/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n-Si(100) 0.6 V,330nm、500nm和800nm光照的瞬态光电流谱,PECT-EB/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ECT-EB/ n-Si(100)薄膜电极光电流原理示意图,PECT-EB/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n-Si(100)、PECT-EB/n-Si(100)

13、、TPP/n-Si(100)和 -4T/n-Si(100)薄膜电极0.6V电位,500nm光照的瞬态光电流谱,PECT-EB/n-Si(100)薄膜电极光电化学特性,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三氧化钼薄膜光致变色特性研究,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光致变色机理,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1. 薄膜在一定能量的光辐射下, 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1)。3膜界面处形成了向上的带弯, 在界面“自建场”的作用下, 光生空穴将沿着价带向界面迁移, 与吸附在表面的可还原物质 (如水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质子H+ (2)。3 晶格, 光生电子沿着带弯方向扩散到MoO3 薄膜的体相, 与质子及MoO3 发生反应生成钼青

14、铜(HxMo4+ 1- x Mo5+x O3) (3) , 4. 该化合物因价间电子迁移而显蓝色 (4).5. 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5).,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三氧化钼与金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光致变色特性的研究,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实验部分,制备出MoO3薄膜和MoO3/Au纳米粒子复合膜。光致变色试验,紫外光变色光源为500W 的高压汞灯, 样品距光源约15 cm , 直接照射3 min,即得变色后的MoO3 薄膜和MoO3/Au 复合膜(白色变蓝色)。薄膜的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MoO3 和MoO3/Au 变色前后的吸收光谱。 采用XPS 测定两种样品变色前的价带谱。,太阳能电池与

15、光致变色,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MoO3/Au 复合膜变色机理,在光辐射下, MoO3/Au 复合膜与MoO3 薄膜均能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 并变为蓝色.在MoO3/Au 复合膜界面处由于形成了Schottky 势垒, 有效地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 同时参与光致变色反应的利用率; 而在MoO3 薄膜中, MoO3/气体界面上的Schottky 势垒高度远小于MoO3/Au 复合膜界面上的势垒高度, 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较高, 由于光生电子-空

16、穴对的复合是导致光致变色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MoO3薄膜与金纳米粒子复合, 光致变色效率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Photochromism of WO3 Colloids Combined with TiO2 Nanoparticles,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Figure 1. TEM images of WO3 colloids.,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Figure 2. TEM image of the TiO2 colloid.,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Figure 3. TEM images of WO3/TiO2 colloids.,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Figure

17、 4. UV-vis spectra of (A) WO3 and (B) WO3/TiO2 colloids, after UV-light irradiation for 3 min.,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Figure 5. UV-vis spectra of the WO3 colloids combined with TiO2 and H2C2O4 nanoparticle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Figure 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nergy levels of TiO2 and WO3 c

18、olloids.,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变色机理,在光辐射下, WO3/TiO2 溶胶变为蓝色,其原因是WO3/TiO2复合有效地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 同时参与光致变色反应的利用率,使WO3形成的缺陷能级间产生强吸收,导致了光致变色效率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Alq3和TCAQ分子结构,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Ga/Alq3/ITO和Ga/Alq3/TCAQ/ITO的I-V曲线,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Ga/Alq3/ITO和Ga/Alq3/TCAQ/ITO 的B-V曲线,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Ga/Alq3/ITO的电致发光光谱,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Ga/Alq3/TCAQ/ITO的电致发光光谱,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Alq3荧光光谱,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TCAQ荧光光谱,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Alq3循环伏安,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TCAQ循环伏安,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Ga/Alq3/ITO能带结构,太阳能电池与光致变色,Ga/Alq3/TCAQ/ITO能带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